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些日子随着一档文化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除了让诗词也变得流行起来之外,也让担当主持的董卿变成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神。而关于董卿的个人成长经历也引来了许多人的热议,尤其是童年和少年时期董爸爸的军训化“狼爸”式教育也再次掀起了大家关于家庭教育的议论。
其实对于教育方式一直没有定论,因为每个家庭的背景和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同,正如董卿妈妈说的每对父母都在用自己的模式教育子女。无论是虎妈虎爸的严苛还是慈母慈父的宽松,都会有短板。
当我们看到董卿今天的成功,会习惯性地忽略当年她心里承受的苦痛,可能还有不少人会对她心生羡慕。可是当我看到董卿谈及当年父亲的苛责时难以抑制的流泪,还是会觉得纠心。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得到父母的喜爱和肯定是最低的情感需求,接纳自己女孩或者男孩的特质是认识自己的第一步。可是她得不到这些,父亲永远站着给她提要求,甚至吃饭都在数落她的不足;不让她照镜子,省出时间来读书学习。
试问有谁愿意拥有这样的童年和少年?虽然董卿说她承认没有当年父母的严苛就没有她今天的成功,但我相信她不会用同样的方法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因为她曾经太不快乐太不幸福了。
好在大一的时候董卿的爸爸向董卿道歉了:我想给你道歉,我想我对你的方式可能是错的。我想,她是幸运的。因为至少他的父亲不是执拗而是一个懂得自省的人。她对父亲的怨怼通过这种极富仪式感的方式得以化解,她也和过去的困惑和痛苦达成了和解。
2
我记得在五六年前,我看了《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的书作者小巫的一段访谈,她讲了一段曾经被人用语言暴力伤害的经历。
这个伤害她的是同学还是亲戚我记不太清了,但给我留下印象的是她说因为这个伤害太深,她有时候一想起来就会难过不已甚至失眠,所以她想她永远也不会原谅那个人。
可是若干年后再次见到那个人时,却发现那个人过得并不好,也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咄咄逼人。她猛然间觉得眼前这个人一点也不值得恨了,自己应该和过去的痛苦告别。所以她开始轻装前行,过得越来越好。
我和哥哥曾一度痛恨父亲,因为他喝完酒后就会和母亲争吵甚至打架,每次都是母亲伤痕累累,年幼的我们甚至曾经“密谋”过带母亲离开。没有人知道在不可选择的现实面前选择接受是多么无奈和挣扎。
尽管我和哥哥都已成家,我们也都会按父亲的心意为他提供经济和生活上的需要,但我们对父亲的埋怨从未停止。直到我们发现他越来越苍老越来越不强势,那种埋怨才渐渐消散,我们也愿意让他的晚年过得随性随心,只是会劝解他少喝些酒。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被亲人或者同学或者其他人伤害过,不论这种伤害是来自语言上还是行为上的,可能都曾经让我们难以释怀甚至痛苦不已,但我们最终还是要选择和那些人那些痛握手言和。及时“清零”除了能让我们不再和过去较劲、拧巴,更能让我们活得更好、离幸福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