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难推知,阅读即为“吸纳”,那么写作也就可谓“出口”,当然期间有一个思想工厂加工“产品”的内在过程。这个“出口”和加工,亦即语文教学过程中老生常谈的“写作文”。相关写作的指导、秘籍、范本、捷径,真难知凡几。
但我思想一番,头脑中迸出这样一个火花:
良药苦口利于病,良药爽口呢?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言顺耳呢?写作既是师生教学语文这必需,可否使之成为赏心乐事?!
审视教改精神,对照教学要求,联系教学实践,比较实施效果,我由衷的笑了。
这不就是整整十年前我因之获奖的那个“愉快式教学法”吗?这不就是当今上下费时劳神为之研之讨之的那个新课改精神吗?这不就是自己一直以来尽量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要追求的层次吗?
且慢!也许我又在眼高手底地自我错觉,且看我近来实施的部分作文设想,再笑不迟!
让学生写,指导学生写,先让自己写——我想起了经营十余年的个人博客,其中冠以“原创”的上百篇诗文,均为自己字斟句酌而来;
言为心声,口头作文,让学生开其“金口”——我想起了二十余年来每课5—10分钟的“文化沙龙”,老师带领、师生轮换、观其详略、双向品评,多少次“经典时刻”好不热闹;
顺其性情,“无意”插柳——我想起了每位学生都有的个人版诗文,那是每位同学听流行歌曲,仿其中歌词,反复推敲修改而来。对了,还有最近我们师生共创的班歌《让我们携手》,说起来就不禁为之自豪;
见缝插针,随机“捆绑”——我想起了每次学校运动会前夕的师生盟约:每位同学广播稿10篇,运动员嘛,5篇就可以了,写的多的(超过约定)和写的好的(广播站采用),大大的有奖。当然学校的班级的节假的相关活动,皆依此类推;
逮住“大鱼”,反复“咀嚼”——将每次大作文,尤其期中期末模拟考试后,大家认真写的老师重点评的同学们又仔细改的这些“佳作”,每位同学都工整书于特制个人“文册”,再次写于本人“博客”。也真是的,看起来都麻烦,但做起来呢,好像并没有繁琐乏味的感觉啊。
························
想着想着,我又一次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