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想到端午节就想到终于可以吃粽子了,到如今端午节吃不吃粽子对于我们来说也没什么重要了,现在想想:我们居然机械的过了几十年的端午节。没有谁会无聊到去拷问传承了几十上百年的定论,如同没有人回无聊到去追溯花儿为什么这么红一样。
在经历了多次时代变迭之后,现今人们的生活需求已经上升到了精致的层次,端午节也随之成了粽子节。而那些街头巷尾、我们历史长河里如今岌岌可危的非遗,那些曾经被我们忽略现在还在忽略的东西又有多少人重视呢?然而,但凡是异类者如Stephen William Hawking斯蒂芬•威廉•霍金总会在历史的夹缝和浑浊间淌出一抹溪流,时间简史的存在便是应正。
在我们的传统认知中,端午节源自于屈原典故,端午节就是吃粽子,赛龙舟,但是有谁在曾经风靡一时的报纸中见过呢?或许今天笔者提出曾经的端午起源大家会宁愿相信这个美丽的错误也再懒得去追溯真正的起源了,正如我们现今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一样。
今天笔者想提出四点:
1、粽子是否起源于端午节
2、龙舟是否诞生于端午,是为了纪念端午
3、粽子是否是为了纪念屈原
4、端午节不是粽子节
或许很多人对笔者以上提出的四点是拒绝的,其实一开始我也是拒绝的,因为从小到大,有些东西在脑子里面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了。但是曾经有幸看过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
闻一多先生对端午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查阅了诸多史籍和文物,呕心沥血铸成国内国内第一本权威论证端午节来源的文献史料——《端午考》。令人遗憾的是,《端午考》几十年来却不为大家所知,依旧继续“错误的认知”甚至逐步淡化端午直至今日的吃不吃粽子都无所谓了。
1943年端午节时,闻一多在《生活导报》上发表《端节的历史教育》一文,文中指出:端午的起源是吴越民族时龙的崇拜,远在屈原以前就已经存在了。五月五日端午,上古以为夏至阳盛之日。殷商古历以夏至为尝麦、种黍之新年节日。至今西南彝族仍以夏至前后为所谓“星回“之节,即古代所谓“天中之节”而又演变为祭祀火神之“火把节”。故五五端午在上古实起源于火神及夏神的祭祀之节。而龙舟也是起源吴越,而且是吴越人纪念火神祝融才形成的。
在文中,闻一多先生还提到:无论是屈原、伍子胥、介子推、曹娥皆是忠烈之人,虽然端午节源于生存与水患水怪抗争,龙舟源于五月民族对民族的敬仰,但后来却升华为对生命的敬仰。所以他非常认同把端午节和这位刚正不阿、追求理想的诗人联系起来,虽然是个“谎”,但是哪有比屈原的死更有纪念意义?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创意,我真佩服他那无上智慧!
综上所述端午之节,起源于上古之“夏至节”,乃是殷商之“新年”日。端午食粽的风俗,来源于上古于新年日以“麦”、“黍”祭祀祖神,龙舟竞渡,则为纪念南游水死的舜帝祝融也。后来随历史之变迁,屈原、伍子胥、介子推、曹娥的事迹亦因都死于“五月五日”而有所增附,但都不算是端午的由来。所以端午节所有目前的习俗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的民俗融合而成,而井非大家认为的那样所有风俗都源自端午。
闻一多先生文章部分截图
在《端午考》中,闻一多先生还提到:端午习俗不仅仅局限于吃粽子、赛龙舟,民间还有跳钟馗、画额、戴香囊、挂艾虎、饮雄黄酒等。美好的东西总是存在于曾经美好的文化记录书中,有谁还记得呢?
说了这么多,或者很多朋友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亦或者嗤之以鼻。七夕有鹊桥相会说、中秋有嫦娥奔月说,等等,这些典故在历史长河中是否真的存在或许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映射出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敬仰等等。但是在人人都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今,还有多少人愿意为陈旧不堪的文化发声,让曾经的陈词滥调传意呢?
本文系工程造价大数据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