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番推杯换盏,数口烈酒入肚,张嘴一吐便是盛大的江湖。红猪侠像一位喝的醉醺醺的诗人,她的笔法夹杂着浪漫与豪放,即使满脸通红,脑袋晃的七倒八歪,也依旧能使出一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精妙“剑法”。
1
关于武侠,似乎已经“日落西山”许久了,十多年前耳熟能详的“降龙十八掌”、“吸星大法”等等词汇早已不见了踪影。武侠小说的文学地位一直起起伏伏,到了现代几乎难以寻觅到其踪影,武侠小说的没落是文学发展的必然,根基不深自然难以有立足之地,少数几位作家打下的“武林”终究会卷入历史的洪流中,有人说“金庸的江湖再远,都有一座庙堂。古龙的庙堂即使再高,都是一片江湖。”古龙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以及意象,金庸善于将真实的历史题材穿插在故事情节中,情节、故事、人物是武侠小说中的三大主旋律,若是功底不扎实,即使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难以力挽狂澜,武侠小说有一定的局限性,无非是江湖阴谋、儿女情长、卧薪尝胆等等四海皆知的套路,要想把武侠小说写好,就必须得在框架内创作,金庸古龙梁羽生在这层框架内游刃有余,即使时间流逝许多年,鲜有作者能超越他们。
幼时,古龙和金庸带领我进入了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他们善于制造幻觉,而我则善于在这幻觉中沉沦。自从离开了课堂之后,我已经许多年未曾看过武侠小说了,直到我看了红猪侠的《庆熹纪事》,她所营造的光怪陆离的武侠世界,再一次带我寻找到了岁月深处里铿铿锵锵的兵刃相接声。
2
古龙和金庸的武侠小说大多是基于历史事实,而红猪侠所创造的世界是虚构的,可在她的故事里,你又能寻见许多似曾相似的影子,或金戈铁马、或宫斗角力、或儿女情长、或壮士断臂。就是因为这种移花接木般的独特创造力,使得这样一个架空的世界并不单薄,反而直指人心,因为她依旧是在换了一种方式叙述历史,儒生治国的理念、皇室子弟的勾心斗角、沙场外的合纵连横,当如此众多的事迹在同一个时代发生时,其震撼程度犹如斯皮尔伯格带着《头号玩家》为万千游戏迷带来的巨大狂欢,而红猪侠掀起的则也是武侠界独具一格的高潮。
红猪侠的武侠理念是区别于他人的很重要的一点,有些人会模仿起金庸来,写一些内秀于心的少年人逐渐成长的世事,有些人会考究古龙,把一个个大侠的心路历程放大让读者细细咂摸。而红猪侠大概是两者之间的那类人,同样的起于微末,大成于乱世,但又近乎于苛刻地不断“扣心”,说些你争我夺的不甘,以及大彻大悟的放弃。
辟邪是个很独特的人,并不只是指代他所属的那个“太监”群体,貌比潘安,剑宇星眉,能说会道,谦卑儒雅,颇有一种“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如今七事已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隐世感。但这些于他正在奉行和坚守的东西又不甚紧要,他的完美似乎是为了逼近那个残忍的现实——你很好,但你终究不是“完人”。
围绕在他周遭的师兄弟们,如“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等等,他们各个都身怀绝技,都是“君子藏器与身,待时而动”的人物。这是为一个废柴崛起量身定做的资本,如果你不知道结局的话,一定想着皇图霸业可期,可偏偏红猪侠在最后一刻收手,让辟邪以死殉道。悲情意味,无以言表。
3
每一位愿意抛弃这辈子的情欲生活,踏入这无边无际的黯淡宫廷生活的太监,想必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辟邪也不例外,出身于颜王府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更有翻雨覆雨的政治权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浓稠的腥血一夜之间将他的家族吞噬殆尽,颜王被小人污蔑为叛党,锒铛入狱,株连九族,辟邪在血刃下侥幸活了下来,复仇的根芽在他弱不禁风的幼小躯体里拔了出来,为了打入宫廷内部,他甘愿成为了一名太监。
辟邪进入皇宫后,忍气吞声,夜以继日的修行,他并没有因为复仇而冲昏了理智的头脑,他知道父亲生前还有未曾完了的心愿,削弱各藩势力,巩固中央权力,平定边疆纷乱。
如果将红猪侠的故事比喻为一株百年大树的话,那么辟邪则是树的主躯干,其他的故事情节则是葳蕤的枝叶,无论枝叶多么的茂盛,多么的繁杂,你依旧能清晰的看见无数的枝干与主躯干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就连树枝上数不胜数的叶片你都能将其中的叶脉看的一清二楚。红猪侠不仅仅会讲吸引眼球的主线故事,就连支线剧情他都拿捏的恰到好处,此类精湛的叙事手法在宏大的故事结构中实属难得,这也是红猪侠为何能成为“新”武侠小说派领袖人物至关重要的原因。
4
金庸老先生在《倚天屠龙记》后记的最后一句写道“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世事更转,很多情理之中的故事并不是那么容易用一两句话就可以表述清楚,金老当初切身体会到老年丧子之痛后才蓦然发现无论是写谢逊得知无忌孩子身死,还是张三丰看着张翠山夫妇自尽的时候,笔墨丰满可依旧无法感同身受。
这种悲情元素是随时时日增长换来的成熟,就像十六年前追了过半的庆熹,十六年后重新翻开,才慢慢明白人生皆苦的含义,对于辟邪而言,他所忠实的信仰与他的身份注定了一切结局,所以无法恨也难说遗憾。作为一个与世背离的孤独者,或许这才是最好的归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