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完了熊逸的《春秋大义》。作为一个国学爱好者经典爱好者,过去我对经典充满了崇敬,一直想弄清楚经典到底是什么含义。
然而如熊逸所言:"一部经学史就是一部误读史。"既然如此,读经典的意义何在呢?
熊逸说:对于我们探求经籍之正解虽属理所当然,梳理历代的误读,却有着另外一番趣味,况且误读对历史的影响,甚至还要远远大于正解,若要了解正解,理解误读往往会比理解正解更为重要。我们若想从论语春秋等等经典的字面本身来了解儒家思想,这几乎就是一种缘木求鱼式的努力,因为真正在中国历史上发生巨大影响的那些所谓儒家思想,孔子真义,其实和孔子本人并没有太大关系,和我们所熟知的四书五经、十三经本身也没有太大关系,而真正发生巨大影响的却是各种版本的孔子,比如朱熹版孔子,王阳明版孔子等等。真想了解儒家思想以及儒家思想与社会历史之间的互动,就该对这些不同时代不同版本的孔子投以比对控制本人更大的关注,让典籍从字面上孤立的文本立体化起来,让典籍包含有,社会史思想史,阐释史的内容。"
而以上这些,恰好正是我现在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所在,乐趣所在,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