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我曾撰文《我的同桌是“虎妈”》,引起许多人的关注,大家不约而同地感慨: 因势利导、轻松自如地培养出两个上哈佛的儿子,这样的“虎妈”更加令人感到亲切! 最近我和“虎妈”相聚,一来二去又聊到如何发现天赋和爱好,如何帮助孩子成长的话题上,听着“虎妈”娓娓道来,我不禁联想 - 家长们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是“别人家的孩子”, 那么作为孩子,是否也期待自己的父母是“别人家的父母”呢?
作为一名从业近十年的专业教练(coach), 我对教练式父母这个话题一点不陌生。 虽然我自己是丁克一族,但偶尔辅导爱莲、爱薇两个可爱的小侄女也能感受到教育孩子的不易。 听着“虎妈”教科书级别的育儿经,我深深感受到父母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以身作则、接纳赞许、启迪赋能,换言之,与其去“教育”孩子,不如提升自我觉察,通过管理自己来达成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结果。 对于这么理论的表述, 很多人是不以为然的:“大道理谁不懂呢? 做起来就蛮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于是,我向“虎妈”求教教练式父母的实际操作, 结果“虎妈”用了一个小小的例子就清楚地表达了她与众不同的做法: 假如孩子做算术题时告诉你4+5=10, 你如何反应? 一般人都会说不对不对重新做怎么这么笨教了多少遍了还做错吧啦吧啦吧啦,但虎妈会不动声色地问孩子“那么5+5等于几呢?”我一下子恍然大悟 - 这就是教练技术所倡导的通过提问让被辅导者产生自我觉察并且自己找到解决方案,教练没有评判而是无条件地接受被辅导者。 当然,“虎妈”这么做倒并非出于对于教练理论的实践, “虎妈”之所以成为“虎妈”, 她有着与生俱来的智慧和爱心,还有她后天作为顶级学霸的各种历练。 所谓虎门无犬子,也难怪“别人家的父母”培养出了“别人家的孩子”。
这次与“虎妈”重逢的另一发现是她越来越年轻靓丽,简直是逆生长! 身材曼妙、皮肤水灵、打扮入时的“虎妈”走在马路上居然被人叫成“小姑娘”, 谁知道人家大儿子都已经哈佛毕业了呢。 如今,“虎妈”拿出当年攻读生物物理博士的劲头,认认真真、开开心心地学习唱歌、舞蹈、钢琴,大有从科学家向艺术家转型的趋势。 对“虎妈”来讲,无论倾注多少对儿子的爱,生活的重心永远是自我提升和发展,而不是将自己寄托在对后代的培养上面。 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尽情享受人生 - “虎妈“通过言传身教,成为她孩子们最好的教练。
无论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还是”别人家的父母“, 最核心的能力都在于如何活出最为精彩的自己,以及无条件地接纳与爱。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让每一天都成为有觉察、有进步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