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书名是《山河无尽》,已经暗示了整篇诗集的主题。山河,象征的是空间的扩展;而无尽,则是时间的延续。时空中的无尽旅行,构成了诗集所要表达的一切。用译者的话说,诗卷里的每一首诗均包含着“行走”的节奏、方形、位置和策略。
不过,这不是一部游记。它没有规规矩矩的记录下沿途的所看所听,没有完完整整的保存了心流动所思所想。在纸面上呈现的,只是一段段风景的碎片,一截截时间的思绪。没有逻辑,没有头绪。只有拼贴,只有转场。景色的出现不分前后所有,思想的流露也不分先来后到。都是写到哪算哪,说到哪是哪。
这篇文章题目本身,当然有“借鉴”的嫌疑。当然,这确实能让我想到的最为贴切的,对这本书的形容了。因为作者正是在梦中旅行,梦中思考。
二
梦会有什么特色?反逻辑,反因果,无关联,无科学。梦里的所有内容,都已经预先的写进了人的潜意识里,是梦中呈现内容的素材。可是这些素材如何烹饪,如何裁剪,怎么修理,怎么齐整,就由不得人了。他们会从西雅图冰雪皑皑转到波特兰的花草树木,从瞭望台读书写字切换到海上邮轮的打杂做工,再由旧金山的平常琐事,引发在京都的异乡惊讶。(《三世、三界与六道》)按照作者的说明,这首诗选取了作者六个最重要的地方,概述了自己过去的成长经历。
所谓的梦境不就这样么,当我们心中有一个疙瘩肿大无法犁田,脑中的情结郁积无法入海的时候。梦就会为我们提供一个方案,帮我们消化掉、疏通掉心中脑中的压力与不安。作者在梦中回顾过往,试图构建自己成为现状的原因。他所经历过的,真正有影响有效应对经验,就从记忆的仓库中走出来,纷至沓来的在梦中出现。它们的集体作用,就是作者的本身;而对它们的记录,就成为了这篇作品。
三
梦中的内容,不会仅仅的来自本人的经验。有的时候,读过的书,看过的电视,听过的音乐,别人的谈资,也都能成为自己梦中的素材。梦工厂会根据做梦人自己的特色,将这些故事加工,重构,让自己以主角的身份参与到故事里面。成为见证侯爵丰功伟业的公证人,成为了生活在墨西哥的人家,成为一名在下加利福尼亚的放牧人。(《以此肉身》)
《驼背笛手》也是如何。驼背笛手的形象在作者脑海中挥之不去,他与玄奘法师的身影重合。一个经过白令海峡来到北美大陆,另一个穿过帕米尔高原回到中原;一个成为北美文化的滥觞,另一个为中国带来佛经的盛兴。两个旅人,两名传道者,在现实中从来没有交集,可因为同样的影响,穿越千年,中西合璧,汇合在了作者的梦里,落在了纸上。这两者,从文本出发,可以称之为“象征”,象征着大可尽情言说的各种意义。但他们同样的性质,在作者的脑海,抽象成了一种原型。当作者在梦中需要文化交流的形象的时候,这两位就会从资料库中调出来,在不同的梦境中扮演者同样的角色出演着不同的戏。
四
说这本诗集记录的是作者的梦,当然是过于极端过于偏颇。但是如果用理解梦的方式去阅读这本诗集,一切就显得顺其自然。不要在乎空间之间如何转换,故事前后毫无关联,因为这就是梦。像是所有人的梦一样。需要去感受,而不需要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