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不说喜庆的事,各行各业的产品或服务基本都会涨价。和电商或商超趁节假日设置各种优惠大促不同,服务业价格的涨幅在20%-50%不等,甚至更高。
涨价的原理有这么一说:需求增大(有消费需求的人变多),供给减少(提供服务的人要过节),提高价格有助于通过市场调节实现供求平衡。
但在我看来,涨价完全是出于有利可图。因为一个商家的接待能力远远超过到店客流,那么这个时候涨价怎么是为了调节供给呢?假使是节假日客流比周末明显增加,并且超过服务限度,这个时候通过涨价,抑制一部分需求,把到店消费人数抑制在一定范围内,使服务质量不打折扣,这才叫市场调节。
如果你的店服务能力是10,平时客流是5,节假日客流是8,那你涨价完全就是利润最大化的做法而已。而且这暴露了一个问题,就是产业过剩。你要考虑的应该是转行,或者提升服务(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不是只靠涨价来让自己“偶尔能吃饱”。
节日大促的原理是释放人们平时抑制的消费欲,在一个不富裕的地区,人们平时节衣缩食或者是克制自己的消费冲动,在节假日等需要喜庆的时候才放开手脚。
另一方面也是加快周转,实现资金回流的需要,自己的商品卖出去了,就能占据市场份额或者消费者心智,因为消费者一定要买,你不卖给它,竞争对手就回买给它。降价的逻辑的供过于求,涨价的逻辑是供不应求。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还涨价,就已经不是市场调节的范畴了。
不知道国外是否也会在节假日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