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湖南湘乡市荷叶镇东两公里),道光十八年入进士。十年七迁,升十级,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吏部左侍郎等。
曾氏一生恪守儒家“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坚持个人道德修养,成就了自己的立功、立德、立言的誓言。
家庭教育的一大特色是教育观和其政治观相联系,强调治国和治家的关系。他说:“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相反。”讲究家庭教育方法,严格要求子弟谨守。
这些教育方法和理念,对于学生、老师、家长仍有重要的意义。
读写有四个方面:
一、看
方法:看生书宜求速,不多阅则太陋。博览群书,不必遽(ju)求甚解。
家书:
儿读书,记性不好,悟性较佳。若令其句句读熟,或责其不可再生,则愈读愈蠢,将来仍不能读完经书。请子植弟将泽儿未读之经,每日点五六百字,教一遍,解一遍,令其读十遍,不必能背诵,不必常温习。待其草草点完之后,将来看经解,亦可求熟。不必力求背诵,但宜常看生书。讲解数遍,自然有益。
凡读书有难解者,不必遽求甚解。有一字不能记者,不必若求强记,只须从容涵泳。
看与读比较,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
二、读
方法:温旧书宜求熟,不能诵则易忘。“耐”字诀,“专”字诀,慢火温。
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
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此一集未读完,断不换它集,亦“专”字诀也。
学譬如熬肉,先须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予生平功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
三、写
方法: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临其神,摹其间架,熟能生巧,困而后进。
写字笔力太弱,以后即常临摹柳亦好。尔可取《琅琊碑》日临百字、摹百字。临以求其神,摹以仿其间架。
人有恒言:“妙来无过熟。”又曰“熟能生巧”又曰“成熟,故知妙也,巧也,成也。”皆极熟之后得之者也。不特写字皆然,凡天下庶事百技,皆先定规模,后求精熟。
以后每日习柳字百个,单日以生纸临之,双日以油纸摹之。临帖宜疾,专学其开张处。数月之后,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之,便是好汉。
四、作
方法: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跛不能行。故勤作笔记,多做习文,通一艺,通众艺,通于道。
作时文,先宜讲词藻,欲求词藻富丽,不可不分类抄撮体面话头,近世文人,如袁简斋、赵瓯北、吴谷人,皆有手抄词藻小本,众人所共知者。
此时学为诗、古文,无论是否,且试拈笔为之。及今不做,将来年长,愈怕丑而不为矣。古文、诗赋、四六,无所不作,行之有常,将来百川分流,同归于海,则通一艺则通众艺,通于艺即通于道,初不分而二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