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一本刚刚出版的新书《能力陷阱》,前面我们分享了这本书的第一个重点:重新定义你的工作,以及第二个重点:扩大你的社交网络。接下来,让我们聊聊这本书的最后一个重点内容:朝不同的方向发展自己。
01
我们经常说,要做真实的自己,要做自己喜好且感兴趣的事情,但实际上,这里有一个“坑”,那就是:我们大部分人其实并不知道真实的自己,以及我们真正的兴趣和爱好是什么。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只会做自己认为擅长的事,自己觉得轻松的事,久而久之,你就会在舒适的能力圈内打转,没办法获得进一步提升。而今天,我就是要告诉大家,如何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做更真实的自己。
首先,我们来聊聊,你所认为的‘真实的自己’,其实并不真实。作者在给哈佛学生上第一堂MBA课程的时候,因为没有经验,所以搞得非常狼狈,还打击了自己的自信心。而很多非常有经验的教授告诉他的是:要做真实的自己。但作者说,我其实已经做真实的自己了呀:把知识点都教给了学生、内容准备充分、上课也严肃认真、虽然有点紧张、和学生互动较少,但这些其实就是作者自己认为最真实的一面。难到做真实的自己不行吗?
02
当然不行!
作者在咨询了一些有经验的老教授之后,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的授课风格,变得轻松活泼,积极与学生互动,教学效果也慢慢好了起来。这让作者知道了一个道理:做一个“随机应变者”,要比“真实的自己”更好。因为真实在自己,往往会去做那些自己熟悉,且让自己舒服的事情,而这样的方式,往往并不是别人熟悉和让别人舒适的。而做一个随机应变者,则反过来,是以别人熟悉和别人舒适的方式做事。这显然是一种换位思考和行动的能力,虽然说起来容易,但其实做起来很难。
03
换句话说就是“做真实很容易”,但改变很难。我们就拿怎么融入一个新组织来说吧,做过于真实的自己常常会陷入三个误区:
第一个:当自己转变到一个新的角色时,比如在新的岗位、新的团队时,人们很难与他们的团队保持合适的距离,换句话说就是,做真实的自己,很难适应新环境。
第二个:做真实的自己很容易让我们认为,我们不需要去适应环境和他人,那是一种“讨好”,有了这种被动的心态,实际上,这会更加让自己难以适应。
第三个:做“真实的自己”很容易让我们过滤掉一些对自己负面的声音,和不好的反馈,这其实进一步加大了融入团队的难度。
难度不去应该去真实的自己了吗?答案是:去做更灵活的自己,去发现自己更多真实的一面,实际上:你的真实不只是你认为的那一面。
04
那如果改变这种情况呢?作者建议给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不要试着保护自己的身份,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份,而要从“注重自己的表现”转变到“注重学到了什么”。也就是,从关注自己过去的能力,转变为关注自己未来的能力。比如,每个公司都有那种很难相处,强势、爱嘲笑、爱挖苦别人,但他们能力突出,思维独到。如果按照过去做“真正的自己”,你肯定不会去跟这样的同事打交道,但如果你未来想成为更优秀的自己,那应该放下这样的戒备,更关注自己会获得什么,而不是失去什么更重要。
第二,每天都设定一些不一样的目标。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从2009年开始,每年都会给自己设定一个年度目标,从坚持每天戴领带上班、学习中文、每月读两本书、一年跑完365 英里等等。
2016 年初他宣布自己的个人挑战是全年跑步365 英里并且开发私人AI 助手;2017年他的个人挑战是走遍并拜访美国的每一个州。2019年扎克伯格的个人目标是和公众讨论科技的未来。作为世界科技圈的知名人士,他的个人挑战充满着意义和正能量,每次公布都引发全世界的关注。也许,你也应该给自己设定一些“奇怪”的目标,去发现你自己的多面性。
最后,做“像水一样”的人,在著名的TED演讲“重新想想我是谁?”的主题演讲中,表演艺术家赫顿引用了武术巨星李小龙的名言:“像水一样”。李小龙认为你应该利用一切你能利用的资源,不要局限在一个固定的形象中,要能像水一样去适应环境,和塑造自我。水倒进杯子里,就是杯子的形状,倒进瓶子里就是瓶子的形状。
我们也应该像水一样,让新的环境来塑造我们的自我形象,而不是反过来。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的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