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还是按捺不住自己,下午又跑去广交会展馆了。今天主要是想要张悦然老师的签名,所以进去会馆之后立马买了她最近的新作《茧》。她的签售会下午三点才开始,还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于是我打算先去高铭老师的读者见面会。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是蒙三推荐的,刚进去展馆时站在印着这本书的海报前,一个男生拉着他的同伴说这本书很好,我在一旁乐了。高铭老师的读者见面会气氛很活跃,因为高铭老师是一个幽默有趣的人,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后面还站着一排人。有个读者很有趣,开口提问时说自己不是高铭老师的粉丝,然后就书的题目进行提问,问为什么是天才在左,而疯子在右。提问的是一个女生,看起来像是初中生。我想这个问题跟2+3=5,为什么不写成3+2=5一样。高铭老师解释完之后还开了个玩笑,说让出版社再出一本“疯子在左,天才在右”。其中高铭老师提到“信仰”一词,说信仰是坚信自己相信的东西是对的。这一句话让我觉得一直高高在上的“信仰”一词变得如何亲切,内心出现了某种莫名的触动。我没有读过这本书,也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所以在签名的时候我礼貌地打了一声招呼,没有过多的激动之言。
结束时已经三点多了,于是急忙赶往悦然老师的读者见面会,赶到现场时刚好开始。奇怪的是,现场读者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多。第一次知道张悦然这个名字是在高中的时候,当时喜欢韩寒和郭敬明,一些杂志上提到有名的80后作家,总是在韩寒或者郭敬明的名字后面看到“张悦然”这个名字,自然而然心里就把她归为韩寒一样受欢迎的作家。今天的读者见面会悦然老师特别认真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尽量地详细,语速不紧不慢,恰到好处。在签名时我注意到她和每一位读者的互动,眼神里透露着一种很强的亲和感,很认真地签名或者写读者想写的字在上面。轮到我时我想让她帮我写上我的名字,其实原先没有这个打算的,为了能多停留几秒钟,我提出了这个要求。没想到她一笔一划写下我的名字,没有因为赶时间而草草了事。这一举动又感动了我。其实还想留影的,可手机没电了。她边写边说:“梁这个姓在广东还挺多的。”我回答说:“我是广西的。”她说:“噢,是在这边工作的吗?”“是的,我今年刚毕业。”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害羞得声音都低下来了。
《茧》是张悦然老师历时七年之久的新作,有读者提问说七年那么长她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悦然老师就提到了一个慢写作的话题。她说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很多新的东西层出不穷,同时催促着很多作者要尽快出新作品,不然很可能被读者忘记,但是很多时候停下来思考,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这是个人理解的大意,原话的表达要精彩很多。因为见面会是在展厅里,所以周围很吵,而悦然老师的话中带有的一种柔和却有力的表达使会场从周围的吵闹中隔离出来。人在每一个阶段的成长中思考的东西都不一样,所以在《茧》这本书中后来多了一个男主人公,从之前的不存在到后来的不可或缺,是一个思考变化的过程,也是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是第一次与作者的近距离接触,内心没有波涛汹涌,更多的是安静与思考。对以后,我并不知道会怎么样,所以,目前应该做的就努力去做。就像高铭老师说,很多人其实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如果意识到自己应该去做什么,去做就是了。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keep on figh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