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晴晴学语文老师说她:这孩子写字还挺肉的。她还不理解“肉”是什么意思,但是她知道不是表扬的话。
且不论老师该不该当着孩子说这样的话,有些心疼孩子要这么直面负面的评价。当然,我自己时不时也催她,透露出对她“慢”的不满。但是自己说的时候还没有这么明显的感触,可能因为当时只关注自己焦急的情绪,没有体会对孩子的伤害吧。当听到别人这样评价孩子,感觉非常刺耳,感觉这评价让我非常不舒服。同时也反思自己对于急性子慢性子的偏见,反思对孩子慢性子的态度。
我对急性子慢性子有着自己的偏见。我本人不算是急性子,可我挺受不了慢性子。在我的意识里,慢几乎等于笨,不机灵,反应迟钝,难与别人搭档共事等等,快等于聪明、机灵,做事果断,看着就舒服。我自己虽然做不到手脚麻利,但非常羡慕麻利的急性子。
我不认可自己性格里慢的部分,也不接纳孩子个性里不够麻利的部分。看到她慢慢悠悠地做事情,我心里就着急,忍不住催促。看到她有限的时间内因为慢完不成作业和练习,我就非常着急。我担忧她因为慢错失很多机会,担心她因为慢影响她的发展。
可是,静心想一想,慢性子真的一无是处吗?晴的文字写得很工整,因为她写字时虽慢,但是沉心静气。她吃饭时慢慢地咀嚼每一口饭菜,也许能品出饭菜独有的味道。她走路时会低头分辨地上每一个被遗落的纸片,也许能有很多意外的收获。我小的时候,不是也趴在地上观察半天蚂蚁的路线,研究它究竟在忙碌什么。这些虽然慢,但是也是生活的乐趣。我粗暴的催促一再打乱孩子的节奏,让她的内心发生了混乱,对她又是什么样的影响呢?就算因为我的催促她能及时的做完作业,或者不至于迟到,可是她却失去了很多乐趣,得失又怎么计算呢?
每当我催促孩子的时候,也常想起《牵着蜗牛散步》这篇经典的文字。这篇文字曾经让我感动到落泪,也好希望自己能到达被蜗牛牵着散步的境界。可是,生活中却总做不到享受被蜗牛牵着散步的感觉,只有对蜗牛强拉硬拽的勉强。真是崩溃!
想到彦蕊说的,明白,但是做不到。我是真做不到。我知道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该勉强她更改个性适应我的期待。可是我内心的焦虑让我做不到接纳,我一直在勉强孩子改变。
看到自己的功课,再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