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叫《moana》的动画电影刷爆了各大影评社区,迪士尼的电影向来就不怎么让人失望。音译过来的《海洋奇缘》倒是颇有中国人的起名字的特色,一眼看过去大概就知道是讲什么内容。总感觉或许我们就叫它《莫阿娜》要更有趣些吧。看看满座的孩子,我难以想想这群娃娃是同样看着《喜洋洋与灰太狼》长大的。
关于电影,关于教育
我从很小时候看动画片,后来开始看动漫,直到现在我依旧会看日漫,会去电影院看好莱坞出的动画电影。曾经一个玩笑说:我们小时候有《圣斗士星矢》,有《七龙珠》,有《足球小子》,有《灌篮高手》,但是现在孩子只有《喜洋洋》与《灰太狼》。也许我们看过这些动漫似乎带点了暴力和热血,但是《喜洋洋》是不是又带了一点幼稚和无趣?若是论纯美的动画故事,《冰雪奇缘》,《疯狂动物城》,《马达加斯加的企鹅》从故事的完整性,情节设计,到每一帧的设计都是一部绝佳的教育片。国人做动画,带着应付的心态应付小孩子,你们真拿“孩子”当孩子?你把孩子想的太简单了。
对于现在的小孩子,你说他们不懂,他们什么都懂,你说他们懂,又都是一知半解。金本位,爱情,留学梦,这些本该属于成年人的意识,又或多或少侵染着现在的小孩子。你永远想不到孩子会用什么角度去理解成年人的世界。与其防范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接触到不良的价值观影响了她自己的人生取向,不如放开了,大胆的告诉孩子世界是什么样。真实的世界它既不美好,也不肮脏。它有着勇气,尊重,追求等一切积极的存在,也有着虚伪,欺骗,慵懒这些不美好的事物。所以,《喜洋洋》这样动画颇有点像中国式家长的样子,努力为孩子们遮掩着世界的“假丑恶”,以说教的形式来给孩子表达世界的真善美,只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家长害怕孩子的一切,害怕孩子学坏,害怕孩子受苦,害怕孩子输在了起跑线。
教育的本质是家庭的言传身教
教养和视野真的是一个家庭的耳濡目染。曾经有个学生家长给我说:老师,麻烦您以后出题出的稍微简单点,他还小,能把基础打好就行。我当时是答应了,下了课我还是带着批评的口吻回答家长:单是练习基础,他是提高不了的。我就是数字出的大了点,但是还是基础。他要适应难得复杂的题目,反过头再过来做简单的题目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我一个朋友教艺术课程的,她有个学生已经游走在各大演出场所了。主持,歌唱,话剧表演,其专业程度都有点让我们这些大人感到惭愧。倒也没有听到其父母说:这个有点难,别让孩子学了吧。为什么现在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因为优秀的人越来越优秀,优秀的孩子也越来越优秀。
我和那个朋友也得出的结论:优秀的孩子绝对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这种优秀,是来自家庭,来自父母内心散发的品质。是家长平时的一举一动,每一个小事情影响到了孩子。所以,那些指望通过上辅导班,培训班来改变孩子品性的行为,便显得多么不理智了。不要寄希望于老师,老师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所谓教孩子怎么“做人”,对于现在国内的老师,很多自己这个“人”都还没做好吧。
良莠不齐的培训反应了家长的心态
现在的小孩子学的东西也确实太多了,我见了这么多孩子,哪个不是兴趣班,培训班报了三四个。对于大多数孩子,和我们小时候相比,也没发现他们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你说学了画画吧,大部分学生画了几年,也没见过有和没学过有什么区别。学乒乓球,学篮球,学游泳,我能说这些我小时候都是自学的吗?对于技能性的东西是需要花费时间长时间练习的,不是一股脑的全部灌输给孩子。我想很多家长的想法只是说:我就是培养的孩子兴趣。让她都接触一下,但是孩子只是没说不想学,便一直让孩子学了下去。真到孩子压力大了,时间少了,然后开始这个也放弃了,那个也放弃了。
我们再回想一下初衷,你到底希望孩子能做到什么程度?如果仅仅看看孩子的兴趣,不如自己买点教具让孩子自己玩去了。也正是因为家长的盲目,滋生了市场上良莠不齐的教育机构。什么老师都敢出来教课。但对于家长来说,对老师又很难有鉴别能力,对于能哄得孩子开心,又能让家长短期见到效果的老师便是好老师了。好的机构难生存,单纯为了赚钱的机构也照样活着。有时候,我们有必要有一个业内人士,为我们的家长,为我们的孩子选点好老师,选点好机构。教育一定是“小而美”的,她是开放性的,也是多变的。而不是用套路式的教学培养模板化的学生。对于教育,也是少儿精,而不是“广撒网,多捞鱼”的心态。
拿什么留给我们孩子?
都说孩子是未来,但未来谁又能说得准呢?不管电影也好,培训也好,我们带给孩子的东西到底是什么?那单纯的像一张纸一样的孩子,我们说什么,上面便有了什么,我们做了什么,上面也会有什么。我们每一个行为,是不是该对孩子负责,该对“未来”负责?但不管怎么说:能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已经是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了。至于“你”能留给孩子什么?这个答案在每个人家长的心中吧。
其实,很多东西,我们也已经留在了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