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英国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从1964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13年。
纪录片的主角是20名来自不同阶层背景的英国7岁孩子,影片记录了他们每隔七年的生活学习状态、未来的展望、对异性的看法、对其他成员的看法、对节目的看法等等问题。
但是节目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个人 自己都不见得了解自己,纵使你阅人无数,上镜的10分钟与其中7年的成长实在是相形见绌,许多观众自以为就此了解了他们,但其实观众只能对他们的人生有一个非常模糊而片面的感觉罢了,看这个片子千万不能觉得自己上帝视角,什么都知道了。
有人说每7年人体内的细胞就会全部更新一次,那么是不是每过七年,我们就可以成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新的自己呢?
假如人可以活80岁,这一生不过11个“7年”,你觉得哪一个”七年”最重要呢?
有人说是“14岁到21岁”有人说是“21岁到28岁”,在我看来,确切地说,是“18岁到25岁”。
这是人生中非常尴尬而复杂的年龄段——可能对于父辈来说,18-25岁是人生的一个创造奋斗的过程,父辈们成熟的早,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现在我们的18岁处于一个不完全具有独立能力的可又整天喊着需要自由的年龄段。
可悲的是:我们既不能厚着脸皮说我们还是孩子,又没有底气告诉他们我已经是大人了!
18到25岁真是一个难过的年龄段,我说的这个“难过”不仅是“sad”,还有“hard”。
有的时候我自己都不懂我自己,前一天在为我的野心感到心惊,自命不凡拥有远大抱负之人。后一天又置身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
我们的混乱,也许来源于大家的混乱。
你和所有同龄人一样按部就班地毕业,进入大学,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刚开始还是缓步而来,不知不觉已经开始小跑,当你发现所有人都在或明或暗地较劲儿时,你已经撒开了奔跑,并疲惫的气喘吁吁。
我们常常感到累,感到迷茫,感到挫败和失望,都是因为人生中大部分重要的命题过于集中和浓缩,关乎一生的话题,却需要在短短七年里亟待解决。
在我们生命力和热情最强盛的年纪里,需要面对的大部分抉择,都直指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走向。
常常有人说:“你明明这么年轻,拥有无限的可能,为什么总是开心不起来呢?”
你想开心啊,但你害怕眼前开心过了,之后会是漫长的失落。
矛盾的是,让我们犹豫踟蹰的恰恰就是“无限的可能性”——我到底要去哪里?我到底要做什么?年轻的时候只想要万全之策,举棋不定却不知倒计时已开始五四三二一零。
越关乎人生的重要决定,却给我们越短的时间去考虑。
说18-25岁是最需要努力的年纪,因为在十八岁之前,我们没有那么多的能力自我改变和重塑,25岁之后,又会被生活所牵制,无法做到真正地无拘束。
18-25岁这七年,是最适合你“自救”的。因为成本最低,而收效最高。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好好利用这7年时间做一些准备,这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
不断地试探并塑造自己的世界观、逐渐完成经济上的独立、摸索并选定未来发展的事业。都是当下重要的事情。
韩松落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一定要乱看书,乱看电影,乱谈恋爱,使劲地经历无用的经历。因为吃了10个大饼才饱,不能归功于第十个大饼。”
未来人生的路真的还很长,但重要的是你现在正在选定的方向。你现在写下的每一笔都是伏笔,走过的每一步也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