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一,大清早有人告状:“王鸿景用手打我的头。”一年级小朋友之间,“打”的范畴宽阔而模糊,拍、挥、甚至招呼、问候的方式不同,就会导致理解上的差异,有时这差异大得如“异国风情”。好吧,校会在即,得赶紧解决。
列队去操场路上,我拉着王鸿景的手一边走,一边弯腰“漫不经心”似问:“听有人说你用手打他的头,是么?”
小家伙眨巴眼,条件反射迅速答:“没有!”
“呃,真的么?你确定?”紧紧他的手。
“嗯。。。。。。打了。”人家慢慢,字斟句酌说:“因为他一到教室不练字,就坐在那里发神,我摸了下他的头,想把他的‘神’给。。。。。。给弄回来。”
啊哈,原来是热心肠“雷锋”!可爱又好笑,憋住一一出于职业病,帮他把句子理通顺了先:“你是说一一帮他把“神’打回来?”
重点头。
多可爱!“不错,帮助同桌,但我送你一句我们中国的古话:君子动口不动手哦。”凭他的阅读量和理解力,这句话能懂。“下次用嘴巴提醒,不用手,才是小君子。”他使劲点头,娇嫩白脸蛋在寒风中泛着小桃尖的绯红,让人想亲一口。
刚好走进操场,不误校会。才直起腰,背后有个嫩嫩声音接:“叶老师,我给你说,我们以前幼儿园班里搞活动。。。。。。”
回头,是刘姝含,总爱跟老师分享生活的女孩。可现在不是时候,我嗯嗯应,同时示意她快走,校会将开始。
她一边朝前跑,一边扭身继续:“我给你说,我们幼儿园老师——“
使劲挥手,”好了好了,先上校会!“
她坚持:“幼儿园老师也说过你那句话,‘君子动口不动手’!”
谢谢普及。终于憋不住,哈哈哈。
2、
上周,文泰宇指着讲台上一把剪刀问我:“这是谁的?”
一般小朋友捡到文具会交上讲台,我也没空找失主,随手往笔筒一插了事。我一边改卷子一边漫应:“不知道。”
他继续摆弄:“到底是不是你的嘛?是不是嘛?”
依稀想起我曾从办公室拿来一把剪快递包,为免他“纠缠”,随口应:“是我的。”
他晃晃脑袋,走了。
过了个周末,一下课,他又跑上讲台,我还在回味刚才的试卷评讲,那道题还可以如何解释更容易懂?他一脸兴奋高呼:“叶老师,我看你真是老糊涂了——”
什么?!什么?!我讲错了?他有更简便方法?如榔头猛一击,我愣住。
“我回去看了,这把剪刀明明就是我的,难怪和我丢的一把那么像哟!”他抓起剪刀高喊:
“你真是老糊涂了!”
这个瓜娃子哟!
我不“被”——老糊涂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