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为什么很少或不能给指导或建议?
因为指导和建议貌似善意,其实蕴含着强烈的否定,你不对,按照我的来。
首先,指出客户的处境和困难是他造成的,问题在他那儿。隐秘的羞辱感和挫败感油然而生。你做事的姿势不对,按照我的指导重来。
其次是判定客户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改变,所以需要帮助。我告诉你,真相是这样的,我知道你现在还没有想清楚,没办法去改变和行动。
第三,与其说看到了对方的困境及无力改变的状况,不如说是教练展现了自己的全能自恋。
我比你强大,我比你懂得多,我是你的老师,你只要听我的,就能够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细微的收获臣服和获得崇拜,凌驾于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所以当遇到强势客户的时候,就会容易引发他内在的攻击性,甚至外在表现出来。
最后,教练向对方投射出否定和无力,其实是自我否定。
教练自己有无力感和挫败感,就有可能在客户身上找那些无力感和挫败感。教练的共情不是与客户这个问题的真实体验共情,而是与自己想象当中的感受共情。
这些自我否定是不利于教练和客户的共同成长与发展的。心理更出世,关注过去、创伤和疗愈;教练更入世,关注未来、潜能和行动。要和客户看向未来。
聪明人很容易犯这个毛病,我在之前的文章 为什么越聪明越做不好教练
中曾经解释过原因。
每个生命有自己内在的节奏,客户愿意寻找教练,就是有非常好的意愿和动机去改变。但是改变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进行,节奏如何,是否有一个唯一正确的结果和效果都未可知。
教练怎么可能比客户更懂他的人生,怎么能够指导客户去设定他的人生路径和做出重大决定?
我在当下的教练过程当中,也忍不住的会出这个问题。一个半小时的教练结束后,关上录音笔,开始闲聊,闲聊当中,其实就忍不住给出指导和建议。
在未来的教练过程中,一定自我注意,恪守这一原则。
要放下自己年龄、阅历、学历、职业生涯、头衔和学识等方方面面的我执,和客户共同带着好奇心,肩并肩前行,去探索未知的可能性。
要强烈建议客户不要用对待老师的心态来看待教练。要和客户成为成长的伙伴,平等互信。
这会丧失权威感和专业度吗?完全不会。
每个教练最终呈现出来的教练状态,是作为一个人的整体。教练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
用生命影响生命,而不是用专业和权威去指导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