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一个网友的评论:爱情就像鬼,常听说没见过。觉得有点触动,便查了出处。是2014年电影《北京爱情故事》的经典台词,原句是:
爱情就像鬼,谁都听说过,但谁也没见过。
这或许是很多人情感生活的写照。
1.
昨天听到一件事,让我无法释怀。
一个男人和女朋友谈了四年的恋爱,男人是军官,女人是教师。情感和谐,职业相配,双方父母见了面,准备结婚。男人却在此时提出了分手,原因是男人发现了女朋友的腿上长了一块藓,怕是病。女人或者现在都不知道分手的真正原因。
有时我们以为的深爱不过是将就,波澜未起,却已散开。
就像大学毕业时的一对对情侣,未曾说过分手,已坦然各奔东西。
也许那句台词是对的。
爱情是一种缥缈的东西,它被人歌颂,却不贴近生活。
2.
直到我看到了一则多年前的新闻,让我相信我们未遇到的爱情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真真切切的存在着。
在2001年,一个探险队来到深山里探险,偶然发现了一个很长很陡的土台阶,台阶表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一阶一阶爬上去,到了丛林深处。发现了两位老人,独居在深山里,他们过着原始的田园生活。土房简陋却十分结实,屋里摆放着老式的柜子。夜里,小小的煤油灯在深山中发着晕黄的光……
他们究竟为何在丛林深处扎根呢?
那是60多年前的一天,街上锣鼓喧天。一个六岁的孩童鼓起勇气来到了新娘的花轿前,让新娘摸一摸他的门牙。因为当地有个习俗,掉了门牙的孩童,只要让新娘摸一摸门牙,牙就会很快长出来。新娘从轿子里伸出一个手来,放到孩童嘴里,孩童十分紧张,不小心咬到了新娘的手指,新娘掀帘看了孩童一眼,孩童呆呆地看着美若天仙的新娘。
没想到只一眼便看出了一世的缘分。
那年,孩童6岁,新娘16岁。
村里人有时逗孩童说:你长大后想娶什么样的新娘啊?孩童想都没想地答道:要娶像徐姑姑那样的新娘,这个念头随着岁月的流逝越发清晰。
新娘26岁时,丈夫因病去世,婆家说她克夫,她便独自拉扯着四个孩子,经常饥一顿饱一顿,生活窘迫。当时的孩童此时已长成了16岁的壮小伙,经常帮她担水、砍柴、做家务,就这样照顾了女人四年。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闲言碎语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于是1956年8月的一天早上,村里人发现她和四个孩子不见了,同时失踪的还有一个19岁的青年。
他们来到了深山里砌了个土房,开垦了几亩地,过着“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生活。当初的孩童就是如今的男人叫刘国江,新娘就是如今的女人叫徐朝清。
搬到深山里后,刘国江怕山路陡峭,妻子会摔倒。于是用了五十多年的时间一个人凿了6000多级台阶,凿烂了20多把铁锹。台阶修好后,徐朝清已年过半百,行走不便,一辈子也没走过几次。而阶梯成了他们爱情的见证,被后人称为爱情天梯。
如今两位老人早已离世,他们的爱情却随着阶梯一级一级蔓延、流传……
爱情真的可以跨越年龄、世俗,经久不衰。
3.
2011年3月11日,25岁的高松裕子海啸遇难,至今没有找到遗体。裕子在海啸中发信息给丈夫高松康雄“你还好么?我想回家”。
之后,再无音讯。
高松努力寻找裕子,没有任何发现。
多年之后,高松仍无法释怀。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潜水员在寻找失踪人员,他便想:如果我也这样做,也许可以把裕子带回家。
于是,2013年56岁高龄的他是学习潜水。海底情况复杂,潜水非常危险,但是高松仍坚持潜水,已潜水一百多次,每次可以持续40到50分钟,他不停搜寻遗体,也搜寻钱包、衣服、首饰与妻子有关的一切东西,至今没有收获。
高松说:“我知道这很难,但这是我唯一能做的。在海里,我觉得离她很近。”
法国作曲家西尔万.吉内听说了高松的事后,为他做了一首曲子名字叫《高松裕子》。高松常常听这首曲子,在开车时、睡觉时、跑步时。有人问他:这首曲子是不是让他记起了与裕子有关的事。
他说:没有,因为我从没有忘记过一点一滴。
如今60多岁的他,不知是否还在坚持寻找妻子的遗体……
爱情不一定是相伴,或许是思念。爱情可以跨越生死,经久不衰。
4.
有许多人谈过恋爱却没有遇到过爱情,有时会疑惑却不再寻觅。
爱情或许是刘国江和徐朝清的跨越年龄、远离世俗的长相守,或许是高松和裕子的跨越时间、超越生死的苦思念。
不必追问爱情的模样,直到它出现在你的生命里;不必焦急爱情何时到来,至少证明它存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