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系列书籍有《麦肯锡方法》,《麦肯锡意识》,《麦肯锡工具》,截止到目前这三本我都读完了,不过除了读的第一本《麦肯锡方法》读的相对细一些,另外两本都是泛读,毕竟方法类书籍重在了解其方法,其背后的精华可能就需要在应用的过程中再咀嚼体会。从内容上讲,三本书有较多的重复;丛书名上来说,可以看书每本书不同的定位,意识、方法、工具分为位于三个不同层级,方法和工具可以有很多,但良好的意识却是需要重点培养的,可以达到“一招鲜”的效果,而方法和工具则是用于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说到不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前有个在金融销售行业工作的朋友和我一起闲聊,谈到他这一行真的是如“原始森林”一般,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简单来说就是有业绩就是爷,没业绩不辞退你你自己都不好意思留下,能赶上好几年的老人,没有一个不是高手,毕竟吃素的都活不了,留下的都是吃肉的。当然,这是这里的丛林法则,想要生存在来,就要让自己对公司来说是有价值的。公司的要求很简单,有业绩就有价值,没业绩就什么都不是,而最能体现你能力的地方就是,有能力不断解决出现的问题。而销售,是与人打交道,与人打交道是没有模板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所以核心在于不管出现什么问题都能解决。豪无疑问,在高压、竞争、高速状态下,不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至关重要。
这本书则是围绕企业咨询项目,写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而咨询强调意识、方法和工具,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的掌握、解决问题,无疑《麦肯锡意识》通过介绍项目处理过程中的思考流程,让人在面对问题时能有迅速的有一个切入点,纵然你没有具体的方法和所谓的工具,但你不会慌乱,按部就班的进行逻辑分析,如果再辅以恰当的方法,那就完美了,以至于旁人以为你之前已经有过比较深入的研究,这就是形成良好意识的魅力。下面先介绍下书中的解决问题的模型。
对于这个图,下面沿着两条线索来解释。一条是解决问题的主线,产生需求-分析并提出方案-落实;一条是辅线,汇报、团队管理、领导等方面,对于解决问题的效率、效果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从主线说起,对于管理咨询而言,需求方主体为企业法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需求分别为竞争需求、组织需求、财务需求、运作需求。需求的产生和种类我们无法把控,重点在于高效的满足,所以我们的主要做好分析和提供恰当的解决方案,最后有效实施。
说到分析,这是面对问题的第一步,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问题的界定。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根据外在表现,利用逻辑树对其不断细分,这样你所需要考察的因素就变得清晰和更加可控,下一步便是根据现实和个人经验,提出合理假设。(之所以假设的提出要强调合理,需要结合一定方法讨论得出,而不是一拍脑门就出来了)提出假设,是为了更有针对性的收集数据,现在是一个大数据时代,而企业的表象问题往往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但是是存在核心影响因素的,如果抱着把企业整体研究一遍后在判断其主要影响因素,这需要耗费大量精力,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往往会陷入大量数据中无法自拔。其实这同科学实验有些相似,同样是基于现实提出合理假设,然后便是针对性的设计实验去验证假设,如此往往事半功倍。所以在界定问题的时候,提出合理假设格外重要。至于后面的设计,则是针对假设进行的安排和分工;收集,则是数据的收集,这里有几个技巧,之前我在收集数据的时候感觉自己想要的往往很难找,而沾点边的数据却是很多,只好保存在一边以防一会用上,可是在需要用的时候,面对保存的浩繁数据一个头两个大,有种崩溃的感觉。所以这边有一个技巧就是,通过PPT建立一份索引,每页PPT有一个核心观点,再配上一副截切的图,注明数据来源,这就是说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你是需要不断提炼观点的,而不是等待所有数据都收集了再进行观点提炼。
至于汇报、实施等,这里就不多说了,需要强调的是再好的方案也是需要人去实施的,所以需要客户的工作人员了解方案,并认可方案,还乐意去配合。那么这就是一门与人交往的艺术了,体现在整过项目过程中,让客户参与进来让其更加了解我们的工作过程,理解方案背后的数据支撑和逻辑联系;其次是表达和交往的技巧了。下面说辅线,这条线同样很重要,对于咨询公司而言最重要的资产就是品牌和员工,所以在项目中团队成员是好有好的发挥,状态怎么样关系整个项目的成败和效率,好的项目经理能够很好的激发成员的热情,而团队成员也愿意在其带领下不断进步。
这本书中还提到了很多技巧,下一步会在工作中逐步去尝试,形成不断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