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乐
祝你的心情像阳春三月,暖洋洋;祝你的生意像酷暑六月,火辣辣;祝你的腰包像金秋十月,沉甸甸;祝你的银子像寒冬腊月,白茫茫;朋友,愿你一年四季金多银多钞票多。
今天就是腊月三十了,90后适婚青年离被催婚的日子已经来临。
没对象的,会被问什么时候搞对象;
有对象的,问什么时候结婚;
结婚了的,问什么时候生孩子;
生过孩子的,问什么时候生二胎
……
长辈们的夺命连环催,已经让一些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陷入了挥之不去的焦虑中。
甚至这些逼问,衍生出了真正的疾病:春节焦虑症。
去医院看病的焦虑患者中大部分是因为婚恋问题。
因为长辈的催婚压力而导致睡眠障碍。
湖南省脑科医院睡眠障碍及神经症科医生唐佩茜说:
“其中一些就诊的年轻女性因为婚恋问题不如人意,平时上班精神萎靡,夜晚又难以入睡,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辅导。”
因为害怕催婚而需要心理辅导,90后这一代的被催婚的力度似乎有增无减。
每天姐想对催婚大军说:
别催了,90后真结不了婚。
01
宁愿没有
绝不将就
“你都25岁了,再不找男朋友,好的都被挑走了,晚了没人要。”
这是亲戚朋友们百用不爽的催婚话术。
最近,讲述封建家庭群像的《知否知否》在卫视热播。
看到朱一龙饰演的小公爷和赵丽颖饰演的盛明兰“有情人终成兄妹”,弹幕上很多人说:
真感谢生在现代,可以嫁自己想嫁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
每天姐忍不住要泼盆凉水:你想多了。
现代社会比电视剧“狗血”的事情,多了去了。
►宁可“绑架”子女,也要人前显贵
比如,很多人结婚都不是为自己结的,是为父母结的。
《知否》中为了让女儿嫁入高门不择手段的林小娘,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
朋友袁瑛,今年28岁,前两天离婚了,刚做完月子。
离婚是因为原本想做无痛分娩,所有医生都说没问题,婆婆觉得对小孩有损伤,偏偏不同意。
结婚是因为她实在犟不过父母。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她父母不断用这样的话来“绑架”她。
闹得最凶的时候,她妈就一条腿跨在阳台上,不嫁就跳。
最后整栋居民楼都知道他们家有个“嫁不出去”的女儿,以至于她在家根本住不下去。
只好心一横,结了。
结了以后,原先那个据说千好万好的对象,每天在家打游戏。
她爸劝她的时候说,这人就算没有正经工作,好歹打游戏卖装备也能赚钱,最重要的是他们家根本不用他赚钱,家当几辈子都吃不完。
说的时候,她妈还在她姨妈面前显摆自家女儿未来老公家里多么多么有钱,姨妈脸色越差,她妈就越嘚劲儿。
袁瑛知道,这桩婚姻里最得意的人,是她爸妈。
她有时候疑惑,是不是把自己小孩嫁入豪门,在人前显贵,把其他兄弟姐妹们比下去,就是她父母最大的快乐。
反正,被“绑架”的婚姻,绝不是她的快乐。
►不同的时代,同一种相亲
古代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遗风”到今天仍有踪迹。
▲网友自嘲
不声不响就给你安排了一堆相亲对象,初一初二初三相亲车轮战。
有时候根本没准备,就进了相亲Part。
明明一堆亲戚在一起说笑,说着说着除了相亲对象,其他人都走了。
于是你和对方只能你看我我看你,一个尬聊,一个尬笑。
最后和某个相亲对象结婚的时候发现,这个人不一定是你最喜欢的,但一定是父母最喜欢的。
►自由恋爱也难成正果
即使是自由恋爱,也不能保证一定成功。
结婚是两家人的结合,如果两家还没结亲就有点互相看不上,一家嫌弃工作学历,一家嫌弃家庭环境,那么以后的婚姻很难期待。
被父母阻挠的案例,也不胜枚举。
而很多人的择偶条件中,“孝顺”通常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如果男女双方对“孝顺”两个字没有共同的理解,问题就大了。
很多女孩希望自己的丈夫能保护你,至少在婆婆面前维护你。
但事实上,你的丈夫再怎么喜欢你,也不会为了你伤害家人。
男人对“孝顺”两个字的理解是又孝又顺,女人对这个两个字的理解是孝而不顺。
假如对孝顺两个字没有共识,思想无法同频共振,自由恋爱也未必能修成正果。
90后结不了婚,是因为对男女之事,对家庭伦理,太通透了。
水至清则无鱼。
不想用斤两称家世,拿婚姻换体面;
不想被当做商品,展示陈列,任人挑选;
不想爱情幻灭,仍凭柴米油盐吞并罗曼蒂克;
那么宁愿不结,也不将就。
婚姻是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糊涂过日子的,太清醒的人始终无法进入婚姻。
02
钱没赚够
何以家为
“今年26,没想过要结婚。再奋斗个十年,存款到七位数再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90后已经变成房奴、车奴,
却不大愿意结婚变成老婆奴,女儿奴……
只要挣钱的事,半夜也愿意爬起来干。
但让他们出去交交朋友,撩撩小姐姐小哥哥,却蔫了,宁愿在家睡觉“躺尸”。
显而易见,90后的事业心,比过去任何一代都要重。
他们生在这个比过去任何一个阶段都要自由的时代,面对良好的工作环境,除了努力工作不辜负时代,不做第二选择。
在他们心里,工作和学习比个人问题重要得多。
我经常会在氢课HR学习社群里看到半夜还在讨论专业问题的人。
有时候开玩笑问他们怎么周末都还在学习,不去约会。
他们也会玩笑似的回答我:
我心里只有六大模块,没时间给别人啊。
虽然都是玩笑话,却也透露着小心酸:
挖空心思去工作学习赚钱都来不及,还怎么有空隙去探索爱情呢?
20-30岁这段黄金时间,是用来为未来奠基的。
工作上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影响今后的人生,半点松懈不得。
当分给工作的时间都不够时,哪还有精力可以给爱情。
很多人说90后太功利了。
把“钱”字看得太重,把“情”字看得太轻。
但其实,那是他们拥有更理性的婚姻观,更明白物质对感情的重要性。
他们更懂得控制生理欲望,更懂得责任两个字的重量,更不想为了物质做爱情和婚姻里的叛徒。
“贫贱夫妻百事哀。”
曾经有人算过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将近花费数百万元。
再加上房贷车贷、双方父母养老.....
一系列问题都会逐渐摆在爱情的前面。
当买朵玫瑰花都觉得浪费钱;
当结婚纪念日去趟高级餐厅都觉得太过奢侈;
当几年都舍不得买专柜的包包化妆品,久而久之争吵爆发……
哪来的空闲去思考幸福感和爱情?
太多笑着嫁给爱情的姑娘,最终哭着逃出了围城。
其实只有赚到足够的钱,你才有底气结婚,才有信心幸福。
有钱后你才有机会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而不用被迫选择一个有钱但不喜欢的人;
你才能在父母生病的时候,出得起护工的钱,不用因为独生子女忙不过来而无法顾到家里;
你才能在裁员潮中,有足够的存款面对工作的变动,不用靠另一半养活……
为一点柴米油盐吵吵闹闹,最后一拍两散的家庭,90后从小看得太多了。
爱情太珍贵,如果因为物质打败了爱情,那就太可惜了。
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在结婚之前,就实现财务自由,经济独立。
90后结不了婚,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赚到能让自己在婚姻里足够幸福的钱。
而他们正在为这件事情,殚精竭虑。
03
过分关心
是失去的前兆
第一批90后,马上30岁了。
第一批没结婚的90后,都不想回家了。
同事买了大年初一早上回家和大年初三返程的机票。
他原本不想回家的,这还是他女朋友偷偷给他买的票。
不想回去纯粹是因为家里亲戚催婚催的太密集,三句不离“快结婚”。
很多老年人认为子女的婚事是“天大的事”,为子女的婚事“操碎了心”。
但每天姐想说,这颗心用错了地方。
90后不需要长辈为他们的婚事操碎心,你操碎了心他们也不会领情。
他们会领情的,是你对他们真正的关心。
很多长辈会把“操碎心”和“关心”划等号。
但“操碎心”根本不是“关心”。
“关心”是发自内心关切一个人的幸福。
关切他在外地工作顺不顺利,辛不辛苦,有没有得什么职业病,胃好不好,有没有按时吃饭,工作和生活上需不需要帮助等等等等。
如果哪里需要支援,我就想办法帮助你。
这叫关心。
帮助他不需要你帮助的事情,就叫瞎操心。
很多长辈都应该扪心自问,你真正关心子女的幸福吗?
你知道很多人相亲结婚最后闹得鸡飞狗跳吗?
你知道自己小孩因为被安排进你满意的人生,而深夜痛哭吗?
如果你负担不起他们终身不幸的责任,就别催了。
说实话,现在过年越来越没年味,年轻人本来就兴致缺缺。
回家是想清净自己放空自己,能喝一碗妈妈做的鸡汤,能和老爸下下棋,看看电视,享受难得的温情和安全感。
不是为了回家听唠叨的。
如果回家比在公司还要令人不自在,那么很快,他们就会选择离开。
有朋友和我说,她在犹豫年后是否要辞职回老家。
她觉得职场对25岁以上的女性太不友好了,换工作都会有人问结婚了吗?什么时候结婚?
自己又没什么事业心,没必要在上海继续发展,回去靠家里也能找到稳定的工作。
我问她,既然这么好,为什么还犹豫呢?
她苦笑:“留在上海只有HR会问你结婚了没,回老家亲戚朋友天天问。”
原来最终阻止她们回家的,不是小城市的寂寞,而是亲戚朋友无休无止的催婚、催生。
过份“关心”,是长辈们失去90后的前兆。
父母应该多体谅子女,因为他们从来不是不想结婚,是还没准备好结婚。
04
我也想结婚
但是再等等
所有“我不结婚”的说辞都是假的,所有年轻人骨子里都渴望婚姻。
“我要嫁的郎君,若心里最要紧的不是我,那我宁可一辈子不嫁。”
“我愿意一辈子陪着祖母,一辈子不嫁。”
《知否》中每天喊着不嫁的盛明兰还是会嫁,还是会对婚姻抱有期待。
说到底,再坚韧的人,都会害怕孤独。
以前流行“租个女友回家过年”,现在连“父母儿女”都有人租了。
日本开始流行租赁父母妻儿等家人来陪伴自己:
就是因为孤独太可怕了,“虽然妻儿是租来的,但总好过孤独。”
网友评论:
独自在外工作的孩子,才是一个家庭里最孤独的那个。
其实不用催,到了合适的时间,他们自己可能比长辈们更着急。
90后都希望等自己准备好的那天,可以从容地说:
单身税我不想交了,君可缓缓来矣。
90后想要的对象很优秀,想要的婚姻很美满,想要自己的小孩很优渥,所以钱没赚够的他们,真结不了婚。
2019,适婚青年们都好好赚钱吧!
祝贺你们啊,离结婚又近一年了。
最后,祝福大家新年快乐,诸(猪)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