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看了宁波国际城市艺术博览会,主要展出一些来自国内,台湾,日本等几个临近国家艺术家作品,有绘画,摄影,陶瓷等。每个酒店房间布置一位艺术家,画廊,或工作室的作品。有些是艺术家本人在房间里为来参观的人介绍作品,有些是找代理人作为讲解员。
我是第二次去看这种在酒店房间里举行的展览,还是蛮喜欢,因为气氛相对轻松,感觉更靠近生活,而不是让所谓的艺术高高挂起闲人勿近。
我自己其实是没有什么艺术修养,也看不太懂那些作品是属于什么流派,使用了什么绘画或者技巧,本人唯一的初衷就是好不好看。我不在乎艺术家在创作此作品时的心情,背景,过程或者他本人给予作品什么样的故事和所表达的情感,只是简单的在意当作品在呈现在我面前时给我什么样的感觉。有喜悦,冲击力,积极向上,最喜欢的作品是让人引发思考。在平时生活的片段和场景中,我们的眼睛扫描下周遭一切然后发送给大脑处理器,接着大脑处理信息,归纳,总结,提炼,最后做出自己的判断。所以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人看来,是不一样的情感连接,因为每个人的大脑存在千差万别。
艺术家用他们的视角记录下的片段用某种形式呈现他们内心的想法,就是同一个杯子,从艺术家的视角看到了不同于我得到的信息。一般来说艺术家更倾向于感性,非常在意和依赖自己的感觉,会刻意培养训练这方面的敏感。而这些都是平时被大量数字生活和教条钝化麻木的我们的良好补充,所以我们还是可以继续尽情生活在看似平淡无奇中,用艺术家的视角来补给我们未发觉到却真实存在的生活另一面。
昨天的展览中有位摄影师带来的作品多数经过后期处理,照片背景都是一些及其平常的生活场景,然后在那些场景中用软件去掉了一些不必要的元素,只留一些必要的物品,其余全部留白。这样的作品虽不是原始的场景,但是更突出了主题,表达了更为强烈的情感。还可以使用位移拼接,把巴黎市政大楼门前的地上众多名家雕塑,头顶悬挂某些山间小区横竖相间的晒衣杆,上面还悬挂着各式衣物,包括内衣,袜子等拼成一张照片,其他背景全部去除。还未找到很好的词来形容,但是一股很强的冲击力扑面而来。
因为照片的后期处理,这位摄影师收到了很大的争议。有些人极力拥护那种原始胶片冲洗的摄影作品,有些人接受数码产品但是也鄙夷这种后期用软件处理的照片。这位摄影师轻描淡写得回应了这种争议,“那些使用原始胶片的作品并不是摄影师的作品,他们是暗房里洗胶卷的师傅的作品;使用数码相机可以拍出很棒的作品,那是从摄影师的视角,而我们最终作品呈现是为众人,那我的作品做若干处理,让大家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视角也没有问题,对吗?我们拍摄有很多种方式,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定位,呈现出他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自己的立场出发看到的那个世界版本,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虽然这位摄影师还不是什么名师大家,但是我很欣赏他的态度和观点,为什么要去否定和不屑别人的表现方式,艺术前面并没有架着狭隘的小门,只有从那扇小门经过才是名正言顺,而相反那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的独特方式呈现他的作品。
我想还是继续自己没有什么艺术修养的生活,若有什么展览还是会闹哄哄的赶去参观,继续充满好奇那些同处一个世界的艺术带给我的不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