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年级的女儿的班级家长群里,家长经常吐槽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简直要被孩子的磨蹭、拖拉气吐血。有些甚至打孩子,打完又后悔,第二天重复“生气——暴躁——打孩子”的模式,家庭秒变战场。即使心里默念一百遍“亲生的”,也仍然无法压抑胸中的熊熊怒火,似乎不爆发出来就会憋成内伤。
辅导完孩子作业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发现自己还没有洗澡。
公众号“凯叔讲故事”里有一篇文章叫《一位母亲辅导作业神经分裂全纪录,看完笑岔气,哈哈哈哈哈……》阅读量达10万+。
网友wing说:“做作业时间,家里的窗户都要紧闭,免得影响我在邻居心目中的形象。”
网友maggie说:“我已经愤怒的(地)咆哮加一顿揍,然后晚上就后悔,就是一个孩子,何苦这么暴躁,然而第二天仍然引爆模式。三年级终于一切都好转了。”后台幽默地回复:“难道是因为你看不懂题了……?”
网友圆又圆说:“每天几乎整个白天都在自修修养课,回去想通了觉得自己错了,要注意方法,注意语气和做好处事表率。可是说好的饭后写作业,孩子变成各种怪动作……本来有能力5分钟就写好了,非要不停的擦了写写了擦,半个小时过去了就写了几个字母还是出格子的、歪的。每当这时,我就牙关紧闭,手关节握得啪啪响,再克制一下自己……本来有能力30分钟做完的,花了三个小时,谁能忍得了,越吼越生气,那又一次带给我白天修炼失败的感觉!甚至觉得有这样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而且我是世界上最无能的人……”
还有网友说:“我已经把孩子放到托管班写作业了,为了孩子能不受我的摧残,妈妈只能当妈妈,不能做他的作业辅导老师,否则严重影响亲子关系。”
“天天看着娃写作业,真的会精神分裂加更年期提前的。”
刷屏朋友圈的朱雨辰妈妈每天凌晨四点起来给朱雨辰熬梨汁或者果汁,而且已经做了十年!朱雨辰不是不会做饭,而是朱妈妈心疼他,不舍得他做饭。无论在哪拍戏,朱妈妈必定是他的贴身大厨,甚至能将铁锅扛着去给他做饭。
无论是辅导作业对孩子咆哮加精神分裂的妈妈,还是牺牲自我,将儿子照顾得无微不至的朱妈妈,怎么都让人觉得恐怖。
那么,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母亲呢?换句话说,母亲应该怎样在关怀自己和育儿之间找到平衡,让自己成为一个幸福、快乐、富足的妈妈呢?
心理咨询师苏兹.卢拉在《母亲进化论》一书里,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的案例,揭示一个被人忽略的真相:母亲越是照顾好自己,就越有能力照顾好周围的人,尤其是自己的孩子。
一、自我牺牲是有毒的
道义和责任将母亲职责置于个人需求之上
许多成为母亲后的女人发现,自己的生活变成了围着老公孩子转,洗衣做饭带孩子。每次吃饭总是先喂饱小的,到自己吃饭的时候,只能吃一些残羹冷炙。整个家中,最操劳最辛苦的是母亲,说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都不为过。母亲终日蓬头垢面,完全没有时间去做个头发,按个摩。但,这一切似乎被看成理所当然。甚至整个社会文化都倡导母亲自我牺牲。
更有些家庭,母亲严重依赖子女,不愿意承认子女已经长大的事实。一旦发生不愉快,母亲会有声或无声地控诉“我为这个家牺牲了这么多,你怎么能这样对我”并希望以此来让子女产生愧疚感。
通过自我牺牲,给对方制造愧疚感,然后以此逼迫对方服从,是中国家庭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策略。——武志红
某日,我跟老公说:“我怎么感觉现在我是在围着孩子转,过孩子的日子?”老公回答说:“咱们不就是过孩子的日子吗?”
我不赞同他的说法,我心里明白这不是我想要的日子。因为我发现当我排除万难、全力以赴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看书或者画画的时候,女儿特别感兴趣且被感染。她会安静地看书,或者天马行空地涂鸦。我和她之间因为作业的矛盾和冲突似乎从未发生过,我和她都是自由地、幸福地享受自己的时光。
苏兹.卢拉在《母亲进化论》里提到,视自我牺牲是一种有毒的能量,有着自我牺牲者的心态的人,会将这种心态传递给后代。
母亲虽然承担着养育孩子、影响社会的工作,而她们却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母亲考虑自我需求时甚至被认为是自私的。
孩子饿了找母亲,东西不见了找母亲,老公找不到袜子问老婆,并责骂老婆不仅没挣钱还操持不好家务。如果她病了,只要没喊出声来,似乎没人知道她病了。
孩子离不开妈,是因为孩子小,需要母亲照顾;老公离不开老婆,是因为她能免费提供后勤服务。于是乎,男人几乎都承认,家里最重要的人是孩子的母亲,但几乎没有人意识到,他们已经把与母亲这个角色有关的行为凌驾于做一个人之上,并认为她们的自我牺牲是理所当然的。
二、接纳自己才能接纳孩子
1.信任自己的内在价值,减少内疚感
你如何看待自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苏兹.卢拉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信念,那就是认为自己不配、不称职、有瑕疵、缺陷,甚至是破碎的。这种信念的根源是缺乏自我认同,并且远离内在的自我认同感。
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会一直保持自我牺牲的心态,一直会感觉自己在辛苦攀爬孤军奋战,走上自我牺牲的母亲之路,并且会不可避免地将这种心态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这是作为母亲的一种原罪。
苏兹.卢拉在书中提到,如果我们得以我们配得上的方式感觉自足、爱自己和关怀自己,并且将这种感觉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而缺乏自信,甚至否认自己所有的优点,为了被接纳愿意做任何事情。我们在内心深处想要的就是被接纳,并且与自己的母亲有联结。所有的孩子都需要被接纳。
认同自己的内在价值,最重要的就是要同情自己。
当辅导孩子写作业,而发怒时,用第三者的视觉从一个山顶的角度往下看,你会发现两个正在闹情绪的孩子,而你是其中的一个。
苏兹.卢拉在《母亲进化论》里说:“你的某个部分未得到你作为孩子时及其需要的东西,现在他冲着你的孩子来了。”
孩子生气和发怒,都是希望自己被看到被重视,并且希望知道自己是重要的。作为母亲,我们之所以发怒,也是希望自己被看到被重视,渴望归属,渴望感到被珍视。孩子与我们的冲突,其实是孩子再邀请我们村长,他在帮助我们疗愈童年的创伤。
认识到这一点,母亲就该同情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爱自己内心认为最没吸引力的地方。
2.接纳孩子,与孩子建立亲密联结
作为母亲,我们需要安抚自己内在受伤的小孩,让孩子帮助你疗愈童年的创伤。与孩子建立亲密的联结。
看见、重视孩子,为孩子提供生的能量容器,自由地活出自己本来的样子。
每个人的灵魂都是独特的,孩子的灵魂是个性化的。承认并接受孩子的个性化,让他们活成自己本来的样子。成全孩子其实也是在成全我们自己。
从繁琐的家务中,抽出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自己从羞耻、疏离、满心悔恨和自我拒绝中走出来,拥抱和爱那个曾经让你羞耻和拒绝的自己,顺其自然的接受自己和孩子。
资深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3.不评判、指责或羞耻,进入爱、接纳、喜悦、安宁、富足、智慧、创造性、灵感的一元模式
作者在书里说,大多数人所体验到的世界是充满了好坏、输赢、胜负的“二元”领域,这个领域不仅是有限的,而且是匮乏的。因此,鲁米提出了一个“一元”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是无限的富足的,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选择,这个领域的优点是接纳、爱、喜悦、安宁、富足、智慧、创造性和灵感。并且这些东西随时为我们所用。
那么如何进入到一元领域呢?首先要接纳自己和孩子,爱自己的孩子,看见孩子的需求,把孩子当成孩子。接纳他们的需求,重视和尊重他们,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自主想法并自信能够成为自己的人。
武志红就说过,爱就是看见。
我们不仅需要看见孩子的需求,还要看见自己的情绪和内心真实的感受。
当孩子因为生活上的不顺,诸如不够友善的朋友、成绩差而烦恼并向我们进行求助时,如果我们不能够以同情的心态看待孩子邀请我们成长这件事情,我们就处于二元领域中。一旦我们能够友善、耐心地倾听、同情孩子的时候,我们就能够与孩子产生联结,并通向充满一切可能的内在“一元”领域。
三、母亲需要关注自己的需求,在自我关怀和养育孩子之间找到平衡
1.关怀自己的情绪,同情自己
《母亲进化论》里提到一个案例。乔安娜有三个孩子,每天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就会与孩子们发生冲突,家里瞬间成为战场,充斥着她与12岁的大儿子的吼叫声。几乎每晚都如此。
苏兹.卢拉请乔安娜登上山顶看她的情绪生活。她看到每次与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都会感受到强烈的挫败感,她与孩子们的活动变得紧张。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乔安娜正处于离婚的混乱期。她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参加各种活动,除此以外,她还要工作,做家务,照顾孩子等,甚至没有时间停下来喝一杯水,她完全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因此,她没有机会处理自己对离婚的感受。在筋疲力尽的情况下,她很难保持平和的心态辅导孩子做家庭作业。
她看到,当她因家庭作业与孩子大声争吵时,她瞬间变成一个十岁的小女孩,而不是孩子们期待的成年女性和母亲。那个时候,她与孩子们都是穿着盔甲的小孩。
乔安娜突然觉得她在重复她与自己父亲的相处模式:她一直以为只有自己变得更坚强,父亲才会像他所期待的那样爱她,可是现在她才发现,让自己为她父亲的行为负责任,是多么的荒谬,父亲的愤怒并非是由她引发的。
乔安娜开始同情自己,同情自己的孩子,她将自我批评、羞耻、失望、悔恨和暴怒一层层地剥落。因为这些东西掩盖了她想要与孩子产生亲密联结的初衷。
我们的同情是我们的伤口在寻求光亮的地方。——苏兹.卢拉
爱你内心认为自己最没吸引力的地方,拥抱自己。从琐碎的家务中抽身出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关怀自己的情绪,爱自己身上尚未解决的部分。正如作者说的,当你发现自己没有时间关怀自己时,就是你最需要关怀自己的时候。这样才能让你拥抱并关怀孩子给你带来的挑战,让你无条件的爱自己的孩子,家庭和生活中的每个人。
2.重视自己,对自己不喜欢的说“不”
重视自己的人会有勇气和信心活出自己该有的样子……正是这些看重自己的人才会在照顾别人时一马当先。——苏兹.卢拉
不少人的苦恼源自于不懂得说“不”。
允许自己需要自己所需要的,当不情愿的时候就说“不”,这对于创造健康的家庭生活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让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核心价值一致。
作者说,作为母亲,我们需要设置健康的界限,还是有意思的,对我们不喜欢的说“不”,并为孩子做出榜样。
害怕说“不”,多半是因为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而忽略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3.感恩生活、欣赏自己、自我宽恕
张荣花在《荣她说》里说:女人在任何一个方面的成功和美丽,都源自对自己的关注,所以我们都可以放慢脚步,审视自己,犒赏自己,有多爱自己,就有多大的魅力。
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对待生活,将生活的遇到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都看作是让自己成长。感恩生活的馈赠,欣赏自己的有点而非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宽恕自己就是宽恕他人。
苏兹.卢拉说在《母亲进化论》里提到,经常感恩生活、欣赏自己和自我宽恕方能进入富足、自由、幸福盈溢的一元领域。而给予源自于满溢,只有自己内心幸福感和正能量满溢的时候,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人。
“母亲能为孩子做的最无私的事情,恰恰就是在内心充满富足感的状态下去生活和关怀自己。——成长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