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们接受的健康饮食观念都是“少吃多餐”、“早餐不吃对胃不好”、“稳定的一日三餐”……总之,只要条件允许,就千万不要饿着了。但我们想想,人类在漫长的几百万年进化过程了什么时候有过稳定的饮食,其身体本能早已形成了一定的规律,但这个规律一定不是需要维持稳定的饱和状态。社会发展到今天,陆陆续续有一些人开始有规律地轻断食了,既然有新的现象出现,就得去探个究竟,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看,这是为什么?
保持人体的器官和细胞一个健康的状态需要偶尔的轻断食
人体在摄取食物的时候,会分泌一种叫做“一型生长素”的物质,其主要功能是让摄取的热量尽最大限度地转换,使你的细胞更新、身体器官保持生长。但因为这个生长只讲求速度和数量,所以这些细胞和器官在生长的过程中多少会出现些缺馅。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叫“二型生长素”的东西来修复,而这个“二型生长素”是需要在饥饿状态下才会分泌出来的。
那这个人体的规律是怎么形成的呢?
(只关心结果,对成因不感兴趣的童鞋就不用浪费时间,跳过这里)
因为我们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一直是处于食物匮乏(我们中国是改革开放之后才解决温饱问题的),这就需要当身体一旦获取食物的时候,就需要马上抓住机会,赶紧吸收,我们想象一下自己特别饿的时候(这个记忆估计比较久远了),见到食物哪来得及细嚼慢咽,都是狼吞虎咽,甚至把自己噎着。因为身体已经习惯了饥一顿饱一顿,所以它知道后面有足够的时间来慢慢消化,这就形成了一个二次生长的过程(即分泌“二型生长素”。)
那这个科学结论我们是怎么得知的呢?
在一次偶然的调查中发现,在美国大饥荒时期,有一个城市饥荒非常严重,可是后来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个城市的平均寿命比其他地区的人高出了6岁,然后这些研究人员继续深入研究,最终由华盛顿医学院得出了这个确凿的结论。在2012年,BBC拍这个《节食与长寿》片子中详情讲述了这个过程。
知道了这个规律,那我们应该怎样改善目前的饮食习惯呢?
(ps:这里一定要看,不然前面就白看了)
片中研究人员建议,我们需要去掉至少1/5的进食,就差不多5天一个周期,连续吃4天,然后断一天。当然,这对于我们每天三餐都保持进食的人来说一天不吃肯定挺不住,那我们可以先定5餐为一个周期,即连续吃4餐,然后隔1餐不吃(我就是这么做的)开始,慢慢地让自己的身体抗饿力度增大,记录片中的那位专家目前可以做到断食4天,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
注意:断食只针对身体健康的人,一旦出现身体异常,就不要硬扛了。
一切事物都会从波动中获得收益或遭受损失,而我们的身体是具有反脆弱性的,适度地突破,偶尔地打乱其稳定状态才能获得新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