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这本书时,正处于暑期开始的躁动期,村上春树的充满平静思考的文字也没能把聒噪的心给降下来。暑期伊始忙于浏览各种找工作网站和人脉信息,荒废了七月的美好时光,导致七月的读书任务没有完成。善于规划明天的我,总是天真的把一切按自己的意愿规划的美满。太过高估自己的自觉能力,自认为在上班之余会抽出时间看书,寻找一份宁静。事实却是每天无规律上班跟无规律作息,导致自己完全没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过着没有思考的底层服务员脱离正常生活轨迹的暑期生活。习惯走哪都会带上几本书的我,这次是完完全全的放在枕边一个月没有翻过,下班之后忙着和同事吐槽今天的工作,洗漱之后插入耳机不到十分钟就酣然大睡。直到月末辞掉暑期兼职,回到学校,翻开书签那页。嘿,好久不见。
仅仅用了一个下午加晚上的时间把书看完了,往常认为这样的阅读方式太过囫囵吞枣,没有细品和消化。一目十行的本领没有学会,但是着实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质量。短时间的大量阅读,有利于梳理故事情节及人物的情感变化。虽没有像之前那样遇到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或者某句话摘抄下来,耍小聪明用相机拍下来,但不得不承认翻开相册的频率绝对高于读书笔记。
回主题,村上笔下的多崎作是个没有自信、孤独之人。书中大篇幅是作的内心世界的描写,从高中时代到他的巡礼之年。他是生活在科技时代忙碌冷漠孤独的人群的缩影。大二被从小到大高度契合的五人团体无故无情抛弃,人若真的受伤,通常会无法直视伤口,想隐藏它忘记它,把心门关起来。在孤独中成长,除了残酷将他排除在五人团体之外的那四个真正朋友,在作的十六年生活里,一个人孤独的走着。生性缺乏自信,没有突出的个性,也没有鲜明的色彩。也许正因为如此,我在他身上找到共通之处,没有任何东西拿的出手,总觉得自己是腹中空空的容器。作为容器,也许形成了一定轮廓,但里面根本没有可以称作内容的东西。在小学时不明原因的被同手足的同学孤立,到初中、高中关乎每个人对自己的态度及看法无比在乎及敏感,盲目付出,分不清真情实感。直到高中毕业,一切瞬息万变,才开始懂得人情冷暖。自此从不会主动联系别人,担心自己的一腔热情遭到冷拒,害怕受伤害,只是自顾着珍惜远方关心我的朋友,然而却自己不肯迈出哪一步。深知自己这样处理的方式不对,却因为害怕,不愿为此作出改变。欢闹是共享的,孤独却是自己的。
作从小就喜欢火车站,看来往的火车、来往的人,梦想就是以后建造车站。他按照自己的喜欢的方向发展着,从事着相关的职业,这也是现代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我也不例外,相差甚远的是我找不到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每天做着24个不同的梦,从没有像作那样执着于车站不曾改变。迷茫着未来,盲目的奔跑着。在太过急躁的社会里,用匆匆的步伐追赶着,生怕有一天会因为自己的亵慢,被无情抛弃。在作的影子里找到加快步伐的便签。大学学习内容都是关乎铁路知识,及16年后的工作日常,规律上下班,没有紧张的加班赶业绩,做着日常的铁路维护修理工作,没有大起大幅,但也是平凡中的不平凡。只要从事喜欢的行业,热情就不会退去,生活一样充满色彩。
村上春树是我接触的第一个日本作家,第一次读的是他另外一部作品《挪威的森林》,他的文字有一种不与周围世界相妥协的静气,独树一帜的文风,促使我想读遍他的所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