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和儿子谈会儿心,是我们母子日常养成的交流习惯。谈谈有趣的,无趣的;说说习常的,意外的;聊聊开怀的,不满意的。今天,像往常一样,随便问起儿子学校歌咏排练的情况。儿子讪讪地说这一次他没有领唱,就是个小人物。我很喜欢儿子用的“小人物”这个名词。肯定并表扬了儿子的用词和感想。不喜欢在孩子的世界里说教和指手画脚,发表看法和观点前,我若无其事地先打开了同事们为生病的战友“轻松筹”的界面。儿子很同情地看着画面上已经剃光了头的同事的照片,嘴里念叨着这位叔叔才这么年轻,观察着儿子不经意间的动容,我指着“轻松筹”上面的一行字,让儿子看,三年级的小学生,已经能准确地读出500235.32这样的数字了,儿子惊讶地张着嘴巴,发出这么多钱的惊叹。看儿子已“入戏”,我随意地一问,猜猜这是多长时间筹到的?儿子自然是摇摇头。我欲擒故纵地再问:五十多万,你觉得应该用多长时间能筹齐?儿子撇着小嘴,手搭在右太阳穴旁,然后给出一百天的答案。我微笑着用手比划出一天一夜24小时,儿子诧异地圆睁大眼,张大嘴巴,表达出孩子思维意识中的不可思议。
在只有九岁的儿子眼睛里,五十万已是巨款,不到二十四小时就筹齐的强烈对比,已足够震撼他。看着表情夸张,吃惊的儿子,我调整语气,缓缓地带着点儿阳光味道地说:这些捐款的人都是“小人物”,有捐十块的,五十的,一百的,二百的……可这五十万,离开了哪一个捐款的“小人物”,都无法在二十四小时內筹齐,这就是集体的力量。就像你们的合唱团,每一个同学都是“小人物”,但每个人又都是主角,只有每个小朋友都去努力做好自己,扮演好“小人物”,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筹款离不开平凡生活中的每一位自愿者、爱心人士,合唱团也离不开每一位小歌手,这就是团队的力量,团体要靠大家,靠每一个普通的“小人物”。怕儿子中途打断讲话,我一口气说完。儿子安静地听着,领会似的点点头。
这会儿,儿子是听得入神了。于是,我顺手水推舟,迎合着儿子的情绪,从手机里打开几张警察现场维护稳定的视频及任务完成后疲惫倒地就睡的照片。在儿子的唏嘘声里,我平静地,为他讲述了民警高雪灿在责任面前,决然抛弃与家人的约定和劝解,和同事们一起通宵达旦地战斗,成功地保护了无辜群众的故事。
儿子听得认真,扎巴着小嘴吧,似乎在品味什么,然后,他关切地问躺在马路上的叔叔凉不凉?怯怯地问叔叔受伤了没有?担心地问叔叔的老婆原谅他了吧?我欣慰地,抚摸着单纯善良的儿子,一一认真作答。
迎着儿子放松的笑容,我鼓励着他:雪灿叔叔很勇敢,很优秀,但雪灿叔叔在我们整个警队中也是一个“小人物”,但他发挥了“小人物”在大行动中的主观积极作用。他和战友们手握着手,在无辜受害群众的外围形成一个保护圈儿。亢奋的群众,淹没了被汗水浸湿的藏蓝色警服,警察叔叔们无法解释,无力阻止,只能紧握队友已被捏出汗的手,并肩作战,形成合力,在“千斤顶”重的外围压力下,雪灿叔叔们六人,迎着雨点儿般的拳打脚踢,半小步,一跬步地最终将无辜群众移出群围,送往医院抢救。雪灿叔叔和他的队友,也好比你们合唱队的每一位同学,每一位“小人物”,任何一个人放松了,受害群众就可能没命,合唱就可能失败。合唱中,只有你们每个同学都像雪灿叔叔他们一样,从自己做起,认真学,好好练,不掉队,不松懈,才能像雪灿叔叔他们一样,取得最后的胜利。
很意外,儿子听这段儿话,竟没有插话,没有提问,只是轻轻地点头,或“嗯”一声。我知道,儿子在思考,或者用他的话说他要沉思一会儿。
沉思后的儿子,思维一下子敏捷起来,突然问,我讲的“捐款”和“雪灿叔叔的故事”的意思是不是就是传统故事里提到的“弱民”。我一时间都没能跟上小家伙的思路,真是后生可畏!我捋顺着儿子有点儿长了的头发,点头肯定他的理解是有道理的,并表扬了他理论实际的结合!“弱民”提倡每一个人在国家面前要以大局为重,在法律面前,要遵纪守法,坚决拒绝:“警察晚到就掀警车,疗效不佳就砍医生,诉讼失败就砸法庭,成绩不好就骂老师,同学矛盾就下毒药”的野蛮暴力行径。现下理解“弱民”,一句话:用文明的方式解决问题,用合法的手段维护正义。
或者儿子并不能从国家、社会的层面理解“弱民”的深刻含义,但他能把捐款人的大义,理解成“弱民”的文明和爱心,把雪灿叔叔的凛然理解为“小人物”的努力和拼搏,已经很难得了。真有为儿子鼓掌的冲动。
实际上,无论“小人物”还是“弱民”,都是一种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人生观,国泰民安,强国弱民,恒古不变的真理。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人,有余力,则学文。“小人物”立身于自己的“小”,干好工作,照顾好家人,看好孩子,过好日子,力所能及帮帮他人,若还有余力,读读书,习习文,修身养性,不亦乐乎?这当是“小人物”该做的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