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节 中国音乐名曲及作曲家
一,传统名曲
(一)古典名曲
【阳关三叠】唐代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用同一曲调作变奏反复,叠唱三次。整理风格古朴深沉,后段略显激越。
【扬州慢】南宋词人, 姜夔 。描写昔日繁荣的扬州遭金兵入侵,劫后荒凉萧条的景象。
【满江红】 宋代名将 岳飞 ,音调深沉稳健,略带悲壮色彩。
(二)民间歌曲
【小白菜】原为河北民歌,曲调逐级下行的手法展开。
【绣荷包】全国流行,其中以山西的最为有名。
【蓝花花】陕北民歌
【走西口】流行于山西、陕西、内蒙一带。
【康定情歌】又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流行于西南地区的情歌。
【小河淌水】云南弥渡山歌。
【孟姜女】又名《十二月花》,全国流行。
【茉莉花】民间小调,流传最广的要数江苏。赠被意大利作曲家 普契尼吸收到歌剧《图兰朵》中。
【凤阳花鼓】流传于安徽。明代淮河流域百姓遭水患,被迫身背花鼓,远走他乡,沿街卖唱的悲惨场景。
【嘎达梅林】蒙古族。嘎达梅林是蒙古族的民族英雄,曾率领人民反抗封建王爷与军阀的统治。
(三)民族器乐独奏曲
【梅花三弄】古琴曲。所谓三弄,是指晶莹剔透的泛音主题在不同段落重复三次的意思。
【流水】古琴曲。这首曲子因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佳话而更具有传奇色彩。
【广陵散】古琴曲。原来流传于广陵一带(安徽境内)民间乐曲,现多数人按聂政刺韩王的传说来解释。
【潇湘水云】古琴曲。宋代 浙派琴家 郭沔(mian)。元兵南侵时他正在潇、湘二水交汇处,望云雾缭绕的九凝山,触发了他对山河破碎的感慨。
【喜相逢】原为内蒙民间乐曲,音调也作为一些地区的过场音乐。
【百鸟朝凤】原为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一带的民间乐曲,后经加工改编为唢呐独奏曲。乐曲营造白鸟争鸣的音响世界。
【二泉映月】二胡独奏曲,华彦钧(阿炳)无锡流浪艺人。
【光明行】二胡独奏 刘天华 1931年创作。1927年成立“国乐改进社”。该曲具有进行曲风格。
【十面埋伏】琵琶独奏曲,以楚汉相争、刘邦和项羽在核下决战为主题。描绘了金戈铁马、雷霆万钧的战争场面。
【彝族舞曲】琵琶独奏,王惠然
【渔舟唱晚】筝独奏曲,娄树华根据古曲改编。
【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乐曲。原为琵琶曲《夕阳箫鼓》
二,近现代名曲及作曲家
(一)声乐作品
【教我如何不想他】独奏歌曲。刘半农 ,赵元任曲,创作于1926年。歌曲反映了当时青年挣脱封建束缚,准求个性解放是的思想感情。
【毕业歌】田汉词,聂耳曲。是电影《桃李劫》的主题歌。
【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创作于1935年,1982年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确定为国歌。
【铁蹄下的歌女】许幸之词,聂耳曲,也是《风云儿女》的插曲。
【松花江上】张寒晖词曲,作于1936年。作者把家乡妇女哭坟的音调贴切的运用到创作之中,催人泪下。
【大拿刀进行曲】麦新词曲,作于1937年7月。
【在太行山上】桂涛声词,冼星海曲。1937年在武汉为山西游击队而作的二声部合唱。冼星海1905年出生在澳门,1927年赴巴黎留学。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7年创作了中国音乐的史诗《黄河大合唱》。
【南泥湾】贺敬之词,马可曲。创作于1934年。
【歌唱祖国】王莘词曲,创作于1905年。王莘青年时代即参加过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我的祖国】
【我们走在大街上】
【红星照我去战斗】
【祝酒歌】韩伟词,施光南曲,创作于1976年。
【我爱你,中国】
【长恨歌】我国第一部清唱曲,韦瀚章词,黄自曲。
【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这部史诗性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长征组歌】是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晨耕、生茂、唐诃、遇秋根据肖华上将的长诗谱写的声乐组曲。
(二)歌剧
【白毛女】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1945年4月首演。是我国歌剧创作的典范。
【洪湖赤卫队】朱 本和等五人编剧,张敬安、欧阳谦叔等作曲,1959年首演。
【刘三姐】柳州市《刘三姐》剧本创作组集体创编,1960年首演。
【江姐】阎肃编剧,羊鸣、姜春阳、金砂曲,1964年首演。
(三)器乐曲
钢琴曲【牧童短笛】贺绿汀曲,创作于1934年。
小提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陈钢曲。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陈钢曲,1959年完成并首演。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曲,创作于1937年。
管弦乐【春节组曲】由李焕之创作于1955-1956年间。第一乐章“春节序曲”经常被抽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