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在雨天出发,喜欢在雨天塞着耳机出发,更喜欢在雨天塞着耳机听着广播出发。
前不久我看了一本有关三毛的传记,同时为了练字,便在看的过程中将书抄了一遍。她的一生都在奔走,她随性而又傲气的走完了半生,说“半生”那是因为她只活了半生。前不久看到各大高校公众号推文纪念三毛诞辰74周年,无疑,在了解了三毛的事迹后你会感到三毛的决绝离去,带走一种大时代的感伤。她的文字就变成一匹马,带着她的漂泊,走在世界任何一片土地上。
按大多数来说,旅行中多半时间是在路上,在路上奔走着。前两天听一位同学说,与其飞机她更喜欢火车,因为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从自己内心深处来讲,我不喜欢火车上的那股味道,但是今年却坐了时间最长的一趟列车。
自己登车的时间是下午6点,预计到达成都是第二天晚上10点半。因为闲来无事,暮色也早已落下,于是自己便躺在自己的铺上伴着车轮轧过车轨的声音昏昏睡去。等醒来的时候已是早晨7点,洗漱完毕,坐在窗边,欣赏着陕西风光。不知走了多久,亦不知到了哪里,但我确信自己已经身在南国之乡。因为,此时你已经可以看到窗外的绿了,新绿伴着旧色,虽是冬末,但也已经能感到那藏在冬的背后的春的生机了。
在我看来南方的铁路所经之处与北方的铁路所经之处是大有不同的。
北方多为平原之地,铁路铺设之地大多是征收农民土地改建而成,铁轨两旁常常是庄稼,在这个季节望去,只能看到枯黄的玉米地中偶有两株刚出土的麦苗稍加点缀,显得可怜。而南方的铁路铺设之地虽也有改建耕地,但大环境是不一样的。南方多山,铁路大多从山中穿插而过。即使占用了耕地但是铁轨两旁大多数是青山环绕,偶有几亩水田相伴,更觉得相得益彰。北方铁路偶尔也会穿山而过,但是这个季节的石山加荒草无疑徒添几份悲戚之感罢了。同时南方山路更多,铁路铺设无疑会环山而绕,这样你便会有更多的机会在你所在的车厢透过窗口看到最前面的火车头了,继而看到列车的全貌,这样的场景确实相当震撼。
再说一下我对南方乡村住宅的感受吧。我认为南方的住宅分为两种,一种沿路而建,一种背山而建。沿路而建的住宅很有“特色”。从表面来看,沿路而建的房屋表层装修特别精美,而且住宅多采用苏州园林式建筑,所有的人家全部涂抹同一颜色的涂料,显得整齐划一;但是房屋的背面又是另一番景象:大多数房屋背面都会自带一小院,院子里面杂乱不堪,房子背面没有任何涂料,全都是红砖裸露,甚至一层水泥面都没有。这种鲜明的对比在火车上看得一清二楚,由此我认为南方人是相当“爱面子”的。而另一种背山而建的住宅让你知道什么是“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途经大山深处,偶见几座房屋矗立山腰。我不清楚为什么,山中的房屋多以楼房而立,而且二楼屋檐上面挂满了玉米,只是远远望去屋中显得比较暗。房屋下面田地交错,不远处几亩油菜花开得烂漫,菠菜也已成形,周边还有半亩池塘,偶尔你可以看到几位村民在院子中忙碌。等火车沿山爬的更高的时候,再向下看去,真的稀稀散散只有十几户人家。你不得不惊叹南国春天来得之早,同时你也不得不感慨地理的封闭。我相信这里的村民没有一个跟陶渊明一样专门来此隐居,只是世世代代都在这里,早已对此前的景色麻木。他们的一生中只有大山相伴,偶尔会有列车的鸣笛声短暂的打破山村的宁静,但是那不属于这里,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或许没有任何概念。我也不清楚这里的孩子究竟有几个人走出过大山,但是我想知道,他们究竟怎样走出大山。应该很难。
就这样,跟着列车一直走,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但是,后边的车程还有很多。只不过我相信那句话:沿途都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