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外面没有人!
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我们自己在做某些事情的事情总怕别人说什么。也担心别人说自己。有没有?
至少,我有!比如执业考试,自己默默地报名,安静的复习,独自去考试,个人独担出成绩后的开心或者失落。我怕。我怕别人否定我。否定我笨,否定我的能力,否定我这个个体。否定我认为不该否定的事情。
有些事情,纯粹的个人私事。我有自己的处理方式。我也有能力处理好一些无聊琐碎的事情。我依然怕,怕来自外界的嘈杂声音。我不怕别人认真的指点,但是我怕一些不知情理又不怀好意的指指点点。我接受指点,决然不接受无所事事地指指点点!
认真工作,造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这是循规蹈矩的重复。其实,我可以做的更好。可是,我没有。
我在舒适区工作,得心应手,但真的没有收获感,更没有成就感。学习区,就是逆着个人喜好的方向去努力的事情。
逆人性的事情,真的有人在一直行动并克服。但好像不是我。曾熬夜三更以为是努力;曾写题N多就以为是用功;曾争分夺秒就以为是高效。我在工作,我在读书,我在学习,我认为自己一直在路上!很可惜,有一句话再来质问下自己“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对的,我认为的并不是我以为的。虽然“种桃得李”也是种收获。但决然不是当时的初衷。或许量价不分伯仲,到在自己的内心真的是有区别。“车轮战”开始了,深谙“吃一堑,长一智”,甚至关联了他人“吃一堑,”我们“长十智”的生活和考试案例,却依然考不出个中意的分数。我怕。我怕别人说我“你还考试啊?”、“好好工作好好带娃就行了!”还有“女人嘛,何必对自己那么狠呢?”、“你没必要那么辛苦…”云云,也有要好的同学调侃“你刨的挺深啊”……
我怕。我怕三声:评判之声。嘲讽之声。恐惧之声。
什么是评判之声?都是局外人赋有浓厚个人主义色彩和情绪的定论罢了。“不要看那样的书,进度不行!”“学习要讲方法,你这种精度不妥。”“不要听老师的方法,那太繁冗。”其实,生活中,请多一点事实,少一点评判会更好。因为人本个体,思想不同,认知不一。用事实说话,而非个人臆测或妄断。如果逆我们心意的事,能不能“反向思考”一下呢?
嘲讽之声是怎样?往往更是思想狭隘的表现之一。“一个女孩子学什么踢足球,应该去跳舞,画画。关键是搞好学习!”“唉,真不知那家长咋想的,让一个男孩越芭蕾!简直就是烧钱!”……这是生活中真实的声音。评判+嘲讽。言者所谓言论自由。作为听者呢?可以想想。听之,不悦;驳之,无果。作罢,任之。却有一丝无奈。
恐惧之声又怎讲?其实是走不出自我。人有时候就怕突破自己。岂不知不迈出第一步,就真的不知道自己可以走多远。
之前也偶尔会代部长去参加大交班会议。要发言!还没到我,心里就开始紧张,心里还默默打着腹稿,甚至还写在了本上,还是紧张。怕自己讲不好,担心声音不洪亮,紧张自己会紧张。这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一种恐惧。没有历练。不试,怎么知道?万一,就成功了呢。突破了从0到1,那么从1到9就变的简单了。不信,可以实践下。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或许令我们放声高歌的事情,也许只会让别人嗤之以鼻。
没有关系的,做自己就好。知我者同行,不知我者远行。仅此而已。怕什么呢?
如果行动囿于三声之下,那就永远缩在自己的舒适区,做自己一辈子的优秀。可能不?可能不。可能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岿然大山,它不言不语,依然中的话题目标。
人,也如此。
勇于克服自己的思想关,走出“三声”,安静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其他的,交给时间。
不怕别人贬低,就怕自己放弃!
玻璃心。不足取。忙碌的人因为专注是顾不上外来的声音的。别把自己宠到溺爱。
你可以惯着你自己,但是社会不会。所以,别惯坏自己!
在这个忙碌嘈杂的环境里,一定要好好爱自己,爱自己的喜好,尊重自己的内心,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普通而平凡的小事。善待生活中的每一个状态和当下,做一个安静如水的女子,持续努力,在未来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未来,我在。
2017.12.24
MaxTZ写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