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因,对于中秋的月夜,犹敢亲切,中秋的月亮也格外圆润、丰满、明亮,或许是受中秋时节入校,新课本里学过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影响,对中秋有种怀旧思乡追思的情结,记得这篇诗词及散文都是在中秋时节入校是所学,记得1984年考上高中时,第一节语文课就学了朱自清的两篇文章《荷塘月色》和《绿》,还记得语文老师叫韩俊,他读这两篇文章特有感染力尤其是《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段是课文后作业里要求背诵的。
33年过去了直到现在我还能背诵下一半以上。记得高二时又学的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诗词大气磅礴,天上人间,浑然一体,天衣无缝,对接完美,使人感觉天上人间没有隔膜,配上老师那种抑扬顿挫的声调,仿佛我们就处在中秋时节的美丽的天庭过着人间的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那时才16岁刚刚考上高中,从农村到县里上学,以往的中秋都是在家里和爸爸妈妈妹妹们过节,这一下到了县城读书,远离家乡200里,品味着老师的朗诵及自己的默背,遥想着家里的亲朋,心情分外伤感,再联想到唐朝诗人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心情格外沉重优思,但无论如何,我还要感谢中秋,我人生的重要节点恰恰都在中秋,离开农村进入重点高中学习,上大学,调动工作,甚至结婚日期几乎都在这丰收的时节完成,中秋是伤感怀乡的日子,也是收获的日子。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距离那多情善感的青涩时光跨越了三十几载,读书及刚参加工作后,每每中秋节我最思念就是爸爸妈妈,如今父母都离我而去了,但我思念的亲人和故乡依旧是我永不言完的梦境,我的慈祥的双亲你们在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的天堂里是否会高处不胜寒呢,我想你们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