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见一友刻苦抄书学习中药,实在有点不忍心,忍不住谈谈学习的问题。
学习中医上,如果看书只记住了黄芪补气,那么就是“黄芪补气”了,毫无其他的联想应用,这种我们日常的学习模式,称为背书,或者死知识。
但如果告诉你:植物的干,有托举向上升的能量状态,所以黄芪可以补气,那么你可以联想应用不同植物的干是否也有同样作用。
如果再告诉你:升和降,是物理世界两种基本的运动模型,那么你会再拓展联想到人体和植物的能量属性。比如怒是升,悲是降,人体受地心引力气降不足时,该用什么药性来对应,当然可以用上升属性的黄芪。
所以学中医,学的是掌握背后的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我们传统文化里的“取象类比”思维,非常具有可操作性。
即使到这一步,也还是借用别人发现的规律,只是谁用的更娴熟一些,这样算是学习了。
所以牛顿三大定律同样也适用于中医的学习,热涨冷缩也是,因为在物理世界里,人和植物环境都是物质运动的呈现。
再深入一层,是自己探索规律,并印证于生活,我们称之为发现;好比一个姑娘眼睛很漂亮是表达陈述,发现眼睛漂亮的姑娘心灵美,就是规律,还要在生活里印证下是否如此,如果不是,这条规律就要推翻重新思考了。
学中医之前,或者研究任何学问,都要先建立一种思维习惯,才能保证我们走多远,多深。你是为了背书记忆,疲于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还是学习规律解决多种不同问题,还是发现创建自己的世界规律。
同理,我们思考习惯也是一样,今天看到一句微信上的“人生要拼搏”就打了鸡血,过几天累了,看到“人生要休息”就立马找到理由休假,全程没有深入的检查自己的思维模型,是否足以建设起一个平衡稳定的自我世界。
如果我们的思维模型是健全的,逻辑是清晰坚定的,那么人生就不会那么多纠结迷惘。
至于怎么建立健全的思维模型,这个话题很深奥,先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