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以王阳明的生平事迹为主线,阐述了心学的产生、形成以及现实意义,他讲到王阳明之死,感动我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一代宗师的逝去感天动地,心痛如绞。浙江大学董平教授又从王阳明心学的来源、产生、形成,和儒家文化中各位先祖的对照比较中深析心学,让我更明晰了心学的来源和深入,他讲到致良知的两个层面:一是反思,二是良知的展现。这让我更是感到自我的不足不满,并激发自我努力奋起追求光明的前进动力和激情。你有时间也再听听。日本研究王阳明的冈田武彦68岁开始着笔巜王阳明大传》,历时25年,于93高寿奉献80万巨作给世人,六次到访中国八省二十八县,并筹资修善、扩建王阳明碑墓、祠堂、讲堂、学校,以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角度全方位阐述王阳明及其心学,不得不看。一位哈佛大学教授曾预言二十一世际将是王阳明世纪。心学之于当前物欲横流,私欲遮蔽良知的生活状态下的每一个人都是重建自我价值观的一剂良药,但还味道鲜美可口。
郦波以文学的语言,董平以哲学的思考,冈田武彦以历史观,各位大家侧重于不同层面全析王阳明,深入人心。
回想这半辈子的读书历程,小时随性而读,青少年时为考试而学习,工作上为专业而学习,为晋级而学习,直到我现在闲居家中,从一开始的漫无目的地读书,到现在以哲学、历史、古诗文为主体,旁读经典文学作品的主题式阅读。曾国潘说,一个人读书必须有一条主线。
儿子正处于青年期,读书分两条线,一条线读哲学、历史、经典作品,一条线读专业知识和与之相关的理论巨作和实践作品。一定要建构自己的哲学思想、专业理论体系。
儿童时巜少年文艺》巜童话大王》,也没有人系统的指导,自己随性而翻,大多时间是在野外玩耍,只玩得一个好身体,只记得病过一来回。但大部分孩子连这两本读物也没得看,所以我当时在孩子中算得"好学习",是个好学生。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写批邓的小文章,我用了一个词"战斗檄文",我离开办公室要关上门的时候,听一位老师对妈妈说:"你女儿这不点儿,还会用檄文两字!",记得我在会上发了言,站在讲桌后面,教室里的学生只听得声音,看不见人,最后喊口号时升出一只小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