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被一首歌刷屏,“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据说是高晓松的母亲告诉他的一句话。我无意去探究生活到底是眼前的苟且多一些还是诗和远方更多一些,我更多的惊叹于一个母亲和儿子之间的交流如此的充满诗意。
由此,我更加确认了一点,千千万万个家庭也许存在着千千万万种相处模式,千千万万个子女和父母之间存在千千万万种交流方式。
然而我们多数人的父母并不会说充满诗意的语言,甚至表达不出内心深厚的情感。
他们不懂什么是产品运营、广告投放,无法和我们谈论心理建设和团队管理;他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经常熬夜,他们不明白我们为什么总是低头看手机,他们自责自己能为我们提供的帮助越来越少,他们无奈自己能和我们聊天的内容越来越少。
我们把大多数的目光都投入到了工作、孩子,我们以为我们知道父母的一切,就像小时候一样。我们以为父母还是一样的健硕强壮,我们以为父母还是我们背后的一棵大树,我们以为父母还是一样的所向披靡,我们以为……
于是,我们,和父母,渐渐地走向了两个世界。
据说由于人们在时光隧道中跑的太快,现在人与人之间已经是三岁一“代沟”,照此来算,已然有多条“鸿沟”从我们和父母之间穿梭而过,留下我们和父母在各自的世界中隔“沟”相望。
到底怎样,才能让我们越过千沟万壑走到同一片土地?到底怎样,才算是最好的孝敬?
对父母和颜悦色。
总是能够看到很多人在面对同事、客户、同学的时候脾气超好,但是到了父母面前便各种不耐烦。
还记得几年前在一个小饭馆吃饭时,旁边桌子上一个男的不停地数落同桌的一个老太太,“你什么都不会还逞强,你说你要是再摔出个好歹,这不是给我找麻烦么?……”
根据他的埋怨我知道,旁边的老太太是他妈妈,因为看到天气快下雨就想把儿子的电动车推到走廊上,结果上台阶的时候没稳住,电动车倒了,老太太也被带倒在地。
还好没事,只是擦破一点皮。但是看样子儿子受到了惊吓,他不管老太太什么感受只管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和抱怨。
而旁边的妈妈从头到尾都低着头不吭声,小口地吃着碗里的饭,像是做错事等待被罚的学生。
我临走路过他们旁边的时候,听到了儿子不耐烦地说,“哭啥哭呀?我又没说什么……好了好了,赶紧吃饭吧!”
我心里叹了一口气。听那儿子的话语,应该是因为担心妈妈,客观来讲,他并不是一个不孝的儿子。
可是,母亲感受到的却不一定是儿子的孝心,更多的感受可能是被埋怨和被指责,甚至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然而古人却早就洞悉了这一点。《论语》中有一段: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和颜悦色,是拉近和父母距离的第一步。
主动走进父母的世界。
先说一个故事。
我闺蜜,irene,已经在首都成家立业。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基本上每年的秋收季节,她都会离开大都市,回到父母身边,陪着他们在田野里和那些玉米花生奋战。
我曾经问她,“你请假几天的工资估计比那粮食收入都多,为什么还让他们去种地啊?”
她说,“之前为了他们身体考虑,也曾试图说服他们不去种地,可他们不同意呀。后来我发现他们每次看着田间庄稼成熟的时候都会特别开心。所以我想,也许对他们来说,种地和金钱无关,只是他们长久以来的心里寄托甚至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而已。既然他们开心,我就陪着呗!”
“不过,现在只种了一点点。毕竟他们身体不允许啦!哈哈。”我还记得当时她说完冲我欢快地眨了眨眼睛。
在她面前,关于孝道,我觉得我一直都是学徒。
你知道父母除了子女以外的关注点么?你知道父母的兴趣爱好么?你知道他们做什么事情会发自内心的满足么?你知道他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么?
我奶奶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很早的时候我就发现,当我们和她谈论起圣经的时候她的双目会闪闪发光,那种欣喜是我在其他时候从来没有见过的。
前阵子我陪她去教堂做礼拜,临出门的时候她手里拿着一个袋子,说是怕我在那无聊,专门给我拿了一本圣经让我在那等她的时候看。我脱口而出说不用了,我有事情做。
其实我所谓的事情不过是扣手机。
我后来有些后悔,也许,我看一些圣经也未尝不可。
我只是想说,老人的世界,其实很简单,就看我们愿不愿意走进去。
让父母了解你的世界。
几个月前,教会了爸妈使用手机微信聊天以及在手机上浏览网页,这委实不算什么惊天壮举,可我发现,对父母来说,这竟然有可能会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和自我评价。
这个微信本身的功能无关。
而是,他们会感觉到,哈,我每天和我儿子(女儿)在做着同样的事!出门见到朋友,看,我都会玩儿这么潮儿的东西了!
无语的是,自从教会了我爸玩手机,闲下来的时候也不找我聊天了,一个人抱着手机“嘿嘿”直乐。新手嘛,原谅他了!过了这个热乎劲儿,估计就一切正常了。
你还在说这样的口头禅么?“说了他们也不懂!”可是,你不说,他们怎么会懂呢?
你一次不说,他们一次不懂,你两次不说,他们两次不懂,你总也不说,他们就永远不可能会懂了。
说了他们就懂么?也许说了也不懂,但是,一次不懂,两次不懂,说不定三次就会懂了。即便仍然不懂,可是他们了解你的生活,了解你在做什么,知道你在那样一个世界过着那样一种生活。他们会更加安心,不会胡乱猜疑。
而且,说话本身就是他们最喜欢和你一起做的事情,无关内容。
也许是我话唠本性,我从上学时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回家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和爸妈说道说道。工作了以后这个习惯也没改,不在一起?打电话说啊。
在我还在为吃一块钱一份的菜而心疼不已的学生时代,我的电话费每个月都超过50了。
我父母几乎能够知道我每个阶段的日常生活状态,大部分时间都在干什么,知道我所有好朋友的名字和性格,知道我喜欢做什么不喜欢做什么,知道我对所有事情的规划……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人都要这样做,毕竟,能像我这样把聊天当做正经追求的奇葩存在估计也不多。每个家庭有自己家庭的相处方式和氛围。你可以有选择地说,也可以先少说。
只要开口,相信我,你一定会收到惊喜的。
引导父母接受新思想。
忍不住还要说起闺蜜irene,这方面,她是我的偶像。
刚才说了,irene的妈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可是老太太现在像是学会了变身大法。
农忙时节回到老家,还是朴素的农村妇女形象,农忙过完被irene接到了北京,转身就是融入大都市的时髦老太太。
还记得有一次在她家,听到irene和她妈妈通电话,她在电话里嬉皮笑脸,一直称呼的都是她妈妈的全名啊。
直呼姓名这种事本身不是多奇特,据说杨幂和她妈妈之间也是这么叫的,当时看了这条新闻也没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关键是这个事情发生在一个受传统礼制约束下的农村老太太身上就显得无比跳脱啊!
我惊魂未定地问她,“你家妈妈怎么这么开明?不会觉得没大没小么?”
“因为我很开明啊!哈哈……”她的疯癫模式还没调过来。
我耐心地等着。
“我告诉她的啊,我每天跟她讲只会拼命挣钱的生活是多么没意思啊,生活是为了发现更多的乐趣。我还跟她说女人就要美美哒,然后给她买一堆花衣服,她以前还不好意思穿,现在穿的可嗨了……”
这姑娘跑题了还不自知。
不过她倒是点醒了我。
我们总是抱怨父母不懂时尚、不会生活、不会享受、不会消费,抱怨他们思想陈旧、顽固不化、不会与时俱进,可是,我们有努力去带他们一起来认识这个新世界么?我们有努力引导他们接受新思想么?
他们的圈子决定了他们的思想,他们周围最时尚、最懂生活、最懂理财、最会与时俱进的人可能就是你,你不带他们玩儿,他们可不就只能陈旧着!
小的时候,父母带着我们认识这个世界,长大了,就让我们带领父母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吧。
最好的孝敬,一定是让我们和父母拥有同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