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记忆法始于笔者要考研的那一年。5500考研词汇的记忆任务,的确是件棘手的事。考研论坛上很多人说,背单词要伴随考研复习的全过程。笔者不愿意那样,而要一次性、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是那种谋而后动、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人,于是开始研究记忆法。发现果然有这样的方法,且实施效果圆满。
很多人只是按照惯性在行事,并没有去反思做事方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其实,若积极寻找到更好的办法,其效率可能会是原来的好几倍。
笔者当时并没有用很多的记忆技巧,只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行事,便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时至今日,对相关领域有了相对系统的阅读和学习,对有些方法和原理的认识也比以前更详实和深入了些。很多朋友说也有类似的需要,希望我能整理分享有效的记忆方法。现在重新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记忆。记忆,顾名思义,包括“记”和“忆”两个部分。“记”指识记和保持,“忆”指再认和回忆。为了更容易让大家直观的理解,笔者整理了思维导图如下。
要有“记忆”,首先得“记”。我们有必要了解下记忆的过程,了解怎样才算记住了。记忆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都是一次性的,经过复习(复述),才会转入长时记忆。只有转入长时记忆,我们才算记住了。图解如下。
这里,我们看到复习的关键作用,没经过复习很快就会遗忘,即使当时学得再好,事后可能也想不起多少。所以说,复习比学习新内容更重要。
有记忆,就有遗忘。我们再看看什么是遗忘。
遗忘分为永久性遗忘和暂时性遗忘。永久性遗忘,即是没有转入长时记忆的一次性记忆,随着消退过程,很快便彻底遗忘。暂时性遗忘,是转入长时记忆后,提取信息时暂时出现障碍,通过一定的途径可以恢复。比如,我们看到一位故人,突然想不起他叫什么名字;但一段时间后又突然记起来了。
对遗忘有杰出贡献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笔者上面的计划主要就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来实施的。随后,缪勒和皮尔才克发现了“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现象,强调新旧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而产生遗忘。比如我们晚上睡觉后就没有倒摄抑制,早上起床后没有前摄抑制。学习后立即睡眠的记忆效果要优于学习后清醒状态的记忆。其实,睡眠在记忆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于记忆的其他具体细节和技巧规律我们在随后的分享中再讨论,今天我们着重分享艾宾浩斯记忆法的实施方法。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小时里,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急剧减少;随后遗忘逐渐减慢,但记忆信息同样不断减少。根据这个规律,我们的应对策略是:在遗忘前复习。遗忘前的复习,因为有记忆的基础,所花的时间是很短的;若等到遗忘后,那就不是复习,而是重新学习了,花的时间跟第一次学习没什么区别。
简而言之,该方法的精髓就是坚持有规律的复习。原理就是我们上文所说的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复习,但我们是根据遗忘规律来有效地复习。我们的复习间隔时间为:(5分钟,20分钟,1小时),9小时,1天,2天,4天,7天,15天。
这是记忆法里最基础的方法,就像练武功里的扎马步,这是最有效的根基。黄蓉学武功虽快,但论功力深厚却远远不及学得慢却坚持一遍遍重复的郭靖。再多花拳绣腿,不及实实在在一招“亢龙有悔”。
下面我们就介绍艾宾浩斯记忆法的实施步骤。
一、制定计划
将你要记忆的内容分解为若干单元。根据内容多少,持续的时间也不一样。比如,你想简单尝试一下这个方法,只记一个内容,那就是1个任务单元;或者10天记完四级词汇,20天记完六级词汇,就要分为10个和20个任务单元。笔者是50天记完考研词汇,分为了50个任务单元。
● 计划表 ●
二、按规律记忆和复习
根据计划的任务单元,每天除了要记忆新内容,还要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复习已经识记的内容。这里,笔者为大家精心制作了一张计划表(关注微信公众号:同道同归(TdaoTgui),后台回复“记忆术”可获取下载),可以打印出来,完成一项就打一个勾。
这张计划表需要解释一下。初看可能有些复杂,当你理解了过后,这实际上就是一张有规律的任务清单。
汉字数字是天数,即第几天;每天下面的阿拉伯数字,是对应要完成的记忆和复习任务的序号,是根据第一步的计划而来。比如,你分为了10个任务单元,那么第一天的任务就是新记忆第1单元,复习第1单元(蓝色数字为当天要复习的新内容);第二天的任务是复习第1单元,新记忆第2单元,复习第2单元;第三天,复习第2单元,新记忆第3单元,复习第3单元;第四天,复习第1单元和第3单元,新记忆第4单元,复习第4单元……以此类推,见绿色数字。如果你分了20个任务单元,按同样的规律,见绿色数字和橙色数字。
这里为方便实际实施,是以天为单位,以一周为一个小阶段,以一个月为一个周期。如果你有空白的以一个月为单位的日历,在日历上填写也很方便。或者,手机里的日历也有这个功能,还可以设置铃声提醒。
有几点要特别说明:
1
每天新记忆的任务,在记忆过程中,要5分钟后先复习一次5分钟内记忆的,再继续往下进行;20分钟后再复习一次,再继续;1小时后再复习之前所有的。1小时内,实际上已经进行了3次复习。因为我们看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第1个小时内遗忘是最快的,若不及时复习,记忆效果是很不理想的。
2
每天复习的新内容(蓝色数字)的间隔时间为9—12小时以内。比如你上午记忆的新内容,可以在睡前复习,这样还可以避免“倒摄抑制”。
3
在这个计划周期里,每天的复习量是不均衡的。从第二天开始,就有前一天的旧内容要复习了。第四天起,复习的旧内容量会增加1个单元,因为第1单元的内容到了第四天也到了要复习的周期。第八天起,复习量又会增加1单元。第十五天起,复习量再次增加1单元。第三十天起,复习量最后增加1单元。此后复习量递减。
这是按照长期计划而言的几个复习量增加的节点。但如果你的计划是7天,那么就不会出现第八天复习量增加的情况了;同样,如果你的计划是10天,也不会出现第十五天复习量增加的情况。计划周期越长,复习的量可能越大;但那几个节点过后,便不会再增加,此后逐渐递减,越来越轻松。
4
值得注意的是,加上复习时间,整个流程实际持续的时间不止任务单元数的时间,而是还要再加上29天。我们看到,计划表中第1单元(红色数字)到第三十天才走完整个流程。三十天是一个周期,第三十天时,第1单元的复习流程已彻底完结,任务表上第1单元就全部划掉了。比如,笔者计划50天记完考研词汇,第50天时记忆新内容的任务完成了,但还要继续复习,所以实际持续的时间是79天。不过,第51天后只有复习,不用记忆新的内容,会轻松很多,而且越往后复习的任务越少,所需时间也相应递减。
5
每天复习任务的单元数是有明显规律的,按照这个规律,你可以制定任何你想要的计划周期时长。我们以第三十天为例,从上至下数字依次为:1、16、23、27、29、30、30,我们得到其间隔时间为:15天、7天、4天、2天、1天、0天(9小时,不足1天)。这正是我们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制定的复习间隔时间。
三、记忆难点列入子计划
笔者在实施这个计划的过程中发现,有些顽固单词,在复习时老是记不住。针对这些记忆难点,我们可以把它们单独挑出来,根据上述规律,专门针对这些难点再过一轮。
我们的记忆效果,难免会跟我们记忆时的状态有关。我们的身体状况,我们的情绪都会对记忆产生影响。可能我们第一遍或者哪一遍的任务完成得不好,所以就会产生一些漏网之鱼。
此外,心理学研究发现,抽象的内容比形象地内容更容易遗忘,无意义的材料比有益的材料更容易遗忘。笔者当时只是运用词根词缀的意义编码,并没有使用别的记忆技巧。因为笔者认为,对一个单词加入过多的其他联想,在阅读时可能会受到不必要的干扰,只是识记单词本身会更纯粹。针对这些顽固单词,使用一些记忆技巧可能收效更好。我们随后再做分享。但技巧只是辅助,不能本末倒置。
按照这种方法,我们就基本可以一劳永逸地记住任何我们需要记住的内容。这个方法能够完成的一个重要保证是:坚持。如果不能坚持按计划执行,其间一旦中断,计划被打乱就容易前功尽弃。
前期可能刻意坚持可能会比较痛苦,但日复一日,刻意成了习惯,习惯变成自觉,就不再痛苦了。若能坚持下来,我们收获的就不止是记忆任务本身了,正如笔者所体会的。习惯的养成,行动的先例,长时期规划和掌控时间,这一系列收获,是做其他一切事的宝贵经验。
顺便提一句,一次性背完单词后,笔者就再没有专门背单词,只是例行做阅读、翻译,其间大致没了词汇的障碍,进展很顺利,后期才准备写作。当年的考研英语成绩是69分,一个不会拖后腿的分数,一个后期没花过多精力的说得过去的分数。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TdaoTgui(同道同归),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