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每个家庭需要的内容,点蓝字关注↑』
文|大道 图|网络
1
前一段时间带小财神君去花海玩,因为正处早春,人工栽种的花还没有开始布置,只有零星的小野花寂莫地开在有些荒芜的土地上。正当我们在里面走着玩的时候,后面过来几个练习骑术的游客,我示意小财神君去地里走避让一下这支马队。
我继续在路边走着,并没有太多关注到在土地里行走的孩子的一举一动。
等马队走远的时候,小财神君从后面追过来,告诉我说:“妈妈,我刚才不小心被绊倒了。”
“怎么绊倒的?没事吧?”
“没事,有个长长的东西缠绕住我脚了,我一下就摔倒了。”
听到他说没事,我也没放在心上,因为对于孩子的摔跤早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只到逛完这儿我们去玩水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小财神君有些不正常——右手的胳膊不让碰,要玩水我要帮他卷起右手袖子的时候立马急了,说啥都不让动衣服。
我突然想起他摔倒的事情,便问到:”刚才摔倒的时候是不是受伤了?”
这时候,小财神君的眼神一下暗淡了下来,没有说话。
其实,他的样子已经告诉了我答案。
“让妈妈看下你的右胳膊好不好?”
小财神君点了下头,我轻轻卷起袖子,看到了他右手腕处被滕枝划出的一道道深深浅浅的伤口。
“还好,伤口不算严重,疼吗?”
“现在不疼了,刚摔倒的时候疼。”
“那怎么不告诉妈妈?”
小财神君没有接话。
“看这些伤口妈妈就觉得会很疼,你不告诉是我怕妈妈再批评你吗?”
这下,小财神君重重地点了下头。
2
前一段时间,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很热门的贴子: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不愿再跟家长沟通?来看看那些高赞回答:
的是的的的的
我和我哥们,我俩的妈简直就是两个极端。我妈从来都是负面激励,不管你做了什么,只关注减分项。你考99分,说你为什么“每次”都差一点。考100分,说还那么多考100的有什么可高兴的。全年级就你一个人考了100分,那又怎么样,又不是奥运金牌。每次都是考好一次下次就掉链子。我就是真得了奥运金牌我妈肯定说为什么没破世界纪录。我就是破了世界纪录我妈肯定说有的人一破破好几项纪录。我妈的标准是菲尔普斯,只要没达到那个标准,就会把你扣分的项放大,进行批判。很显然我就不乐意跟我妈说我的任何事,因为不管我说什么,得来的准是负面的评价。
小时候写过日记,给自己看的。被我妈翻看,拿我写的话批判我一顿。我说你不该看我日记,那是隐私。我妈说所有的家长都看。我说我们班xxx的家长就不看。我妈说那都是骗人的,看了不跟他们说。从此以后我也就不写日记了。现在虽然自己过,写什么也无所谓,但我试图写的时候总是感觉会有别人看,写不出来那种只给自己看的感觉了。
我哥们的妈就是一贯是低标准,她的标准是0分。你考了60分,她会说哎呀真好,考过肯定特别难。你考了59分,她会说哎呀真好要我去我连10分都考不了。典型的那种美国人教育孩子的方式。
我俩PhD一起毕业,我妈说哎呀就这么个破学校,这标签可是一辈子的。我哥们的妈高兴得哭了。
我跟我哥们在工作态度上有很大区别。我就是典型的拖延,干什么事都怕失败,畏手畏脚不敢去做。每次想做什么就想做到“完美”,但很显然我做不到,于是最后被deadline赶着应付应付了事。写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写了删删了写能改一天。
我哥们是那种说干就干。聊天想出来一个主意觉得好,下午就去联系人,找数据,找材料,几天就能有个框架出来。管他好不好先做着。这次做不好也没事,反正能从中间学到很多东西,下次能做的更好。
然后我们毕业的时候我父母和我哥们的父母都去了,一起吃饭庆祝一下。虽然我妈听不懂,但还是能看出来,跟我说,你看他跟他妈多好,话说起来没完,你怎么就不这样。
可日可乐
案例1:
二年级的时候我妈妈买了一袋奶粉,附送了一个精美的玻璃杯,我拿在手里美美滋滋,迫不及待地冲了一杯牛奶。我那时候太小了,看杯子表面是干干净净的,根本想不到需要洗一下,直接就冲奶粉了,我妈看见了大声骂我:“你有什么用,杯子都不洗,屎放在地上你都能吃。你就会糟蹋钱,我们辛辛苦苦打工买奶粉给你补充营养,不够你糟蹋的。”
案例2:
四年级养了两只狗,一只是亲戚送的,一只是我路上捡的,那段时间是我最快乐的日子啊,除了上学,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被两只狗占据了。但是狗春天掉毛,遇到陌生人会汪汪叫,我妈特别讨厌,经常打它们。后来逐渐的两只狗一只接一只不见了,怎么也找不到。最后在村口田野旁的垃圾堆里看到了其中一只,躺在地上早已死去,头上有个大窟窿,旁边有个砖头。另一只始终没找到。初三的时候有一天我突然想起来我的两只狗,饭也没吃一直哭,我妈笑话我没出息,原来那只失踪的狗被她放在袋子里带到很远的地方扔了,死去的狗她说不是她干的。我突然觉得我妈好陌生。
案例3:
四年级去游戏厅被我妈发现了,她扭着我一只耳朵,另一只手拿着拖把使劲敲我腿,我疼得直蹦,哭着说我妈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我妈说你还哭还哭,不许哭,边打边说。然后又扇我耳光,小时候沙鼻子,鼻血流得像水龙头,小时候看到那么多血,从精神上就吓得不得了,我妈还是一直扇我的脸,她累到实在没力气了才停。最后我躺在床上,一个人默默哭,她又过来问儿子你怪不怪我,我说不怪,是我做错事了。
案例4:
小学有一次端碗的手的姿势不合她意,她就骂我,打碎了怎么办,碗都端不好,以后能干什么事。
案例5:
初中学习下降得厉害。她骂我,废物,以后屎都吃不上热的,生你有什么用。我哭着跑出去了,离家出走,躺在桥下看天。晚上八点多,她终于找到我了,我也不说话默默跟她回去了,一夜无话。从此以后她就不打我也不太骂我了。可能她知道我现在会反抗了,可能是因为我到了青春期,她已经打不过我了
案例6:
她每次打我侮辱我,还喜欢当着邻居,亲戚,甚至我同学的面。有一次我带着我同学来家里玩,又惹她生气了。当时在吃饭,我就一边哭一边吃饭,因为她不许我把碗放下,不许我难过。我同学在旁边看着我大气都不敢出。
太多这种事情了,总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骂我打我。要是调皮捣蛋被打被骂那也情有可原,我小时候真的不调皮,胆子很小,老老实实的,四岁的妹妹说我跟木头人一样;学习也还好,在班里能占前五吧。真的是亲戚邻居都喜欢我。
现在不想回家,每个星期打一个应付的电话回去。我妈还跟亲戚说真奇怪,我家儿子什么都不愿意跟我说,跟我一点不亲。
我父母40多的时候还生了一个小妹妹。当时我妈问我,她再生个孩子没问题吧,我那时候才高一,哪能想到那么多,我说你们养得起就行,她说一口饭还能喂不起吗。现在爸妈将近50了,今年才终于把家里欠的钱还完了。我想知道他们年纪大了靠什么生活,一点积蓄没有。妹妹20岁上大学的时候,他们都六十多接近70了,哪来的钱供她上大学和生活费。我现在感觉都压在我头上了。压力很大。
感谢评论区的各位同学。性格决定命运,命运也决定了性格,你现在的所作所为是你一生经历的总结。有时候也会想,我妈一个农村妇女,汉字也不认识,一辈子没走出过县城,也挺可怜的,但是谁又来可怜我呢,我那么小,被她提着耳朵扇耳光鼻血飞流的时候她有手软吗。就算是一只小狗小猫小猪小鸭,你会下这样的手吗?
科研狂人
小时候没有零花钱,每天早餐找零的几毛钱存下来,存好久,买一本自己喜欢的漂亮本子,然后跟我妈分享:你看我的新本子好看吗?
我妈第一句话:你哪来的钱???
我妈第二句话:你钱多没地方花是不是???
多几次这样的情景,我就不再跟我妈分享任何这方面的喜悦了。
情景2:
小时候跟妈妈一起去逛街买衣服,95%以上的时间是在陪我妈逛她的衣服,看她试穿,等她砍价。买我的衣服都是去批发市场。其实批发市场也有好看的小孩衣服,但是我妈从来不帮我买我觉得好看想买的衣服。
我妈会说:这个不好看。
会说:这个颜色容易脏。
会说:你小孩子没有审美的。
经历几次这样的逛街,我再也不跟我妈去逛街了。
情景3:
背景还是小时候没有零花钱。一次,外地的姨妈来家里做客,给了我40元零花钱。我很“懂事”,主动跟妈妈说,妈妈,家里不是很有钱,我不用这么多零花钱,只要十块就够了。我妈很高兴,夸我懂事,拿走了三十块。
过了一会儿,她又过来,说你还太小了,拿这么多钱不好,这样,这十块我替你保管,先给你两块,之后每周给你两块,一共给五周,好吗?我也“懂事”地同意了。
于是,十块钱又变成了两块。
那两块我一直没花,那一周我都在兴奋地设想着,等过了五周我把十块钱全部存下来,我要买什么什么什么……设想了一遍又一遍。
小伙伴们知道我没有零花钱,平时去文具店买东西一般也不会叫我。但那一周我跟小伙伴们说我很快就能有十块钱了,我跟她们一起去逛了文具店,约好下次要一起买文具。
一个从来没有零花钱的小学生,能有十块钱买喜欢的东西,哪怕十块钱还没到手,都觉得特别特别幸福。
然而那两块钱就是最终我得到的全部了。
第二周我问我妈要两块钱,她说:
你小孩子要这么多钱干什么?
高中时期开始叛逆以后,每周末住校回家都会跟我妈吵架。
上大学以后,每次寒暑假都是满怀期待地回家,然后在争吵声中盼着回学校。
我妈会说:你就是对我有偏见!
我妈会说:别的母女都无话不说,你怎么什么都不肯跟妈妈说?!
情景3:
那件事情,发生在大约1998或1999年,我小学三或四年级的时候,我一直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现在已经能平静地叙述了。
大学的时候,我好几次跟我男朋友(现在是老公)叙述这件事情的时候,依然控制不住会哭。
曾经有一次,跟我妈吵架,我妈说,你为什么就是对我有成见?!为什么不愿跟妈妈沟通?
我把小时候的情景1~3跟她说了,我说,我不是天生不愿意跟你沟通的。
我妈根本不记得情景3。
我妈说:这么小的事情你记仇到现在?!你有没有良心?!我真是心寒!!!
我还能怎样。
你问我为何不愿跟你沟通,我告诉你原因,得到的却只有责怪和不理解。难道我不是在试图沟通吗?阻断沟通的到底是谁?
现在索性连这些也不说了。无话可说,好过争吵。
结婚后,几乎不再回老家了。跟我妈的关系,就那样吧,我面对她的时候情绪很容易失控,所以在一起还是很容易吵架。她年纪也大了,其实我不想吵架。
我一点也不想吵架,很难受的,只能尽量控制住自己不和她吵架,这样就已经拼尽全力了。所以还是少见面吧。
孩子的世界其实很简单,小时候,爸爸妈妈几乎就是孩子的全世界了。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其实孩子对父母的爱和信任更是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啊。哪个孩子天生会抗拒自己的父母?
所以,成长过程中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不愿再跟家长沟通?
是家长啊。
当你们责问孩子“为什么不跟我沟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沟通”是双向的,是需要到反馈的,你们给过孩子能让他们愿意继续沟通的反馈吗?
我妈说: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像正常母女那样要好呢?
我心想:是啊,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像正常母女那样要好。
有时候有的事情说出来很小,但真的会深深地刻在记忆里一辈子。没有经历过的人会觉得莫名其妙,但有过的人自然会懂。有的心理阴影,一直笼罩到长大后很久了也散不去。
最痛苦的是父母伤害了你,等到你长大懂事的时候,你试图告诉他们你曾经被他们这样伤害过,说实话你也不知道自己希望得到什么,也许只是一个道歉,也许她听了之后会心疼懊恼地对你说,对不起,小时候妈妈不该那样对你,是妈妈错了,然后哪怕你们抱着大哭一场,也许这件久久不能忘却的小事就会慢慢开始融化,但你得到的只有他们的惊讶和不解,他们根本不记得,也不认为这样的事有什么错,他们觉得你没良心,你这么大个人了还计较那么小的事。于是那件小事就一直在你心里越植越深,你想释怀,你也多希望你们也能像别的相处融洽的父母子女那样,可是你做不到——这让你更痛苦。
于是你告诉自己,这不是你的错,这样对待子女的父母年老后得不到子女走心的爱是他们自己种下的因果,你会赡养他们善待他们,但做不到发自内心地爱并不是你的错。这样似乎能让你想开一点,内心稍微获得一些平静,但是,你的内心深处永远会有那么一个地方,希望小时候如果他们没有那样对待你该多好。
==========================
2018.4.8 更新一些话
这个答案发布以后,理解和共鸣远远多于反对,我想这能够说明一些问题。评论里的理解与赞同大多是为人子女,希望我们将来为人父母之时,不要重蹈我们父母的覆辙。
评论里也有一些为人父母,有的表示会引以为戒,我为你们的子女感到高兴;也有的评论,以爱之名,以时代背景为由,去解释父母的这些做法。然而,一件事情产生的原因,和一件事情正确与否,是两码事。“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跟“人无完人”一样,可以是谦辞,可以是来自他人的慰藉,但由犯错的人说出来,就是开脱的借口。
“父母一辈子在等我们道谢,我们一辈子在等父母道歉,我们都等不到想要的。”这句话看似有道理,但是事实上,道谢和道歉并不矛盾冲突。时至今日,我依然没有等到我妈的道歉,我依然无法和她亲密无间,但并不代表我不感激她的养育之恩。
有的评论说我“的确小心眼”、“的确记仇”。我想,这大概就是我所说的“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觉得莫名其妙”了吧。至少,这样说我的人不曾有过我的阴影,我羡慕你们。还有那么多的赞同和感同身受,懂的人自然懂。还有的评论说我“应该选择放下”、“应该选择释怀”,说真的,我倒是想啊,这些东西要是有得选的话,世界上就不会有抑郁症这种东西了吧?
关于情景3,真的不是钱的问题,撇开我家到底是不是那么穷不说,我并非不懂事,姨妈给的40块,我是主动跟我妈让她拿走30块补贴家用的,如果她真的需要这40块全部来补贴家用,她应该一开始就跟我说,一开始就不要给我。这件事给我的阴影不在于给不给我那点钱,而在于说好了要给我,结果却食言了。如果一开始就不给,我本来就没有零花钱,日子也还是一样过;但是因为她给的那十块钱的承诺,对于那个年代那个年纪的我而言,分量很大,所以当这个承诺被撕碎的时候,我很受伤。
被划了一刀,伤口可以愈合,疤痕一直都会在。我可以再也不提这些事情了,但不代表这些事情对我而言就没发生过了,也不代表我和我妈的关系就立刻可以亲密无间了。就像恋人一样,分手以后,就再也回不到过去了。亲密无间的母女关系,我和我妈曾经有过,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只是我们已经不可能回到过去了。且不说破镜重圆也有裂痕,但首先要正视问题根源,才能去修复破镜,而我妈并没有正视问题的根源。事实上,除了这些事情,我妈还有很多别的问题,让我很难通过单方面的努力去改善我们的母女关系。我只能说,我会在保证我自己现在的生活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改善我和她的关系。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和恋人之间的沟通,我认为是一样的。恋人不和可以分手,而血缘关系却是与生俱来、无法选择的,也正是因为如此,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不和才会如此令人难受。
如今我自己也做了母亲,我女儿还很小,但我坚持一个原则:不把她当小孩子。我并不是说要求3岁的她拥有18岁的能力,而是,我不会对18岁以上的人做的事情,我也不会对3岁的她做——绝不欺骗,绝不言而无信,绝不威胁恐吓,绝不因为她小就不把她当回事,如果我自己犯了错一定承认和道歉,永远把她作为和我平等的个体对待。
3
对于以上答主的内容,不作任何评论。只是,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在进步,时值今日的我们是否依然还在或多或少地这样对待过孩子?那些影射到我们自己身上的东西,是否又会影射到未来孩子身上?
越来越觉得,人的遗传因素不止是身高、长相,更多的还有性格、处事方式、教育方式,所有这些统统都可以遗传给孩子,因为孩子最初的行为能力全都是模仿于自己的父母亲人。
你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的孩子就会怎么教育自己的孙子。
特别赞同弦歌缓缓的这段话:
下面这段话转自网络,是我今天在学生的朋友圈看到的。特别抱歉的是我查了好久都没能查到明确出处,但我以为这段话恰是家庭教育中最理想的亲子关系模式,所以冒昧引用,作为这篇回答的开头——
我爱你
如果前方有一条我曾经跌得面目全非的路
而你却执意想要去
我希望我爱你的方式不是拉住你、告诉你不能去
而是给你准备好最耐穿的鞋
备好雨伞
告诉你第二个路口地很滑
第五条街道有小偷
去吧
回来家里有饭
这段话,也是我心中,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
为什么孩子不愿再与家长沟通?
就是因为,大多数家长包括老师的沟通习惯和方式,都是拼命拉住孩子、用各种方式试图去告诉他哪条路不要走、哪条路必须走。
到头来,苦口婆心只能感动自己,打动不了孩子。
这个问题我和一些学生家长也谈过,在我刚刚指出问题所在的时候他们通常是不认可的,但这种“不认可”,恰恰也是问题的根结所在。很多时候,家长连意识都不曾意识到——我是在试图把自己的想法强行变成孩子的想法。我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其实并没有把他当成一个有独立思想的平等个体,而只是把他当成孩子。所以说的再多,方式看似再温和再尊重,但从根本上的思路是错的,那么沟通只会以失败告终。
孩子的想法得不到肯定和重视,家长的苦口婆心,大多时候只是在努力让他知道他的想法是错的,自己的想法才是对的,实际上不是在交流,而是在解释——以“为你好”为理由,用各种方法拼命向孩子解释“我为什么说你是错的,而我的想法为什么是对的,你现在是多么多么幼稚、是怎么怎么不理解我的苦心,你现在不听我的你以后会怎么怎么后悔……”那孩子肯定愈来愈抵触。
想让孩子听我们怎么说,我们就要先学会听孩子怎么说。
就像开篇引用的那段话所讲的——作为父母(或老师)我的确比你有更丰富的人生经验。但我的经验,仅作为给你的建议,或者叫,攻略。我是你的战友、伙伴、永远的坚强后盾和最忠实的支持者……但我不是你的长官。我会让你自己去选择你愿意走的路,而不是安排一条路,强行让你走。
家长,或者老师,都一样——想让孩子听我们说,那就要先把沟通的本质,从灌输改为倾听。
现在,这些是我学习的目标,希望不久的将来会变成学习的结果。
关于大道:自由设计师、全职妈妈、摄影发烧友、爱写东西的小作者,同时也是努力学习儿童早期教育的小学生,身兼数职却也游刃有余,乐在其中。微博:大道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