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诸葛家族可谓是人才辈出,而最令人惊奇的是,无论是在哪个国家,诸葛家的人都能出将入相、身居要职,甚至可以说是分别把握了三个国加的命脉。在当时对诸葛氏有这样的说法:“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其中的“龙”、“虎”分别指诸葛亮、诸葛瑾,“狗”就是诸葛诞。当然了,当时的“狗”与现在的含义不同,同龙、虎一样也是对人的称赞。不过我们今天的主角并非是龙、虎、狗三位之一,而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诸葛家又一位才华横溢之人。
少年神童
三国时候的神童有很多,如曹冲、马良等,而诸葛恪也是一位与他们比起来不遑多让的神童。
关于诸葛恪天资聪慧的故事实在太多,在此就选取几个在《三国志》中明确记载,可信度较高的故事讲给大家: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召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在驴的脸上挂一个长标签,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来说:“乞求给我一只笔增加两个字。”于是任凭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之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又有一次,孙权问诸葛恪:“你父亲跟你叔父(诸葛亮)谁更优秀一些呀。”这个问题看似简单,然而想要回答好着实有难度:说自己父亲不及叔父固然不合适,但硬说自己父亲更优秀也不太好。诸葛恪当即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父亲更优秀。”孙权继续追问他原因,诸葛恪回答道:“因为我父亲知道应该辅佐谁,我叔父却不知道应该辅佐谁,这样看来我父亲显然要更优秀一些。”诸葛恪这番回答巧妙地将二人能力高低的问题,转化为了二人的立场问题,真可谓是才思敏捷的典范了。
在诸葛恪多次展现才华之后,孙权也考验他考上瘾了,有一次在宴会上让他依次给大家斟酒。到了张昭面前,张昭不喝酒,说:“这样不符合尊敬老人的礼节吧?”孙权对诸葛恪说:“你能不能找个恰当的理由出来,让张公喝下这杯酒呢?”诸葛恪端着酒杯对张昭说:“吕太公90岁的时候,还手拿兵器指挥部队作战。现在打仗时皇上考虑到你的安全,让你在后方;聚会时考虑到你的地位,总是请你在前面,这难道不是尊敬你吗?”张昭无话可说,只好饮酒。
这三个故事的反映出诸葛恪的聪明,然而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第三个故事中诸葛恪的表现未免太刻薄了,略有些强词夺理的意味在里面。当然了,诸葛恪的父亲官至东吴大将军,他自己又是个才华横溢的神童,并且受到了主公孙权的喜爱。这样的成长环境下诸葛恪会养成如此性格也是可以理解的。
初露锋芒
孙权在几次考验之后觉得诸葛恪这小子不同凡响,打算进一步考察他的能力,任命他担任粮食供应的工作,但由于工作繁琐诸葛恪并不喜欢。诸葛亮听说诸葛恪的情况后,写信给陆逊说:“家兄(指诸葛瑾)年纪大了,而诸葛恪性格疏漏,现在他主管粮食供应,粮谷是军中最要紧的东西,我虽然在远处,也暗地感到不安。请足下特别为我转告至尊。”陆逊告诉孙权,孙权立即转让诸葛恪领兵。(关于这一段,在今天看来,总有一种有权优势的叔叔给侄子打招呼安排工作的感觉)
诸葛恪多次要求自己领兵,平定居于丹阳山上的山越人。诸葛恪认为丹阳山势险峻,民风果敢刚劲,以前虽也在那里征发过兵众,但征的不过是边缘县分的平民,很少有深远腹地的人。想去把那里的兵员全部调发出来,并说,只要三年,就可征得甲士四万人。朝中官员议论纷纷,都认为丹阳地势险阻,地形四通八达,那里的百姓自制兵器,崇尚习武,出山就为强盗,朝廷出兵征讨就躲回山中不见踪影,自汉朝以来就无法管制,当时的人皆认为不太可能,连父亲诸葛瑾亦认为不会成功,更说:“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
关于诸葛瑾这句评价有两种理解:一是诸葛恪不仅不会让我们家族兴盛,反而会害了我们家族。二是诸葛恪如果没有让我们家族兴盛,就会反过来害了我们家族。至于应该怎样理解,大家就见仁见智了。无论如何,即便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也不相信诸葛恪能够成功,这一段大有当年赵奢与赵括的感觉了。
公元234年,由于诸葛恪坚称他必会成功,于是孙权提拔诸葛恪为抚越将军,拨给他手执棨戟的骑兵三百人。
诸葛恪到任后,采用武力围困与招抚并用的方针,发放公文给四郡所辖属县的长官,命令各郡严守疆界,严肃法纪,已归顺的山民,一律设屯聚居。随后,调集各路将领,派兵据守险要峪口,修筑围困工事,不与山越交兵,又令士兵全部抢收田野成熟的稻谷。山越人新谷无收,旧谷食尽,因饥馑而被迫出山归降。
诸葛恪下令:“山民扬弃恶习,接受教化,应当安抚。迁到外县的山民,官府不得随便怀疑,加以拘禁。”山民周遗,过去横暴为恶,如今困迫无路,只好出山,心仍存异志,准备伺机为乱。臼阳县长胡伉知他心思,把他绑送到郡府。诸葛恪认为胡伉违反了“不得拘禁山民”的教令,将其斩首。山民听说胡伉被杀经过,知道官府只是想让大家出山,没有别的意思,于是大批山民扶老携幼,纷纷归降。
三年之后,诸葛恪先后收服山民达十万余人,和预期的完全相同,他将其中壮丁四万余人编入军队,自己统领一万人,其余的分给了其他各位将领。
孙权嘉赏诸葛恪的功绩,派尚书仆射薛综赴军慰劳,拜诸葛恪为威北将军,封都乡侯。
诸葛恪在所有人都不信任自己的情况下运用智谋收服了十万余山民,不仅为吴国增添了大量人口,兵源也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如此看来,诸葛恪并非是纸上谈兵的赵括,相反诸葛瑾倒是老糊涂了,东吴捡到宝了。
位极人臣
随着丞相陆逊的去世,诸葛恪升任大将军一职。
公元251年,孙权病重,在群臣的一致推荐下,他任命诸葛恪为太子太傅,同时将除了生杀之外的一切大权都托付给他。
公元252年,孙权病危,又召集诸葛恪、孙弘、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以及侍中孙峻处理身后事。第二天,孙权去世。孙弘平时与诸葛恪不和,害怕以后受制于他,便封锁孙权去世的消息,想矫诏除掉他。诸葛恪闻知,杀死孙弘,发布孙权死讯,为之治丧。
孙亮即位后,拜诸葛恪为太傅。诸葛恪为收取民心,广施德政,取消监视官民情事的制度,罢免耳目之官,免掉拖欠的赋税,取消关税。每一举措,都尽量给百姓以德泽实惠,民众无不高兴 。诸葛恪每次外出,都有很多人引颈相望,想一睹其风采。
此时吴主孙亮年幼,而位极人臣的诸葛恪可以说是东吴实际上的一把手,如此看来,他真的要如父亲所说的那般要大兴诸葛家族了。
诸葛之战
公元252年,诸葛恪在东兴征集人力,重建以前未完成的大堤,左右依山各筑城一座。这时魏国认为吴军入其疆土,耻于受侮,魏大将军司马师想借孙权新亡,吴国政局不稳之际乘机攻吴。诸葛诞提议三路进军伐吴,西路和中路分别由王昶、毌丘俭为诱敌,攻打南郡、武昌;在东路,诸葛诞与胡遵为主力攻向东兴。东吴军情告急,诸葛恪亲自率领四万援军到东兴。诸葛诞是诸葛亮的堂弟,是诸葛恪的堂叔。这次双方的主将都是诸葛家的人,可以说是诸葛家族内部一次交锋,那么究竟是被世人称作狗诸葛诞厉害,还是虎之子诸葛恪更胜一筹呢?
诸葛恪率领大军抵达后,命令丁奉亲率三千人赶往,下山后改坐舟楫顺水而下,两日到达东兴并占据徐塘。因天降大雪,胡遵等人喝酒而毫无戒备。丁奉率本部人马轻装突袭魏军营垒,吕据、留赞、唐咨等部也相继到达。魏军见状便惊恐慌而逃,因争渡浮桥超载而断,落水及互相践踏的死者皆有万人,魏将韩综、乐安太守桓嘉先后遇溺,毌丘俭、王昶等得知东兴兵败,皆烧营退走,并留下大批军需物资,被吴军缴获。吴主孙亮进封诸葛恪为阳都侯,加封丞相、荆、扬州牧,督中外诸军事,并赐金一百斤,马二百匹,缯布各万匹。这次诸葛之争,以晚辈诸葛恪的胜利而告终,然而也正是这次胜利让诸葛恪起了轻敌之心。
良将权臣
公元253年春,诸葛恪又要出兵伐魏。大臣们认为国力不支,军士疲惫,一致劝阻。同年三月,诸葛恪不顾众人反对,征发二十万人伐魏。吴地百姓骚动,诸葛恪开始失去民心。诸葛恪为了有所收获,于五月回军包围合肥新城。
魏牙门将张特率三千人拒守合肥新城,苦战月余,士卒病亡战死者过半。但吴兵仍不能攻克。诸葛恪督师强攻,城池将陷。张特行缓兵之计,向吴军伪降,乘夜修补城防工事,继续死守。吴军士卒疲劳,加上天热和饮水等原因,士卒们患腹泄、脚气病的已经达半数以上,死的伤的随处可见。各营军官所报病人数目越来越多。患疾者过半,死伤惨重。诸葛恪认为军官们说假话,扬言要把他们杀掉,于是谁也不敢再去汇报。
诸葛恪自知攻魏失策,又以攻城不下为耻,怒形于色。将军朱异提了点不同看法,诸葛恪大怒,立夺其兵权;都尉蔡林屡次献策,诸葛恪都不采纳,于是他策马投魏。魏国知吴军疲病,又派兵合击吴军。诸葛恪被迫率兵撤退,土卒受伤染病,流落于道路,有的倒地添沟,有的被魏军捕获,存亡忿痛,大呼小叫,而诸葛恪却安然自若。诸葛恪率军在江渚住了一个月,后又想到浔阳去屯垦,直等朝廷召他回去的诏书一封接一封地送来,他才慢悠悠地领兵返回。从此,百姓对诸葛恪大为失望,怨恨的情绪产生。
同年八月,诸葛恪回到建业,当即召来中书令孙嘿,厉声喝叱:“你们怎么敢随意滥发诏书?”孙嘿噤若寒蝉,惶惧退出,告病辞官。诸葛恪检点名录,把自己出征后选曹奏准任命的各级官员,一律罢免,重新选任。此后,诸葛恪愈治威严,动不动就对人横加责备,觐见他的人,个个屏息敛气。他还改换宿卫人员,用他亲近的人来担任,并命令部队整装待发,想进攻青州、徐州。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此时的诸葛恪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天才卓越的将军了,在多次的失败后他也逐渐变为了一个刚愎自用、嚣张跋扈的权臣,而他的死期自然也不远了。
大赤其族
就在诸葛恪为万民所怨、众口所嫌的时候,孙峻在国内散步谣言说他想制造叛乱。公元253年十月,孙峻和吴主孙亮定下计策,置酒请诸葛恪赴宴。前一天晚上,诸葛恪精神烦躁不安,通宵不寐,而且,家中数有怪异,因此内心疑虑。到要朝见时,诸葛恪停车宫门之外,逡巡未入。孙峻此时已在帷帐内埋伏了士兵,担心诸葛恪不按时进来,事情败露。于是,出来迎着诸葛恪说:“假如您的身体不舒服,可以以后再来朝见,我去禀告陛下。”想以此来试探诸葛恪。诸葛恪说:“我会尽力进去朝见的。”这时,散骑常侍张约、朱恩等偷偷写条子给他,上面写着:“今日宴会布置不同寻常,恐怕会有变故。”诸葛恪看到后准备返回,在大门处遇到太常滕胤。诸葛恪说:“我突然腹痛,不能入见了。”滕胤不知孙峻的计划,对诸葛恪说:“陛下自从您回来就没见到您,今日设宴请您,您已到了门口,应当尽力入见。”诸葛恪犹豫了一会儿,又返回去了,带剑上殿,向吴主行礼入坐。侍者端上酒来,诸葛恪迟疑不饮。孙峻说:“你的病未痊愈,应当有经常服用的药酒,可自己取出来喝。”喝着自己带来的酒,诸葛恪的心情这才安定下来。酒过数巡,吴主孙亮起身回内殿,孙峻假托如厕,脱掉长衣,换上短装,出来厉声喝道:“有诏捉拿诸葛恪!”诸葛恪惊起,欲拔剑,尚未出鞘,而孙峻的刀已经接连砍下。张约从旁边砍孙峻,伤了他的左手,孙峻也随手砍断了他的右臂。时卫士皆冲上殿来。孙峻说:“要杀的是诸葛恪,如今他已经死了。”于是命令刀剑入鞘,把宫殿打扫干净,继续饮酒。
诸葛恪死时五十一岁,在他死后诸葛家被夷灭三族。
结语
从结果上来看,其父诸葛瑾的评价有了第三种解释:诸葛恪不仅能让我们家族大兴,还会害的我们一族都遭到祸害。先兴吾家,再赤吾族。从天才到庸才,从贤良到权臣,诸葛恪的一生虽说是咎由自取,总还是令人唏嘘不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