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父亲是我的榜样,带领我在人生中走正路,在我们相处的每一个片段里都融入了暖暖的回忆。
很早就有很多人说我完美的传承了父亲的性格,沉默寡言。大家在说的时候总是带着一种戏谑的口气,那就是在心里认为这是不太好的性格吧。中国人不是有句古话叫做沉默是金么,18岁之前我经常在心里这么想,但从来没有说出来过。要不然怎么能和沉默寡言的评价相符呢?呵呵。
多年以后,我和父亲的性格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却并非互相影响,而是心有灵犀,各自同时不约而同的改变。
第一篇章:梦回往昔
静静地独坐窗前,任由思绪飘飞,进入往昔的梦境,再次欣赏那一段段的电影,让我回味流连。
场景一:在骆峪中学的操场边,一群身着红蓝紧身运动服的学生整齐划一地做着早操,在当时还穿着开裆裤的我的眼中,他们已经是大人了,有一个学生站在前面喊口号,还吹哨子,结果一不小心,哨子掉进了水渠里,当时的水渠还是清澈见底的,他们就一个人拉着另一个人的脚去捡。我摇摇晃晃还走不稳,看着父亲和他的一群同事蹲成一圈聊着天,我就在附近跑来跑去,一个叔叔喊我过去,我就过去,他用泥巴在我的小鸡鸡上沾了一个套套。爸爸笑着喊我过去,我就过去,他轻轻地弹一弹,那个泥巴套套就掉了,我就又摇晃着走开去玩了。远处的青山是清晰的,天空是蔚蓝的,空气是新鲜的,我享受在其中。
场景二:学校花园里,我穿着毛衣马甲,红着脸看着前面的镜头,不是因为我穿着开裆裤害羞而脸红,是因为父亲允许我喝了一大瓶红葡萄酒而脸红。
场景三:是我上初中的时候,父亲在那里教书,我也就沾光在教工食堂吃饭,伙食自然要远远好过学生食堂,那时的我还是很懵懂,很少说话,我的印象中我说过的话除了打招呼问好之外,就没有别的了,有的时候甚至问好都没有。我和父亲坐在桌前,学着父亲拌面的样子,把红红的辣椒拌匀在扯面里,口水忍不住要流出来。
场景四:“扑哧……”,自行车胎爆了,我一下子就傻眼了,推着车子回到宿舍。我已经高一了,在县城里上学,家里离学校有将近20里地呢。我完全没有想到要自己找个地方把车修理一下,因为当时还没有成熟到可以自己解决问题的程度。最先想到的就是父亲,一回到宿舍就给父亲打电话,带着委屈和怨恨,说我的车子坏了。两个小时之后,晚上7点多,父亲骑着摩托车就到了,带着修车工具,三下五除二就帮我把车修好了,我心里甭提有多开心了。
场景五:“爸,我高中的课有点跟不上了,你能不能给我买点复习资料啊?”,“好啊,没问题!”第三天,爸爸就骑着摩托车来了,后座上捆着15本复习参考书。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他去西安买的。当时去西安得好几个小时,而且等车也挺麻烦。
场景六:过年了,乡亲们都来找父亲写春联,不光是因为父亲的书法功底过硬,还因为省钱啊,有的时候父亲还会多买一些纸,免费提供给穷人。我每年回家都会看着父亲写春联,并帮他扶着纸,把写好的晾在台阶上。
场景……:无数的场景在我眼前浮现,又模糊,但这些都已经深深的存贮在我的永久记忆里了。
第二篇章:顽强人生
在我上大学之前,父亲和我一样,不对,应该说我和父亲一样,都是沉默寡言,所以我们之间很少有交谈,大多数时候是静静的相处。而父亲也常常是身教多于言传,很少说话,却很多做事。那时候的回忆就像是黑白的默片,简约却回味悠长。
我从奶奶那里听到了很多关于父亲的故事。
父亲是长子,从小就帮助家里做各样的事情,家里有十几亩地,爷爷还要去做建筑的一些活,种地就几乎全落在了奶奶和父亲身上。父亲很懂事,孝敬父母,虽不说话,但都在实际行动当中。那时候可没有收割机啊,全都是手动的。
不过父亲在繁重的农活之后,并未放松自己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他仍旧贪婪的在知识的海洋的奋力前游。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全班同学互相参考都得到了统一的结果,只有父亲的答案是不一样的。大家都说他算错了,但父亲坚持观点,是他亲自演算了好多遍的,他相信自己,结果是,全班只有父亲一个人对了。
那天,天朗气清,鸟唱虫鸣都十分的悦耳,父亲欢欢喜喜地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走在回家的路途。刚进村,就有人喊住父亲,快去看你爹!快去!跑!父亲一口气跑过去,发现我的爷爷被一座忽然坍塌的土墙压住了双腿。父亲赶快就把爷爷送到了医院,诊断结果是下半身终身瘫痪。因为奶奶和父亲在村里人眼里都有好评,村委会为爷爷准备了一个手摇轮椅。
爷爷要经常治疗;爷爷不能工作了,家庭收入遇到了瓶颈;家里10几亩的地怎么办?这一切,对父亲来说都是天大的打击,一般人怎么能够承受?但父亲不是一般人,他当时甚至都没有把大学录取通知书拿出来给家人看,抹一把泪,拉上架子车,一头就扎进了田里。那年,父亲17岁。
农村有四大高难度的活,叫做提箩撒种,赶车犁地,扬场分粒和撵场摞际。即使是地地道道十几年的老农民,也很少有人这几样全精通的。而父亲作为一个“读书人”,18岁就可以轻松搞定这些农活。不光因为聪明,还因为坚持,在苦难中不屈不挠的坚持。
在烦劳中,父亲仍坚持学习,父亲的小名叫拴牢,和烦劳谐音,但其实当时爷爷奶奶是希望能把父亲牢牢栓在身边的。
男大当婚,按照农村的习俗,是该见面的时候了,母亲不是父亲第一个见的,在那之前还有一个,邻村的一个女子,相貌娇好,开朗活泼,和父亲聊得很投机。不是互相很投机,是她有很多话说,而父亲却一言不发。又有一次,她约父亲去邻村看电影,因为她的一个小举动,而让父亲逃之夭夭,把她一个人丢在了那里。后来奶奶问他原因,他说因为刚见面就要拉他的手。
后来见了母亲,母亲说看重了父亲的沉稳老实,看吧,还是多亏了沉默寡言的性格吧。父亲没有说为什么选择母亲,我也没有问,不过我可以肯定的是,母亲第一次见面肯定没有要拉父亲的手。
结婚之后,我的父母就一起为这个家奋斗。1991年分家,所谓的分家就是父母要重新盖一座房,和爷爷奶奶分开住。分到两亩地,一些日用品和照顾爷爷的职责。东凑西借,邻里乡里帮忙,终于盖起了一座砖房。由于资金不足,所以铺地面,盖灶房,打烟囱等都没有进行到底,是父亲亲自上手,从河滩里捡回来很多半截砖头(附近有个窑场),我和妹妹就帮忙端砖,叮叮当当,设备逐渐完善起来。父亲有在学校学到的知识,看一看就知道这些事情怎么干了,而且初次干就做的很好。
没有钱买家具,就找来木头,自己锯开,刨平,做桌凳,梯子等常用家具。直到现在,近20年后,这些东西都还有保留,仍在使用。既没有损坏,又没有过时。
盖了房子,负债累累,还好当时父亲母亲都在学校里担任老师的工作。有一些收入。但当时的教师待遇是极其低廉的,每个月只有几十块钱。父母不得已就在家里做起了兼职,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做刺绣,母亲是这方面的专家,父亲就打下手。有多少个晚上,我都醒来好几次,他们仍然在紧张地忙碌着。有时候忍不住瞌睡打盹,就去洗个冷水脸,回来继续。
有段时间,烫花十分流行,而且很挣钱,母亲就想去接些烫花的活,但烫花当时是秘密工种,很多人都不愿意透露秘诀,而且哑柏镇的刺绣城也不愿意把活给没有经验的人。人才都是逼出来的。母亲迫不得已,跟父亲商量好,打扮一番,穿得极其职业化,来到了烫花厂,谎称自己是上海刺绣总公司的考察员,过来考察市场。因为母亲有丰富的刺绣经验和理论基础,装的十分专业,他们就礼貌接待,而母亲这时候就快速地转动记忆之轮,把烫花的整个流程牢牢记在脑海。
回来之后,立即行动,父亲在村里电工那里借到烙铁,自己做的架子,开始用一些碎布练习。不知道为什么总是粘不紧。又四处打听,从一个熟人那里得知是因为布没有在浆糊里浆过。几天下来,父母都可以熟练操作了,母亲就去哑柏进了一批活。但实际操作起来和练习还是不一样,难免紧张,一开始做的有些歪歪扭扭。到后来就好多了。交活的时候母亲把好的放在上面,不太好的藏在下面,提心吊胆的去交差,还好,有惊无险。母亲又成功领到第二批活。
在刺绣方面,母亲有个绝活,就是现场作画,别人都是需要用油印纸把画印上去,而母亲则是用铅笔随着自己的想法,现场创作,所以母亲做的刺绣几乎不能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深受大家的喜爱。母亲于是打算把这个特长用在烫花上面。至此,父母开始有了较为明确的分工,母亲负责创作,父亲负责执行,母亲画好之后,父亲把他剪下来,母亲再用铅笔描出大图,父亲把花烫上去。果然一举成功。父母开始每天晚上高效地,快乐地顶着瞌睡奋战。
在这期间,父亲也是没有闲着,想尽各种法子挣钱,养过春蚕,兔子,母鸡等;种过桑树,杜仲树,花树,蘑菇等;修理锁子;写文章等。虽然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每每都是眼望前方,抹一把汗水,继续前行。
几年如一日的艰辛,重于还清了所有的借款,还成功的为家里添了一台如意牌彩色电视机,当时可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台彩电之一。
父亲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自考了大专文凭。曲线完成了大学梦。待遇逐渐好了起来。但仍不宽裕,在这种条件下,后来给家里添置了VCD机,摩托车,电脑等。比我们家条件好的有很多,但我们家却是村里第一、第二开始使用一些新电器的家庭。物质虽穷但思想超前。
多年的奋斗,父母在学校里都是尽心尽力,母亲成为小学的校长,父亲成为初中的优秀语文老师,并担任工会主席和学校出纳的职位。家里都有艰难拼搏,却从未有过颠簸起伏。所以对于我和妹妹来说是幸运的,是幸福的。现在家里的情况能在村里居于比较富裕的家庭之一了。这和父母的白手起家,坚持不懈的奋斗是分不开的。
第三篇章:知性生活
在农民当中,父亲绝对是一个优秀的农民;在教师当中,优秀教师父亲也是当之无愧。在生活当中,父亲更是充满了知性的雅致。
书法一直是父亲的最爱之一,饭后,盛一杯凉水,在水泥台阶上就开始龙飞凤舞了。他从来没有劝服我和妹妹学习写字,但就是因为他坚持每天写字的行为让我不由自主地加入了。我虽然没有练到什么成就,但写个海报什么的还是没有问题,这为我后来上大学在院学生会担任宣传部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是父亲的又一大爱好,家里有他的一个大书柜,从历史到文学、从诗词到小说应有尽有,我喜爱读书也是受父亲的影响。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也从来没有对我说教,说读书是好的。他就是把书放在那里,自己经常去读,我就受到影响了。有好多年,读者、青年文摘和华商报是必订的。我记得高中我是每周回一次家,最大的乐趣就是用半天的时间把父亲征订的报刊杂志全部翻看一遍。
我家住在农村,所以有一个大大的院子,房子旁边还有三分地是可以自由耕种的。父母就会在院子里种上各样的花草,时常修剪打理。我记得父亲每年都会有两三次带我们去大山里游玩,呼吸新鲜空气,感受绿树清溪,每次归来都会收获奇花异草,有的活了,有的死了,院子里的植物是越来越丰富。
父亲爱好摄影,他会把每次游玩的经历整理下来,每次翻开回忆,都能深深触动心弦。
父亲爱好写作,我的出生到长大,都有日记,但这个竟然是我大学都毕业了才知道。父亲真的是沉得住气。他也经常有一些教育论文会发表,母亲的教育论文也是父亲帮忙写的。学校里有老师要出省级劳模传记,也是父亲执笔。那个老师还曾经是我的作文启蒙老师,而他还是需要父亲出马。
父亲喜爱国学,经常看一些国学大师们出的书籍,讲课的视频。上大学后,我主动找父亲聊天,他才开始给我分享很多道理。我主动要,他才给,让我体会到了智慧的来之不易。
父亲也是理财的一把好手,每天的日常花销,我和妹妹的上学花销都有详细的记录。我也曾经尝试理财,记录每天花销,可是最长没有坚持一个月就放弃了。都不知道他这么多年来是怎么坚持下来。
父亲从不吸烟,也很少会沉溺于花天酒地,除非过年亲友相聚,单位同事聚会,才会出去多喝一点,或多打会麻将。不上瘾,却能打好。既能融入所谓的“世俗”群体活动,又能不去沾染,仍然保持一颗谨守的心。
几乎每天傍晚,父亲都会和母亲一起,到村边的小路上去散步,放松心情,有时不用说一句话,却可以感受到夫妻之间那种细水长流的暖暖爱意。
父亲安静的坐在那里,或读书,或写作,或书法;父亲轻轻的走在路上,时驻足,时远眺,时低头;父亲专注的工作,或木工,或电器,或修剪花草……简约却不简单,平凡却不普通,单调却充满乐趣,像是潺潺溪水,动而不喧,寂而不死。优雅的思考,温情的回味,余味悠长,绵而不绝……
父亲节献上,愿健康平安喜乐伴随父母每一天。
Tan 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