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徐玉玉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我这个原本不怎么看新闻的人,都得不因为朋友地不断提起而得知事情的大概。
具体观点我已经不太像阐述了,我只想说,其实换个角度,这也许会很顺畅地解决。
电信诈骗&电信骚扰
我在国外读书,一年在家的时间不超过4个月,然后就这四个月,大大小小的骚扰、诈骗也不下少数了。
案例1:“生病住院”哏
假期结束,一家人送我去火车站等车。
我爸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您好,您是XXX的家长吧?”
我爸一听,是我名字:“对的,您是?”
“我是XXX班主任,您女儿突发性阑尾炎现在正在手术!请您马上打2000到我的卡里。”
我爸听的一愣,我就坐在他面前,这人……
(以下全部免提,我和我妈笑喷)
爸:噢……那您先把钱垫上,我随后给您。我女儿在哪家医院啊?我马上开车过去!
骗子:……我已经垫上了,但是不太够,您先打给我,这样好做手术。(死活是要钱!)
爸:在哪家医院呀?我认识不少朋友,我让他过去给我看下吧,您也挺忙的,告诉我医院哪家?
骗子:你工作也挺忙的,还是不用过来了。手术很着急的,您先把钱打过来吧。
爸:您贵姓啊?教什么的?以前没接到过您的电话呀。
骗子:我姓王,教音乐的。以前都打给孩子妈妈的。(这骗子,俺娘就坐在俺爹对面。)
爸:哦哦,这样呀,那您是教我女儿几年级呀?我经常在外地,好几年没回家了。
骗子:我教她三年级……
……
后面的后面,我爸直接喷了,这个骗子实在是能扯。
虽然可以说因为我在我爸跟前,才使他们的对话那么没有紧张气氛,不慌不忙,但我觉得依然有可借鉴的地方。
遇到未知电话,告知的任何紧急情况,请勿着急。记得一定要核对清楚才行。
和对的方式很多种:
1、和本人确认,微信、电话、短信,或者给孩子的老师等,如果在国外,更简单,打给大使馆,让他们帮你确认。
2、多和骗子聊一聊,除了银行信息,你可以畅所欲言。多多聊天,你就会发现,很多的信息他都对不上。
骗子盗取的信息,出了从网络上面我们注册的账号,一般都是从什么教育机构,银行,学校等盗取。
所以,提醒各位:在外面填写信息,尽量不要透露家庭信息,个人信息填写也请注意,手机号码慎填。
有人会说,这只因为你侥幸,识破了骗子的骗局。然而下面一个,我是受害者,然而自始自终我都不造骗子是Who。
案例二:信用卡被盗刷
说到这个,我相信很多人都是有同样的经历。
我这里要说的是我分别在国内和国外碰上的两个事。
加拿大篇:
回国前在网上还款,查信用卡使用记录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笔不知道是什么的消费。
当时有点儿方,觉得奇怪。点开来一看,是一笔类似网站下载电影的会员消费,每月自动扣费39美元,IP地址显示是London。
看到前面我还不敢确认,可以London,我从来没去过,就更不可能消费了。
抱着吃一堑长一智的心态,我去银行柜台希望销卡。结果出乎我的意料。
银行经理直接电话信用公司,阐明问题,再三和我确认:这笔账确实不是我操作失误造成的。
然后,直接给出了结论:
属于盗刷的话,所有损失金额全部退还到新卡里面,银行负责追查。如果发现是客户操作失误,银行后续会扣除这笔费用。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国内版:
因为自由行,我在Booking上面预订宾馆。
预订需要信用卡担保,由于当时没带回国外信用卡,就用了国内的一张副卡担保。
结果有一天上午,在我没有任何操作的前提下,突然短信提示:您的卡消费了2W4日元。
我当时挺方。但是事情还是要解决呀。
于是当天就去银行找人处理了。
按照我在国外办事儿的“经验”,银行应该是帮我解决这事儿的。
结果……银行让我直接报案!What?我报案?受损失的可是银行呀,我这个没受损失的报什么安?
Tip:信用公司是受害群体,因为客户信用卡的使用,在客户还款之前就是直接从信用公司的银行那儿划账的。
后来的后来,确认事情是预授权后,才不了了之。
差远了,反观诈骗案,不从受害者心理承受力来讲,另一个解决之道:
健全信用保障和信息保护制度
国外的人对于自己的信息保护是很注意的,银行对于客户的信用卡保护也是相对到位的。
举个例子:
在超市购物,如果前面的人在刷卡付账,后面的人离他会很远,起码有2-3米距离,不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再如,也就是我说的我亲身经历的信用卡盗刷了。
试想一下,如果玉玉姑娘当时去报案,咱们有一套很健全的保障制度,即使钱追不回来,玉玉也不会这么绝望了?
虽然在媒体和舆论的压力之下,玉玉案已经侦破,但是这个花季少女逝世的深层次因素,我们是不是该重视起来呢。
欢迎讨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