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小雨读书
首先向您抱歉,具象我没学好,现在也并不全认同,但确实有收获。
第一次听说具象法则是看到小伙伴的分享,抱着一份八卦的心,我也开始了具象日志的记录。
开始前我很纠结,我以为这就是一个记日记的方法,关于写日记类的书目也读了几本,比如奇特的一生、顾准日记、复盘、晨间日记,了解了艾力的日记法、成甲所说的反思日记、永澄讲的复盘日记。结合上面的各种,可我已经有了每天3件事、每天的反思或复盘日记,已经写了10个月,效果还很不错。但拗不过一颗好奇的心,我还是开始了。
(一)我做了什么
我记录了10篇的具象日志,每天20分钟,耗时约200分钟;
听了6-7节课。每节30分钟,耗时约200分钟;
参加答疑、零散的几次吐槽、加昨天1小时的讨论,耗时约80分钟。
记录了10天,耗时480分钟。结果是我觉得这个工具还不错,感觉像是奇特的一生的实践版。虽然到现在我还不能说清楚具象法则是什么,是怎么运作的。但到确有收获,这一篇算是一周学习的心得,也算是给自己答疑。
(二)我的收获
1.和自己的思维对话
通过每日按照时间线,反思自己的所做所思,记日记所需时间明显长了很多,以前每天10分钟搞定,现在要20分钟。
但以前只是记录完成的事件,比如读书多少页、听书某某某,健身15分钟等等。写日记的时候其实有很多想法,却无处记录。仅仅对一天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进行复盘。
而具象的时间日志,有专门的网站,可以记录在特定主体、目的下的是时间、行动、效果、和反思。他和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不太一样,加入了思考环节。开始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可写的,但后来写着写着感觉就想是在和自己对话。
2.感知自己的时间分配
每天记录前要先创建主体、目的。主体就是父亲、学习者、职工、孩子等等,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目的就是想达成的目标。
每天记录后我会回顾一下,感受到自己时间在不同角色中的分配。对我而言大多数都是放在工作和学习上,虽然嘴上说着要多陪孩子,但从时间的记录上来看,却不是这样。通过这样的一个记录和反思可以感知自己的时间,并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
3.将自己的行动和思维分开
时间、行动、效果、和反思,由于有四列要记录,所以行动和思维是分开的。我能更多的思考,俗话说的好,思考使人进步。通过多思,多想,多总结。我发现了一些身体规律,比如早上做难的事好一些,要保持每天的三件事。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坏习惯,比如说午睡前刷微信,要刷20分钟。通过反思也想是在告诉自己应该做的事。这算是一种让自己跟了解自己的途径,以前书上看了很多怎么怎么好,但这个却有工具帮助我们能够真正的实践,逐步跳出思维惯性。
4.了解思维有局限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能看到的都是真实世界中的一部分。我们只能看到我们想看到的,听到我们想听到的。我们都是按照自己过去的经验和记忆,处理我们看到的部分世界。然后再我们脑子里面构建一个自己的世界。我们要做的事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三)我的感悟:对于学习要有开放的心态
开始我是不认同的,甚至想吐槽,这就是我梦的一种习惯性防卫。当我们遇到和过去认知不一致的新观点时,就会触发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就是固有的思维在发出战斗的警报,在《第五项修炼》一书有过一句话
防卫性的心理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
对于多数人来说,暴露自己心中真的想法是一种威胁,因为我们害怕别人发现它的错误。作为人类根深蒂固的一种习性,习惯性防卫犹如我们穿在身上却又看不见的防护服,在保卫自己免受外界威胁和变化的影响时,也遮蔽了自己的眼界和真正想法。
让我想到了《好好学习》成甲说的绿灯思维。绿灯思维是但遇到不同的观点,第一反应是,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可以再理解新观点的用途和价值之后,再去分析这个观点的不足,想办法完善。是相对于习惯性防卫的红灯思维所说的。我们要求同存异,要试着理解,来完善自己的体系。
无戒21天日更训练营第十天。日更二组。
如果您喜欢请在文末左下角点喜欢。
如果不认同欢迎和我讨论,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