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用例有没有必要写,这其实是无可争议的,那肯定要写的。
那为什么还会问有没有必要写呢?
- 时间不够。现在互联网企业发版周期短,需求变化频繁,项目繁多,测试人员配比不足;
- 团队管理混乱,对测试重视不够,觉得随便点点,看起来 没有问题就行了;
- 敏捷附身。敏捷不是有探索式测试了么?探索式测试不就是不要用例去测么?
如何应对呢?
- 时间不够,可以以测试点编写为主,也就是理清测试范围,着重测试的内容。测试点不在乎形式,不用设计数据和步骤。当然最建议的编写方式是思维导图(xmind);
- 如果是团队对测试重视不够,那需要单独写一篇文章来谈了;
- 探索式测试是一种对经验要求很高的测试方法,而且探索式测试也只能作为一种辅助,不能作为主要的测试方法。特别对于经验不足的测试人员来说,没有经验的自测,探索式测试就像在迷宫打转,很容易在同一个功能来来回回测试,反而浪费更多时间,还不容易测试完全。
用例的重要性在哪?
世上很多事,都需要先设计后实施,测试用例就是测试的设计过程;
设计与编写测试用例的过程,也是熟悉需求、深入理解需求及测试需求的过程。虽然前期有需求评审,但是需求评审之于测试人员始终是参与,因此难免会有很多考虑不到的地方,但是编写用例的过程需要详细考虑输入输出,会进一步熟悉需求;
测试用例的设计与评审,可以使测试方向和思路处于一个可控制的范围,避免测试思路的产生偏差。特别对于测试管理者,当你的团队中有新人或者测试经验较浅的成员,如何才能保证他/她的测试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例评审;
在开始测试之前设计好测试用例,可以避免盲目测试并提高测试效率。盲目的测试会导致大量的漏测甚至方向性的错误;
判断测试是否完全的一个主要评测方法是基于需求的覆盖,而这又是以确定、实施或执行的测试用例的数量为依据的。类似下面这样的说明:“95 % 的关键测试用例已得以执行和验证”,远比“大概完成 95 % 的测试”更有意义;
更好的估算测试工作量。测试工作量与测试用例的数量成比例。根据全面且细化的测试用例,可以更准确地估计测试周期各连续阶段的时间安排。测试工作量有很多因素影响,因此估算是很难的,如果能以用例作为参考,可以一定程度上更容易估算;
测试用例的可以使软件测试的实施重点突出,目的明确。通过测试用例划分出优先级和重要性,可以在测试时间紧张的情况下,让测试更有效;
功能模块的通用化和复用化使软件易于开发,而测试用例的通用化和复用化使软件测试易于开展,并随着测试用例不断精化,其效率也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