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一股“晒支付宝账单”的风潮,突然席卷了人们的朋友圈。作为国内主流支付平台,支付宝推出了一项为每个人在2017年的消费制作一份漂亮账单的功能。但却引发舆论热议。在生成这个账单之前,支付宝在不显眼处默认勾选“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选项,诱导用户同意让渡个人信息。事发后,支付宝反思称自己“肯定是错了”,这一不尊重用户知情权的行为“愚蠢至极”。
支付宝的这场营销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就是因为对用户的喜好和需求相当“贴心”,然而,就在用户高高兴兴地和朋友们分享一下自己的网购成果时,哪里想得到,自己的个人信息,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泄露给了支付宝使用。支付宝改正了、道歉了,事情到此似乎已经告一段落,或许很快就会有新的舆论热点抢走这件事的风头。然而,我们却该追问:对于诱导用户签约这种严重失当的不良营销行为,难道只要道个歉就能轻易被原谅吗?
生活在信息时代,个人生活史正被大数据这位“史官”精准编纂。然而,精准编纂,也就可以精准掌握。网购的痕迹,总会在第一时间以“同类商品推荐”的镜像方式出现在各种网页,当数据如水银泻地般在平台间共享,营销无比精准,却也让生活透明得让人“细思恐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芝麻服务协议》并不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这就牵扯到了我们个人隐私数据的问题,用户知情与否,有选择权无选择权则变得至关重要。
事实上,这种营销手段已数见不鲜,但支付宝作为本领域内的标杆企业,本应建立起更道德的企业榜样,使用这种隐藏手段,只会让用户的信誉度大打折扣,互联网的营销环境变得更坏。对此,支付宝的道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众的压力,但安全风险问题却亟待解决。有人说,类似行径,监管机构应当果断出手,及时处罚才能还广大民众一分安心。我认为,互联网大时代,不仅需要相关机构的监督,更要关注用户,尊重用户,能重视网络红利更能重视网络治理,网络强国建设才有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