我一点也不想回到那个高考失利让人窒息的夏天,明明就是去年的事情,一回想起来我还是有种被那个夏天的压抑与闷热掐住脖子不能挣脱的感觉。今年高考结束成绩出来的那天,我的电话被我妈打爆,那天的南昌天气火辣辣地热,我觉得蜷在床上准备复习期末考试的我全身都被冰冻住了一样。
我妈在电话那头显得委屈与懊悔:“我当时就应该坚持一下,不让你去报道,这样你就可以复读了,今年他们每个人都考得很好,你再怎么考也不会是现在这样的学校。唉,寒假你回来的时候我还问你要不要复读,你都不去。”
去年我考了三本线左右的分数,去了一所民办的二本院校读三本专业。民办这两个字出来,不知道要有多少家长皱眉反感。至少在昨天晚上出去散步的时候,在路边听到一个中年男子嚷嚷着:“分数低不要紧,就是别去民办学校。”嗯……民办学校又贵又坑,乱收费,师资差。好像大家都是这么觉得,但是是不是民办学校都是这样的,我也不大清楚。
我只知道我在安慰我妈时说:“没事呀,我现在的专业我很喜欢。”我从来没有思量过我是否喜欢现在的专业,也从来没有思量过我是不是一定要走这个专业的路,但是当时我自然而然脱口而出。挂了电话后,我突然意识到“哦,原来我的潜意识里是喜欢这个专业”。
我看过很多的电视电影小说,里面的主人公总是清晰的意识到自己喜欢的是什么适合什么,即使需要很大的改变他们也勇于与现实对抗。我总觉得我是一个没有兴趣爱好的人,我在这个社会里生活久了之后,开始习惯于从别人眼中看自己,“你觉得我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我适合做什么?”“你觉得我擅长什么?”然而往往最熟悉自己的人是我们自己。
我已经很久没有透过自己的内心去看自己,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我认识自己反而是由外而内的,他们说“你文笔这么好,以后去做作家吧”“感觉你这样的性格的人去做新闻吧”“女孩子当老师多好,做护士也行”。我会为自己做的决定可惜吗?不,不会。那是我第一次偏执到觉得“啊……选择这个专业非我不可”。
开学报道的时候,有人笑着说:“又有多少人是被何以琛骗到我们专业的。”我不是呀,不至于这么冲动没有理性。那个夏天里,我一边等着录取通知书,一边看朱苏力教授的法理学视频,那个时候告诉自己如果有幸选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将来要守护自己的良知维护正义。那个时候元气满满的,生活里都是对未来的憧憬。
高考前很多人在空间里刷“这是最后一次不看脸的考试了”。生活在一个看颜值的怪圈里,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社会的认知与价值观导向变得莫名其妙起来。但是我又觉得高考之后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从那个被问到就读的大学名称胆怯小心地回答,再到若无其事地回答。
其实没有我想象中差别多大,全省知名的学校就那几所,全国知名的学校就那几所,但是我们是追求终生读书终生学习的人。心之所向,到哪里都能获得知识。
在大学课堂中,愈加觉得老师讲的知识是有限的,还有大把的知识财富在课外,在图书馆的书里,在教科书不小心略过的部分,在互联网能提供的地方。大学是一个学习的殿堂,它一不小心就把过去给你统统洗白,你不能靠着你之前的那些基础啃四年,什么也不学。论文、期末考试、等级考试,它们不停地追赶你,向你索要知识。如果你不能孜孜不倦地用知识喂养它们,你很快就能被它们击倒。专业选得好,天天像高考。
又到了一个选专业选学校的高峰期了,我总期盼身边的人能够报更好的学校。我不知道其他的学校是怎么样的,我只知道我们学校的学习氛围不是特别浓,但是仍有坚持热爱学习的人。在大学里,学习是根本,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他们也有很多选择。兼职、参加社团活动、打比赛等等,每个人的兴趣特长不同,所涉及的领域也不一样。所以我总觉得别的公立学校或许会比我们的学校氛围好,但是我也不觉得遗憾,学校考研的人大把大把,在图书馆里过着苦行僧的生活的榜样也有,图书馆前孔子像下坚持晨读的人也有很多,晚上图书馆灯火通明总是莫名令人感动。
亲爱的,学习一直都是自己的事情,不必为学习感到羞愧,不是没有人在努力,而是努力的人一直默默在路上。其实学什么专业都难,重要的是,这是你的兴趣所在。在不爱的专业里,像我这种没有恒心的人走不了太长远的路,兴趣是最好的伴侣。
我曾经想象我以后会有自己的孩子,我一定要放大自己的观察力,探寻它的兴趣所在。在青春期里它也许会沉溺于游戏,我只会对它说:“要是真的喜欢,就努力打到最好,如果仅仅是玩玩闹闹那就不能太过于沉迷。打游戏打得好,到时候高考选软件设计相关的专业,大学四年还能做职业玩家赚赚外快,一边学好专业知识一边努力探寻怎样的游戏最吸引人。”有时候看起来的坏毛病,也许就是兴趣所在呢。
其实我从来没有后悔,没有后悔自己走过的路,没有后悔自己拥有这样的一段青春。我只是觉得大学四年匆匆,我担心我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不能完成。我想,青春无悔才是最美好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