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报名季。
前几天,2020年的最新入学政策一出炉,各类宝妈群炸开了锅。
这边的私立初中教学质量不错,受到众多家长的追捧。
而今年开始,小城实行小升初“公私同摇”的政策,意味着成绩优等生也未必能进好学校。
一打开微信,满满要溢出屏幕的焦虑。
喜欢琢磨事情的我,又开始思考。
养一个娃,背后付出的时间、金钱、精力数不清。
如果没有生娃,人生该少了很多烦恼吧?
01
大家都以为,我特别喜欢孩子,才会生两个。
不然。
在生完大儿子之后,我已经感觉有娃的生活完全跟想象不一样,如同生活照与艺术照的差别。
没娃的时候,看别人朋友圈晒娃——那真是温馨浪漫、天伦之乐。
有娃以后,别说醒来时手忙脚乱,连睡觉都没法安稳,头发一把一把地掉。
产假的日子里,某天抬头看镜子,蓬头垢面,没办法顾得住形象。
当年那个文艺女青年,哪里去了?
那为啥还生俩?实话讲,小儿子是漏网之鱼,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来了。
自己和老伴都是独生子女,总以为要两个才圆满。于是,将错就错咯。
现在,看着别人家的千金,心生羡慕时,别人总怂恿再生一个。
我说,坚决不能要,给100万都不能再生了。
生是一时,养是一生。
在从前的印象中,孩子是家庭的纽带,有小孩以后会让家庭关系更加和睦。
殊不知,带来更多难题和冲突。
通常孩子出生后的2年内,是夫妻关系最紧张的时刻。
没想到吧?
本来是双人世界,多了孩子就有多了“第三者”的感觉,争夺夫妻关注彼此的精力。
当然,还有因为孩子年幼,需要老人照顾,又多了需要应对的关系。
这段时间出差,遇到几个从围城出来的同事。
都说两个人的日子都好好的,后来由于小孩需要有人带,就出问题了。
老人从家乡来到新城市,介入生活后和自己的爱人发生矛盾,最后不得不黯然散场。
02
以前养娃是投资,现在养娃是负债。
不陪作业,母慈子孝,一陪作业,鸡飞狗跳。
以前小时候,我写作业,爸妈在客厅忙碌。
在国外,压根没听过“陪作业”这回事。
当了爸妈的“80后”,都觉得孩子非常的金贵。
其实,孩子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是近三四十年的事。
上世纪初,育儿属于私人领域,只有零星一两本讲家庭教育的书。
而现在,给孩子买最好的,给孩子用最好的。
带个孩子出门去趟公园,爸爸开四轮,妈妈拎吃喝,爷爷推童车,奶奶撑个伞。
育儿史无前例地成为一个家庭的首要大事。
有了娃就像牵线的风筝,看着好像还可以飞起来,但飞不远,缩小了人生的半径。
朋友说,自从有了小孩,不太敢坐飞机,怕掉下来,孩子没妈就可怜了。
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忍痛把积蓄多年的落地长发飘飘剪短。
为了陪孩子参加兴趣班,不得不舍弃心向已久的活动。
为了孩子上好学校,咬咬牙杠着月供2万也要买学区房。
陪着他们成长,冷不丁把你二十年的100%岁月全搭进去。
而这一二十年又恰好是人生奋斗的最佳年华。
等孩子18岁长大渐行渐远之后,突然发现,内心空空,是否又会感觉到迷失自我?
等孩子工作后,忙碌他的工作,没时间打电话回来问候你,是否又会黯然神伤?
等孩子有了下一代后,很可能还要离开熟悉的故乡,奔赴陌生的地方为他带孩子。
一辈子剪不断的操心、牵挂。
最哭笑不得的是,一不留神,“养儿防老”变成“养老防儿”
——掏出养老金给儿女还买房首付。
寒窗苦读十几年的我们,不禁会困惑——
难道一代人的青春岁月,就是为了下一代人活的?
03
曾经有段时间困惑,为什么要生个娃作茧自缚,不如“丁克”算了,双人世界不是挺好的?
然而,回头一看却发现,喊出“丁克”的口号容易,真正坚持到底的人不多。
我们的身体是一台机器,基因是控制这台机器的源代码。
繁衍后代的本能,是基因的代码之中。
也就是说——
生孩子是基因在作怪,并非时代必然的选择。
明明知道,有这么多“不划算”的事实摆在面前,绝大数人依然随大流,结婚生子。
走上一条使命在肩、担子更重的路,像飞蛾扑火一样把自己送到狭小的胡同里。
why?
养娃数年,终于渐行渐懂。
对于普罗大众来讲,有孩子比没有孩子好。
说句听起来不那么舒服的话,大多数人都是被时间老人推着往前走。
没有清晰人生目标,没有拥有个人的事业,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
从小受到最多的生涯规划启蒙,大约是家长所说的那句:
“好好读书,以后才会有份好工作!”
仅此而已。
那么,有了工作之后呢?
许多人在读书时冲劲满满,工作后却迷茫困顿,上班如上坟,不正是如此?
大多数普通人并没有想过“让世界更美好,改变人类命运”的豪言壮语、宏伟目标。
而有了孩子,就像生命中点亮一盏灯,有了人生努力的动力源泉。
没有孩子的时候,不爽了今天辞个职,不必顾忌那么多,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都行。
有了孩子,你不得不开始考虑——
娃要在哪上学,
要买什么学区房,
该如何鸡娃,
上什么兴趣班好,
今天作业功课要如何高效陪伴、
未来哪个职业性价比高、
要不要出国求学......
期待他从一个嗷嗷待哺的样子,长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期间需要想的事情更多,便有了精神寄托、目标指引。
一些爸爸的签名是:“做个让孩子自豪的父亲”、“长成为儿子遮荫的那棵大树”。
一些妈妈的签名是:“成为孩子的一道光”、“为了我的娃,冲鸭!”。
看,有娃的日子,绝大多数人生活有了坚定的盼头。
04
除了有盼头,你还能把自己逼出十八般武艺来。
没孩子时,想睡多晚就多晚。
有了娃,你没办法散漫,早早起来倒腾做饭。
要求他爱读书,自己每天抱着手机,孩子肯定不乐意。
想要求孩子这样那样,自己必须先做到。
我深有体会。
拿学钢琴这事来讲。我从小特别羡慕身边会钢琴的人,看纤细的手指在黑白键上飞舞,是享受。
即便有如此美妙的诱惑,在曾经20多年的时间里,我都在空想。
因为害怕五线谱那些“小蝌蚪”,害怕左右手不协调,害怕长时间的枯燥练习。
神奇的是,去年初给大宝报了钢琴班之后,这些“害怕”全不是问题!
五线谱是学生时代的音乐课就接触过,但以前始终记不住。
每次面对密密麻麻的爬满“蝌蚪”一样的乐谱,头疼,分不清什么是二分音符,什么是四分音符。
但是!为了陪孩子练琴,再也不能看不懂五线谱了!
没办法,以前见了退避三舍,现在迎难而上。咬咬牙查阅资料与苦想,找到记忆的窍门。
哦,全音符是大蛋糕,二分音符是白巧克力棒棒糖, 四分音符是黑巧克力棒棒糖。
哦,高音谱表和低音谱表中间那条线的音记成“企鹅蛋”,以此上下类推,很容易记住唱音。
为了提升儿子学琴的积极性,不得不跟着他一首一首学下来。
作为母亲的“小心机”是,跟儿子PK,跟儿子抢钢琴用,他才会珍惜练琴的光阴。
于是,不知不觉中,一个0基础的妈从左右手不听话,到左右手可以同时兼顾不同的音,再到会弹喜欢的曲子。
《天空之城》、《天鹅湖》、《第五号匈牙利进行曲》、《菊次郎的夏天》......去外面有钢琴时也能露一手了!
这些,拜娃所赐。
如果没有孩子,笃定没有克服弹琴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05
过去,能烧一桌好菜就是好妈妈。养育孩子,说的是“拉扯大”。
现在,一个好妈妈要懂营养学、儿童心理学、和善而坚定地沟通、网络学习、语数外政史地、笔记术、画画做手工。
能辅导作业、选兴趣班、当赋能教练。
还要保持好身材,调节好情绪,不能有岁月留下的痕迹。
今天,育儿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慢慢的,你也会成为一个全能妈妈、超人妈妈。
单身时,特别反感网上说什么“育儿育己”,觉得矫情。
只怪那时候读不懂。现在知道,这4个字简简单单,内涵丰富。
孩子束缚了手脚,成为了“限制”。
但送来了生活的远航灯塔,照亮前行的路,也追着你不断往前奔跑,变得越来越好。
讲真,如果没有生娃,人生确实少了很多烦恼,想干嘛干嘛去。
但也少了“戴着镣铐跳舞”、把自己潜能100%释放的可能性。
人总是能懒就懒,没有外力一条鞭子抽过来,就在那里歇着,日子也就那么过了。
孩子正是那条鞭子。
明星马伊琍说:
“孩子真的是天使,看见你有问题,她下来帮助你”,
“我很感谢我的孩子,因为我觉得她让我经历了人生的第二次成长。”
是的,婚前婚后也许并没有太大差别,有孩子没孩子才是真正的差别。
也许我们曾经一边带娃,体验身为母亲的苦,一边吐槽这是“前世欠下的债”。
但作为智慧辣妈,我们还有另一种信念的选择——
感恩孩子的到来,带我们看见不同的风景!
感恩孩子的淘气,带我们迎来了一场修行!
感恩孩子的陪伴,带我们遇见更棒的自己!
- End -
作者:发愤的草莓,干货新书《现在就干》作者,专注时间管理与妈妈精力管理,陪伴你把琐碎的生活变成像游戏一样好玩。家有2宝,上班之余耕耘公众号“发愤的草莓”,每天5点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