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本关于土豆的书,炳仁看了又看,虽然还谈不上“爱不释手”,但的确是挺爱的,还特别喜欢吃他爸爸做的“炸薯条”。
我不会做炸薯条,那请让我为炳仁写一篇关于土豆的文章吧。
1
土豆的名称
土豆,别名马铃薯——因土豆酷似马铃铛而得名。这是我们最常用的称呼,特别是书面语,往往会写“马铃薯”而不写土豆。其实,它还有别称洋芋、阳芋、山药蛋。
土豆的家在泥土里。它在意大利称为地豆,在美国称为爱尔兰豆薯,在德国称为地梨,在法国称为地苹果,在俄罗斯称为荷兰薯。它是全世界的人们都非常喜欢的食物。
2
土豆的起源和发展
土豆,在今天可算是很普通的食材,但它从存在到今天,可是走了一条漫长的路。
士豆是一种古老的粮食作物,早在14000多年前,就在南美洲西岸的安第斯山区广泛分布了。一开始,野生土豆的块茎又小又不规整,现在的土豆是古代的美洲原住民,用了上千年的时间才驯化出来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古印第安人迁徙和交流的脚步,土豆在美洲渐次扩散、变异(现在的块茎就是正常茎的变异)和发展,土豆伴随着印第安人,在美洲大陆上生活了几千年。
直到哥伦布的到来,打开了欧洲与美洲接触的大门,土豆被当成贡品带入欧洲。16世纪传到印度,继而传到中国,在明朝末期才“西食东渐”来到中国,明朝文人徐渭曾经写过一首五律诗《土豆》:
“榛实软不及,菰根旨定雌。
吴沙花落子,蜀国叶蹲鸱。
配茗人犹未,随羞箸似知。
娇颦非不赏,憔悴浣纱时。”
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明朝时的土豆还是一个稀罕物。所以,土豆对于我们来说,它是一个又“洋”又“土”的植物。
而土豆在欧洲的传播颇具传奇色彩。
因为土豆的长相并不出众,可说是其貌不扬吧,而且它一切开就会氧化变色,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土豆都只是作为观赏植物或者是动物饲料。它的花是白色或紫色,跟茄子花跟相似,毕竟大家是近亲。但现在人们种植土豆都是为了取它的块茎部分,而开花是要消耗一部分养料的,所以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现在很少能见到土豆开花了。
在欧洲,一开始是小范围的种植,直到后来因为粮食短缺,土豆这才上了普通百姓的餐桌,成为了大众的一种主食。而土豆,也已广泛种植于全球温带地区,成为一种普遍的食材。
3
土豆的外在模样和内在营养成分
土豆是茄科茄属草本植物,我们吃的是它的块茎,即地下茎,其形状一般为扁圆形或长圆形块状——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土豆。人们还可以从它的芽条和果实中提取龙葵碱(所以,如果土豆已经长出芽芽,特别是土豆已经变成青绿色时,是不能再食用的)。
土豆的外皮有紫色、红色、黑色、黄色等多种颜色。黑色土豆呈黑紫色,因为它含有大量的花青素。花青素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土豆块茎营养成分是这样的:水分占76.3%、淀粉占17.5%、蛋白质占1%−2%、无机盐占1%、糖占0.5%。
土豆含有大量的淀粉,同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可防止坏血病,刺激造血机能。无机盐对人的健康和幼儿发育成长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有利于保护心脑血管健康,促进全身健康。
土豆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帮助小朋友治疗消化不良。当然,土豆也可以帮助补充人体所需机能。《本草纲目》中记载了马铃薯,可以治疗病后脾胃虚寒,气短乏力。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土豆所含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各中矿物质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
4
土豆的种植
种植土豆不需要种子,它是块茎种植。把块茎上每一个长芽的地方切下来,埋于土里,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土为最佳——在我国,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种植最多。
开花后,其花心中间有5枚金黄色的雄蕊,并且5个花瓣不再彼此分离,而是联合在一起形成五角星的形状。土豆花和茄子花是类似的。
授粉成功后,慢慢会长出果实,一开始是像小青番茄一样,等到成熟时便变成紫黑色。
土豆在种植过程中会出现蚜虫。易出现瓢虫病,卷叶病。
还有马铃薯晚疫病,黑痣病,环腐病,蛴螬等。种植土豆最主要是加强水肥管理和除杂、防治病虫害。
5
土豆的食用
我们吃的土豆是它的地下营养储藏器官。
怎么吃呢?土豆不管怎样烹饪,都是好吃的,常见的有醋溜土豆丝、土豆焖鸡块、炸薯条、土豆炖牛肉、土豆泥、土豆煎饼……在东北还有一道“东北地三鲜”,就是把土豆、茄子和辣椒炒在一起,也很好吃。
土豆如果配和芹菜一起,还可以降血压,缓解疲劳,防便秘。但是有几种搭配是忌讳的:
土豆不能搭香蕉,否则容易长斑;
土豆不能搭石榴,否则会引起中毒;
土豆不能搭螃蟹,否则会刺激肠胃,不易消化;
土豆不能搭柿子,否则难以消化,不易排出。
土豆除了可以吃,还可以用来发电、做土豆片面膜,甚至以前的印第安人常常将生土豆片敷在骨折部位,以促使患处愈合。
5
土豆的贡献
马铃薯同时具有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多重特点,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重要的食品品种之一,被列入七种主要粮食作物之中,地位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
土豆的全球化推广对世界人口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1845年至1848年之间的爱尔兰地区,因为过分依赖士豆和错误的政策,晚疫病造成的大饥荒使近100万爱尔兰人民饿死,200多万人出逃,史称“爱尔兰大饥荒”,给人类历史留下了惨痛的一页。
——谨以此文送给炳仁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