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有很多大V都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恰好,现在要开始“从新读书”,就从这本书开始,先学习读书方法,再用科学的方法读更多的书。也按照这本书介绍的一些读书方法,对这本实用的书做一些总结。
《如何阅读一本书》:豆瓣8.5,共376P,4月11日~4月16日,耗时10小时。
这本书到底谈了什么?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对“如何阅读”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提倡以“主动阅读”的态度“求得理解”达到“心智成长”。作者将阅读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四个渐进的层次,依次阐述并用了大半的篇幅介绍“分析阅读”,可见本书重点是通过训练分析阅读的能力,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阅读,使得心智成长。
阅读的层次
1、基础阅读:摆脱文盲状态
2、检视阅读:系统化略读,知道这本书在谈什么
3、分析阅读:完整的阅读,追求对这本书的理解
4、主题阅读:比较阅读,围绕一个主题阅读很多书
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主动阅读者: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尝试去回答问题。
一个主动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本书重点:分析阅读--
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什么
1、书的分类: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作分类。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并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2、书的大意: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整本书在谈什么。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3、书的大纲:将书中重要的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4、作者的意图: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或者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找出一本书到底在说什么
5、找关键字:找出重要的单字——关键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6、找关键句和主旨: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找论述: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8、找解答:找出作者的解答。确定作者已经解决来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三阶段:评论一本书
9、不轻易批评: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构架,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
10、理性表达: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
11、合理评断: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12、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1)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2)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3)证明作者不合逻辑;4)证明作者的分析和理由是不完整的。
阅读的最终目标:主题阅读和心智成长
1、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针对研究主题,设计阅读书目,检视阅读书单上所有的书,进行筛选。
2、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
1)找到相关的章节:浏览书单中的书,找到最相关的章节。
2)与作者达成共识: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3)厘清问题: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
4)界定议题:界定主要和次要的议题。
5)分析讨论: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让每本书的作者互相对话,进行讨论。
3、心智的成长:阅读越主动,就读得越好。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才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我们的目标是要读的好,而不是要读得广。
思维导图
这个思维导图是这本书的内容结构,并没有对内容内在的联系进行梳理。希望下次再重新做个四个阅读层次思维导图。
阅读总结
对于《如何阅读一本书》,真的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本书作者是美国人,由台湾商务印书馆郝明义翻译引进,据说在国内销量已过30万,影响力可见一斑。但是这本书还是有些硬伤的,整本书读来还是比较晦涩难懂,开始必须硬着头皮读下去,书中使用的术语不算通俗易懂,有些举例类比比较出彩但是太少,整体还是比较无趣味的。自己读完这本书花了10个小时,也没有理解的很透,这本书值得多读多理解。
今天刚好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推荐译者郝明义写的《越读者》,有时间也可以看看,对比学习一下。
这次读完这本书才发现自己以前的看书,根本称不上真正的“阅读”。作者提倡“主动阅读”的理念,希望更多的人能主动的阅读一些经典作品。
当然,这本“工具书”只看一遍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去应用、去实践。拥有一本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买下来摆在家里,另一种是阅读它记在脑里。希望通过这本书教会的方法能让自己以第二种方式拥有更多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