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写了几百个人物,给我们描绘出了上千个场景,对于其中一个人的描写却是很少很吝啬的,尽管这个人也是这个大家族的一个重要人物。这个作者笔下很不幸的边缘人就是贾兰。
贾兰,他爹是贾珠,娘是李纨;他是贾政的长房长孙,贾宝玉的侄子,是贾府正儿八经的少爷主子。
对于贾兰,书中的笔墨很少,寥寥几笔。初次读完红楼,我对贾兰的印象只是听话、争气、不惹事非。现在有了孩子,每每看书,看到关于贾兰的那几笔,心里总是蓦地涌出些许爱怜,更多疼惜和一丝无奈。
他是贾雨村和冷子兴嘴里的“政公长子所遗弱孙”,黛玉入府时年方五岁,却已入学攻书。年纪小小,便已经同其他大孩子们一样入学读书了,我想,满学堂里恐怕只有他知道上学是要做什么的吧。
看看这满学堂的人真没有人是来读书学字的:宝玉邀着秦钟入学没几天便大闹学堂,在学堂里打起架来;贾瑞贾蔷等一干正派玄孙整日里斗鸡走狗,寻花问柳;只有这个小小的贾兰在学堂大乱时劝阻贾菌:“不与我们相干”!正是顽皮淘气的年纪,他却能做到不凑热闹,不扩大事态;能压事,能劝阻,真让人欣赏。可见这是个极让人放心,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孩子。
最爱他的用功努力。宝玉被称为“无事忙”,整日里在女儿家里混,从不会像当时的一般读书人一样用功读书,虽单纯善良却又带着任性。而小他几岁的贾兰却知道读书习武。元春省春时他的灯谜没有被说“不通”;他的《姽婳词》被贾政笑着默许,可见他是有文采的,平日里读了书,用了功。
他不仅读书,也习武。一次宝玉无聊散步时偶遇贾兰,问贾兰在做什么,他笑道:“这会子不念书,闲着做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当时世人想要立身安命有个出路,或靠做官或靠立军功,所以少年志士或者寒窗苦读或者习武练功。年岁尚小的他不是“念书”就是“骑射”,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做些什么,在为未来做努力了。
而且有一个细节:贾兰看到宝玉后“便站住了,笑道”,一个站,一个笑,从容不迫,彬彬有礼,展现出一个小小少年的笃定和教养。
自己的孩子若也有贾兰这般懂事有见识,想必是每个家长的欣慰了。
可惜这样一个懂事争气的孩子却也遭人诟病。因为那句“不与我们相干”被人指责冷漠;因为对书中后四十回贾兰母子不管家族之事的推测被人骂道无情。
可我依旧很疼惜他。
他自幼失怙,寡居的母亲带着他在一个大家族生活,无人是他们的靠山,无人是他们的保护伞。母亲如槁木死灰一般,不争不吵,只求侍亲养子,陪侍小姑。对于弱小的他甚至于他们母子来说,自身稳定平安就是最大的希冀了。
而且贾兰毕竟是文弱的,没有父亲的庇护,自然少了抵抗外界侵害的底气和能力;而母亲更是个明理守规的妇道人,所以贾兰不会带有薛蟠那样天不怕地不怕的流氓气息。他能不惹事生非,能自保就已经相当不易。
“不与我们相干”说出了他对打架事件的态度:不掺和,不扩大。因为他们打架,本来就不为正经事,不为是非曲直的事,这事不存在价值观的问题,所以不用站定立场,表明心迹,任他们吵闹去好了。这里深深地反映出他童年老成背后的无奈:他无力改变什么,只求保全自身不受伤害。
整个的贾府,老爷太太们眼里只有一个宝玉,对于这个长房长孙的关爱远远不及宝二爷。因为父亲的早逝,母亲的无争,叔叔宝玉的光环遮挡,贾兰显得默默无闻,黯然失色,成为了大家眼中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毛孩。
在家人家宴猜灯谜的那一节,贾兰显露出了他小小年纪就有的自尊和敏感。因为爷爷贾政没有点名让他参加家宴,所以他就没有露面。好在这个爷爷没有完全忽视他,发现了只有他不在席上,并派人去请,众人皆笑道:“天生的牛心古怪”。可有谁能明白他的自尊:他也是贾府公子,也是主子。如果没有人把他放在眼里,他为什么要去凑热闹,当那个陪衬品?有谁能体会他的敏感:没人疼爱他,记得他,所以还是不去自讨没趣的好。
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个脆弱却又倔强的小男孩,独自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喧嚣繁华,握紧了小拳头,暗自努力,发奋成才。
我想去抱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