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前心里只有荒石,后来有人走进来,为他凿出了心。
——毛厚《匠心》
歙砚,
全称歙州砚,
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与甘肃洮砚、广东端砚、黄河澄泥砚齐名。
歙砚曾为历代文人所称道。
苏东坡评其:
“涩不留笔,滑不拒墨,
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
米芾说:“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
汪智渊,90后砚雕师,
出生于歙砚之乡——安徽黄山。
现在是婺源歙砚协会的会员,
创办了雲山居工作室。
他多次参加全国各地展出,
作品深受客户的喜爱、赞赏。
小时候,因为交通不便,
汪智渊只能在家附近的
手艺人铺子转悠。
当同龄人都在玩泥巴、捉迷藏时,
这小少年却对师傅手中砚雕
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打那以后,
只要一有空闲时间,
他就去附近的师傅店里学习,
看着这些栩栩如生的歙砚作品,
有一个信念在他的心里开始萌芽:
将来,我也要做一名砚雕师!
人生如戏,岁月如歌。
2010年刚毕业,
汪智渊怀揣着儿时梦想,
开始了自己的学习之路。
这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初学制砚的他,
常常废寝忘食不懈努力地研究刀法,
摸索雕刻时手的力量和感觉,
务使持刀稳、下刀准、推刀狠,
刀法轻重徐疾,刚柔并济。
一方上好的砚台,
看似简单,其实不然。
它要经过10多道工序,
历时半个月至一个月方能完成。
从选料、制坯、设计到成品,
每一方砚台里都住着一颗匠人的心。
在长达四年的学艺生涯中,
汪智渊也曾遇到过诸多挫折。
技艺的不成熟、
家人的不理解、
自己内心的压抑都曾让他想过放弃。
但是一想到歙砚的魅力,
和这已经要作为非遗来保护的文化时,
汪智渊就觉得肩上担着沉甸甸的责任,
他有义务让歙砚文化传承下去。
因石而艺,以诗入砚。
每一方砚台皆是匠人匠心。
不忘来路,不忘初心。
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
汪智渊
随波逐流很容易,
赤子之心却很难。
向那些奋斗在一线的手艺人,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