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源码的设计优秀程度,相信使用过Qt的程序员都会有所感受。若深入源码去体会,则感受更深。废话不多说,先说目的。笔者希望通过解析Qt框架中使用到的设计模式和面向对象设计原则,让读者包括自己获得两方面的好处:
C++程序架构设计能力的提升。解析Qt框架中的设计模式,能够让读者体会到大佬们是如何使用设计模式的,从而领悟设计模式到底怎么用,至少清楚设计模式绝非鸡肋。
精通Qt框架的使用,并且有能力修改Qt源代码。Qt源代码并非毫无漏洞,如果深度使用Qt进行应用软件开发,迟早会遇到Qt中的坑(笔者遇到过早期版本中QSettings类解析ini文件的崩溃问题)。有一些bug在Qt后续版本中已经进行修复,可以通过更新Qt版本进行修复。但如果没有修复,且开发项目中绕不开这个问题,那就是考验程序员水平的时候了。
那么,Qt中如何体现出面向对象设计原则与设计模式?这里先简单总结一下。关于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开闭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OCP):Qt框架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例如,QWidget类的paintEvent()方法可以被子类重载,以实现不同的绘制行为,而无需修改QWidget类的源代码。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LSP):Qt框架中的很多类都可以通过继承和多态来实现功能的替换和扩展。例如,QPaintDevice是一个抽象基类,其子类包括QPixmap、QImage、QWidget等,这些子类都可以用来进行绘图,而用户无需关心它们的具体类型。
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DIP):Qt框架中的很多类都依赖于抽象而不是具体实现。例如,QPainter类可以在任何实现了QPaintDevice接口的类上进行绘图,而不是直接依赖于特定的类,如QPixmap或QWidget。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ISP):Qt框架将大的接口分解为小的、特定的接口,使得类可以只依赖于需要的接口。例如,QIODevice类有很多子类,如QFile、QBuffer、QTcpSocket等,它们都只实现了与自身功能相关的一部分接口。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SRP):Qt框架中的每个类都有其单一的职责。例如,QFile类只负责文件的IO操作,而QTextStream类则负责提供文本流的接口,它们的职责清晰、明确。
合成复用原则(Composition over Inheritance,COI):合成复用原则强调尽量使用组合/聚合关系达到复用的目的,而不是使用继承。因为继承会导致过度耦合,并可能导致设计变得不灵活。QGraphicsProxyWidget作为代理模式中的代理主题时,与QWidget的关系是组合,是一种对代理模式的灵活调整,体现出合成复用原则。
这些原则在Qt框架的设计和实现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使得Qt框架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关于具体的设计模式方面,Qt使用了GoF中一部分的设计模式。从23种设计模式的三大类(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和行为型模式)角度解析,包括:
- 创建型模式:
工厂方法(Factory Method):笔者目前没有在Qt中找到明显的工厂方法模式的应用。
抽象工厂(Abstract Factory):笔者目前没有在Qt中找到明显的抽象工厂模式的应用。
建造者(Builder):笔者目前没有在Qt中找到明显的建造者模式的应用。
原型(Prototype):笔者目前没有在Qt中找到明显的原型模式的应用。(其实这玩意和C++中通过复制构造函数实现深拷贝是差不多的)。
单例(Singleton):在Qt中,有些类只允许有一个实例,例如 QApplication。
- 结构型模式:
适配器(Adapter):笔者目前没有在Qt中找到明显的适配器模式的应用。
桥接(Bridge):在Qt的绘图框架中,QPainter类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接口,可以在不同的设备上进行绘图。具体解析可参考:Qt源码中的设计模式:绘图系统与桥接模式
组合(Composite):在Qt中,QWidgets可以被组合成复杂的用户界面。参考:Qt源码中的设计模式:对象树机制与组合模式
装饰(Decorator):笔者目前没有在Qt中找到明显的装饰器模式的应用。
外观(Facade):Qt的一些高级API,如QMediaPlayer,实际上隐藏了很多底层的复杂性。参考:Qt源码中的设计模式:视频播放器与外观模式
享元(Flyweight):笔者目前没有在Qt中找到明显的享元模式的应用。
代理(Proxy):Qt中模型/视图框架的QSortFilterProxyModel类使用了代理模式。参考:Qt源码中的设计模式:模型/视图框架与代理模式
- 行为型模式:
责任链(Chain of Responsibility):Qt的事件传递机制使用了责任链模式。参考:Qt源码中的设计模式:事件传播机制与责任链模式
命令(Command):Qt的撤销/重做框架(QUndoStack、QUndoCommand等类)使用了命令模式。参考:Qt源码中的设计模式:撤销/重做框架与命令模式
解释器(Interpreter):QRegExp是Qt中解释器模式的一个示例,它解析并匹配正则表达式。
迭代器(Iterator):Qt的容器类(如QList,QVector)提供了迭代器。
中介者(Mediator):笔者目前没有在Qt中找到明显的中介者模式的应用。
备忘录(Memento):Qt的QSessionManager提供了一种方式来保存和恢复应用程序的会话状态。
观察者(Observer):在Qt中,信号和槽的机制是一种特殊的观察者模式。参考:Qt信号槽机制的底层实现是怎样的?与ChatGPT老师促膝而谈
状态(State):Qt的状态机框架(QStateMachine,QState等类)使用了状态模式。
策略(Strategy):Qt的布局管理使用了策略模式。
模板方法(Template Method):Qt的事件处理机制使用了模板方法模式。
访问者(Visitor):笔者目前没有在Qt中找到明显的访问者模式的应用。
关于这些设计模式的具体解析,以及如何在Qt框架中体现,会在后续的文章中逐一分析。读者也可以根据这里提到的大纲,自行挖掘Qt源码中如何使用了这些设计模式,相信会有不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