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不见春——上阳白发人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这是一首上阳宫中无名的宫人所写的诗,而这首诗和其作者一样没有名字。古人将其名命为《红叶题诗》。不过是因为这是一首写红叶的诗罢了。而发现这首诗的人却是大唐著名诗人之一的顾况。
孟棨的《本事诗》中说:一日,顾况和他的几个朋友一起畅游洛阳。他们在上阳宫的苑囿附近游览时,顾况无意发现这从上阳宫内院流出的溪水漂浮着的红叶竟然写着“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的诗句。兴许顾况觉得自己是那位不知名宫人有情人。于是,次日顾况特地走到溪流的上游并找一片红叶,题了一首诗云:“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万万没想到,十多天之后,其他人游览上阳宫的苑囿附近时候,竟然又在溪流里发现一片写着诗的红叶。发现诗的人立刻兴奋地找到了顾况,并将写着诗的红叶示于他,诗云:“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而后,顾况有没有与这位上阳宫的无名才女继续红叶传情就不得而知。
顾况是唐肃宗至德二载的科考及第的进士,可以说当年与他红叶传情的上阳宫宫人也就是天宝末年选入后宫的佳人。按着白居易《上阳白发人》来说,这些可怜的姑娘都是在天宝末年被选入了后宫,初入宫的时候,旁人都与她们说进了宫便会承受恩宠,因为她们个个都是二八佳人,岂有不得宠的理由。可她们刚进宫,还没等到见李隆基一面,遭到了杨贵妃的嫉妒。于是,她们被集体地送进东都洛阳的上阳宫了,只落得一辈子独守空房,很凄凉地度过了一生。说来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虽是一首政治讽刺诗,但诗中的人物并非凭空编造。李隆基晚年时代,他的后宫人数直逼四万人,而这四万人确实很多是天宝年间入选的,而这其中的新宫人没见过李隆基的人也多得是。
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中最后被后任的皇帝封为“女尚书”的白发宫人是不是当年与顾况红叶传情的那位上阳宫宫人就不得知己。不过可以肯定是顾况除了和那位不知名的上阳宫宫人是诗友外,他也是白居易的伯乐。当年还是愣头青的白居易去参加科举考试,刚到京城,他便拿着自己的诗稿去拜访那会儿还是著作郎的前辈顾况。顾况也真是一个多情好事之人,年轻时看见从宫中溪流漂出的红叶诗,他忍住给写了回诗。这回他看到诗稿上“白居易”的名字,他也忍住开玩笑说:“长安可是寸土寸金的地方,恐怕白居不易啊!”然后,他打开诗稿,瞧见的第一首诗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顾况又忍住赞叹着说:“能作这样的好诗的人,看来白居也是容易的。”后来,顾况经常向别人谈起白居易的诗才,白居易的诗名也因此传开了。当然,那个“白居不易”和“白居易”的玩笑也传开了。
当年的那个寄给红叶的上阳宫人遇见顾况这样的才子,也未尝不是一种幸运。只是不幸地是她没有开元时代那个写《短袍诗》的宫女那份得以天子做媒嫁出宫去的幸运。这也是一个《本事诗》中的故事:开元年间,李隆基下诏赏给边塞守军军袍。于是,王皇后就让发动宫女们参与了缝制。而后,这些军袍都被发到军士们的手中。一位驻守边塞的兵士在短袍中发现一首诗,上面写着:“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畜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今生已过也,重结后身缘。”这位士兵大概是被这首诗歌感动了,他表示愿与这位作诗人结取今生的缘分,他立刻把诗回报给了边帅。边帅大概是这位士兵感动了,他又把这件事情的始末呈报给了李隆基。李隆基大概是边帅给感动了,千里迢迢特地呈报这样件儿女情长之事情。不过,开元时代的李隆基是一个明君,也是一个讲情谊的人。于是,他便下令将此诗传遍六宫,并且放话说:“此诗的作者是谁,无须隐瞒。朕绝对不降罪于她。”终于有一位宫人上前承认自己写的。李隆基非常同情她,说:“朕来帮你结取今生之缘吧。”在李隆基的安排下这位写《短袍诗》的宫女嫁给得到《短袍诗》的那位兵士,后来边塞的将士们得知这个故事后都十分的感激李隆基。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的天宝时选入上阳宫的宫人相比开元时代的宫人是不幸运的,而究其原因:一来是李隆基没多久解禁将不少宫人放还于家了,二来是开元时代的李隆基作为圣明天子确实乐意成人之美。而天宝时,上阳宫人至大的不幸便是遇上一个昏晕的老天子李隆基。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她们的一生终不过是盛世之下的浮光掠影。谁又会真正记得这些无名之人?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