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每次听到“中庸”一词,都是凭着自己的臆断妄下评语,心下十分排斥。自认,在这个“人往高处走”的社会中,何以为庸?殊不知,我误会了“中庸”二十年!
何为“中庸”?没有真正读过《中庸》或者一知半解的人,或许会如我当初那般鄙视。实则,这实在是一种肤浅的误解,是没有切实了解过,便妄自猜测。我也是直到前段时间,有幸认真的读了几遍《中庸》,才真正对这儒家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有了些许了解。
“中庸”,简单来说,中不偏,庸不易,中正平和而恒久坚持,不偏激,不走极端。
中,乃是行事不偏不倚,坚持本性。坚持本性便是道,但道无处不在,不可分离以须臾,所以需要恒久坚持而不改变,是谓之庸。所以此处的“庸”,自然不是让人庸碌无为,淡泊名利。实际上,儒家并非让人绝对的淡泊名利,而是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然后一切水到渠成,当然对于浮躁的我们而言,或许这只剩下说教了!
那么为何要恪守中庸呢?其实这才是我有所领略的地方。中庸之道所含至理,实在不是我粗读几遍书,便能通晓的。
在我看来,因为守恒,所以取中,中而不易,是为中庸。
能量守恒定律是我们大家所通晓的物理定理,如今更是应用在各个领域。而在我们古代,阴阳其实也暗合守恒之理。而在我们生活中,世界是守恒的,收获总要付出代价,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着选择,用原属于自己的东西,去换取要追求的。于是,人终会变成自己自以为想要的模样。
然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我们偏激的渴求某一方,只会滋生更大的渴望,我们在追求更大的收获,可我们也在失去了更大的代价。可或许只有在旅途终点,才会有人认清,或许真正想要的,却是那些已经付出的代价,然而我们已无可挽回。
所以在没有明确自己之前,或许恪守中庸,守住自我,才不会面临失去的风险。这有些消极,但这仅仅是对于我这种不明自我的人而言,对于更多的成熟的人来说,他们明确了人生的方向,这些谬论显然是不适用的。
不过,我始终坚信,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一定是平和澄净的,他们更懂得什么值得珍惜,什么不愿失去,所以追求中庸,或许并不需要什么理由吧!
而所谓“庸”,在于坚持目标而不改变。中庸是一种道,道无处不在,所以须臾不可离。在这复杂的生活中,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本身就是一件难事,又何谈恪守不渝呢!所以,中庸始终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和追求,但能真正达到者屈指可数,而在孔子眼中,或许只有舜和颜回才是真正做到了中庸之道吧。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中庸之道大概不适应了,这是孔子的感叹,因为私有制的实施让人们的需求大大增加了。所以我不清楚,在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庸或许更加没有生存的土壤了吧!
但无论是圣人,还是历代学者,凡是崇尚儒学的,无不将“中庸之道”奉在一个极高的位置。这无疑已经是最好的诠释了。
或许这是个看脸的时代,我也只是个肤浅的人,所以只看名字便下了定语。但不过怎样,我误会了中庸二十年,不想再继续误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