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家对门住着一对双胞胎,俩男孩。记忆里,兄弟二人每天必被他们爸妈收拾一番,有时候是早晨上学前,有时候是晚上吃饭后。
有次阿姨来家里和我妈一起看电视织毛衣,她们在客厅里聊天,聊着聊着就说到了打孩子。
我妈:你家双胞仔早上又犯事了?
阿姨:老二不吃稀饭,说太烫,等我一转身,他就从阳台倒了下去,结果三楼晒了被子,弄得人家找上门来投诉。
我妈:这么皮,是要打,不打不长记性。
阿姨:是,气死我了,本来早上时间就好赶,叫他们快点快点,哪晓得搞出这事来。
我妈: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打我家女女。
阿姨:你家女女还算听话了,我家两个臭小子,总讲讲不听,老要我来打。
我妈:哪里,我家的也犟,越大越不听话。
阿姨:还是老话啊,不打不成器,女孩子小时候更要管住。
我妈:就是就是……
正在房间里看书的我,听着两位妈妈在客厅里聊得如此投机,顿时满头黑线。妈妈们真是好奇怪的逻辑——
心情不好,打了再说。
不合我意,打了再说。
屡教不改,打了再说。
打真的有用吗?如果有用,为什么打了之后“熊孩子”还是会不听话呢?
《孩子:挑战!》以及正面管教理论中都提到,孩子“不配合”“不听话”“难搞定”,这些外在的不当行为表现背后,都有他自己的心理动机,通常是因为他们有一个错误目标,可能是寻求过度关注、权力之争、进行报复,最糟糕的情况就是自暴自弃。
我们自己也曾是孩子,由于家庭环境、家人及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会造成孩子的不同性格,以及面对问题的不同反应。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几乎都是源于他们内心对爱的需求,对安全感的确认,对独立的渴望……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那个表象,而没有去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打,更多的时候是暂时叫停了孩子的“不良行为”,长远看来却并不奏效,而且还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巨大伤害。
可是,不打该怎么办?我有两个妙招分享给大家!
第一,先处理关系再处理问题。
试想,当你工作一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脑袋里还盘旋着下班前老板说的那句“明天上午把修改好的报告交给我”……唉,今晚又得熬夜加班了。
一进家门,看见孩子们正玩着自创的“鞋子飞镖”游戏,家里各种鞋子被扔得满地都是。你“轰”地头皮一炸,立马吼出一声“不要扔鞋子玩”……可孩子们并不搭理,还是扔得不亦乐乎,于是你火冒三丈,把他们抓过来上了一顿“竹笋炒肉”。一时间,家里哭声一片,你也内疚不已。
打骂真的会起到效果吗?你不过是发泄了一通。你认为是孩子们惹你生气的,其实你情绪暴躁的真正原因,是工作的压力引发了自我防御机制。
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和自己的关系。作为父母,我们要先把自己的自我整理好,让自己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任的人,成为一个能觉察到自己的内在而且能够把内在表达出来的人。一个人只有把自我处理好了,才能应对外界各种各样的问题。
第二,把责任还给孩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把,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然而终其一生,我们自己大多数也只是活成了普通人。可是大人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不自觉都会说这么几句“口头禅”:你要听话……你不能这样……你不听话我就……
呃……到底什么叫听话,听的又是谁的话呢?难道我们大人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孩子生来是遵从内心的活,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千万不要太早让他们成为我们这样的“大人”。大人活的累,是因为大人活在别人的眼里,孩子天生是开心的,因为他们活在自己心里。
教育孩子,只要不做“伤害自己、伤害他人、伤害环境”的事情,其他都应被允许,而不是简单地要求他们听话。一个只懂得服从家长的指令而没有自己想法的孩子,一个凡是都要家长拿主意想办法的孩子,以后也不会有大出息。
都说打在儿身,疼在娘心,为什么不改变方式呢?平时,不妨试着多和孩子聊天吧,从心底相信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多点耐心。以陪一只蜗牛散步的心态慢慢等待,孩子会给你惊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