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简介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
《尚书》在线阅读
尧典
舜典
大禹谟
皋陶谟
益稷
禹贡
甘誓
五子之歌
胤征
汤誓
仲虺之诰
汤诰
伊训
太甲上
太甲中
太甲下
咸有一德
盘庚上
盘庚中
盘庚下
说命上
说命中
说命下
高宗肜日
西伯戡黎
微子
泰誓
牧誓
武成
洪范
旅獒
金滕
大诰
微子之命
康诰
酒诰
梓材
召诰
洛诰
多士
无逸
君奭
蔡仲之命
多方
立政
周官
君陈
顾命
康王之诰
毕命
君牙
冏命
吕刑
文侯之命
费誓
秦誓
《尚书》全文、注释及译文
第一篇 尧帝功德满天下
【原文】
日若稽古(1),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2),允恭克让(3),光被四表(4),格于上下(5)。克明俊德(6),以亲九族(7)。九族既睦,平章百姓(8)。百姓昭明,协和万帮,黎民与变时雍(9)。
【注释】
(1)日若:用作追述往事开头德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稽:考察。古 :这里指古时传说。
(2)钦:恭谨严肃。
(3)允:诚实。恭:恭谨。克:能够。让:让贤。
(4)被:覆盖。四表:四方极远德地方。
(5)格:到达。
(6)俊德:指才德兼备德人。
(7)九族:指同族的人。
(8)平:辨别。章:使明显。百姓:白官族姓。
(9)黎民:民众。于:随着。使:友善。雍:和睦。
【译文】
考查古代传说,帝尧德名字叫放勋。他严肃恭谨,明察是非,善于治理天下,宽宏温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面八方,以至于天上地下。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德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德百官协调诸侯各国的关系民众也随着变的友善和睦起来了。
【读解】
尧使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也算得上使“开国元勋”。为帝王歌功颂德,使作为臣子的史官责无旁贷的职守,因为古代书写历史的人使官员,而不是学者,他必须站在官方的立场上维护最高统治者。这种做法后来相沿为习,很少有人脱出这个框框。
这样一来,历史就成为成功者的历史,帝王功绩德行的帐薄。历史也显得极端重要。他的价值主要在为统治者树碑立传。供后来的统治者学习借鉴,以便把好传统发扬光大。
虽然我们无法知道我们最早的帝王长相如何,习惯、个性、个人生活如何,但我们明确地知道他英明伟大,功高德重,万民拥戴,名垂千古。所以我们不得不敬仰,并为我们有这样德祖先而自豪,庆幸自己是他的后代子孙。
下一篇( 春夏秋冬怎样划分)
【原文】
乃命羲和(1),钦若昊天(2),梨想历象日月星辰(3),敬授人时(4)。分命羲仲,宅崳夷(5),日旸谷(6)。寅宾出日(7),平秩东作(8)。日中(9),星鸟(10)以殷仲春厥民析(12),鸟兽孳尾(13)。申命羲叔,宅南交(14)。平秩南讹(15),敬致(16)。日永(17),星火(18),以正仲夏。厥民因(19),鸟兽希革(20)。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21),平秩西成(22)。宵中(23),星虚(24),以殷仲秋。厥民夷(25),毛毨(26)。申命和叔,宅塑方,曰幽都(27),平在塑易(28)。日短(29),星昴(30),以正仲冬。厥民隩(31),鸟兽 氄毛(32)。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33),以闰月定 四时(34),成岁。允厘百工(35),庶绩咸熙(36)。”
【注释】
(1)羲和:羲氏与和氏,相传是世代掌管天地四时的官重黎氏的后代。
(2)钦:恭敬。若:顺从。昊:广大。
(3)历:推算岁时。象:观察天象
(4)人时:民时.
(5)宅:居住。崳(yu)夷:地名,在东方。
(6)旸(yang)谷:传说中日出的地方。
(7)寅:恭敬。宾:迎接。
(8)平秩:辨别测定。作。兴起,开始。
(9)日中:指春分。春分这天昼 夜时间相等,因此叫日中。
(10)星鸟:星名,指南方朱雀七宿。朱雀是鸟 名,所以则星鸟。
(11)殷:确定。仲:每个季度三个月中的第二个月。
(12)厥:其.析:分散开来。
(13)孳(zi)尾:生育繁殖。
(14)交:地 名,指交趾。
(15)讹:运转,运行。
(16)致:到来。
(17)日永:指夏 至。”夏至这天白天最长,因此叫日永。
(18)星火:指火星。夏至这天黄昏, 火星出现南方。
(19)因:意思是居住在高地。
(20)希:稀疏。希革:意 思是鸟兽皮毛稀疏。
(21)饯:送行。纳日,落日
(22)西成:太阳在西 边落下的时刻。
(23)宵中:指秋分。秋分这天昼夜时间相等,因此叫宵中。
(24)星虚:星名,指虚星,为北方玄武七宿之一。
(25)夷:平。这里指 回到平地居住。
(26)毛毨(xian):生长新羽毛。
(27)朔方:北方。幽都:幽 州.
(28)在:观察。易:变化。这里指运行。
(29)日短:指冬至。冬至 这天白天最短,所以叫日短。
(30)星昴(mao):星名,指昴星,为西方白 虎七宿之一。
(31)隩(yu):奥,意思是内室。
(32)氄(rong):鸟兽细软 的毛。
(33)期(ji):一周年。有:又。
(34)以闰月定四时:古代一年十 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共计三百五十四天,比一年的实际天 数少十一天又四分之一天。三年累计超过了一个月,所以安排闰月来补足,使 四时不错乱。
(35)允:用,以。厘:治,规定。百工:百官。
(36)庶:众, 多。熙:兴起,兴盛。
【译文】
于是尧命令羲氏与和氏,恭敬地遵循上天的规律,根据日月星辰运行的情况来制定历法,教导人民按照时令从事生产活动。尧 又命令羲仲居住在东方的旸谷,恭敬地迎接日出,观察辨别太阳 东升的时刻。昼夜时间相等,黄昏时鸟星出现在南方,据此来确 定仲春时节。这时民众散布在田野上耕作,鸟兽开始生育繁殖。尧 再命令羲叔住在南方的交趾,观察辨别太阳向南运行的情况,恭 敬地迎接太阳南来。根据白天最长,黄昏时火星出现在南方的天 象,来确定仲夏时节。这时民众居住在高处,鸟兽羽毛稀疏。尧 又命令和仲住在西边的昧谷,恭敬地为太阳送行,观察辨别太阳 西落的情况。根据昼夜时间相等,黄昏时虚星出现在南方的天象, 来确定仲秋时节。这时人们回到平原居住,鸟兽的羽毛重新生长。 尧还命令和叔住在北方的幽都,观察太阳向北运行的情况。根据 白天时间最短,黄昏时昴星出现在南方,来确定仲冬时节。这时 人们住在室内避寒,鸟兽长出了细软的毛。尧帝说:“唉!你们羲 氏与和氏啊,一周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增加闰月的办法来确定 春夏秋冬四时,这就成为一年。以此来规定各种事情就都会兴盛 起来。”
【读解】
这一段记载了神明的尧帝制定历法的情况。细节是否真实并 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一些信息:中国远在民族部落时代就已有了划分春夏秋冬四时和周年的历法,通过对天体运行的变化和地 上物候变化的仔细观察,来确定时令。我们现在已很难想象这件 事对人类进步文明的巨大价值和意义。这标志着人们有了比较深 刻的时间迁移感,同时也初步有了空间方位感。
时空意识的产生,导致了对时间流动的划分、确认和记录,对 方位变化的辨认,在人们生存的层面上,时间和空间的确立有助 于人们迁徙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商业贸易等物质生产活动,也 有利于人们的生活:春种秋收,夏避洪水酷热,冬避严寒冰雪。在 意义的层面上,时空感使人确认人自身在天地万物间的位置,体验人在天地间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从尧帝制定历法的情况看,对自然现象的仔细观察和对自然 变化规律的准确把握,是第一位的。这个立足点带来的结果是对 自然的重视、崇敬和顺从,把人的存在纳入自然的轨道,使人的 生产、生活、思维合乎自然法则,因而最具有意义的生活,便是顺应自然的生活。
我们的民族崇尚自然的传统,大概就始于尧的时代。崇尚自然 的意识,囊中体现在“敬天”的观念上。“天”是万物的主宰,它 既是神灵意志的体现,又是自然法则的体现;作为自然的一部分 的人,必须敬重上天,服从上天。帝王是上天派到人间的代表,他 以上天赋予的绝对权力来统治人世间,因此被称为“天子”。冒犯 天子,就是冒犯天神、自然法则,罪该万死。小人真要冒犯天子 起来造反,也要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
把“天”、自然、神灵同权力、特权和专制结合起来,也算是 民族传统之一,即把自然涂上权力意志的色彩,敬重、顺从自然, 也就是敬重、顺从权力。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便在敬天、顺应自然、服从权力中消解了。这也是儒家要把《书》作为经典的原 因之一。
下一篇( 尧帝挑选接班人)
【原文】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1),龚朕位(2)?”
岳曰:“否德添帝位(3)。”
曰:“明明扬侧陋(4)。”师锡帝曰(5):“有鳏在下(6),曰虞舜。”
帝曰:“俞(7)!予闻,如何?”
岳曰:“瞽子(8),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烝烝(9),乂不格奸(10)。”
乂帝曰:“我其诚哉!女于时(11),观厥刑于二女(12)。”厘降二女 于妫汭(13),嫔于虞(14)。
帝曰:“钦哉!”
慎微五典(15),五典克从(16)。纳于百揆(17),百揆时叙(18)。宾于四门(19),四门穆穆(20)。纳于大麓(21),烈风雷雨弗迷。
帝曰:“格(22)!汝舜。询事考言(23),乃言凪可绩(24),三载。汝陟 帝位(25)。”舜让于德,弗嗣。
【注释】
(1)庸命:顺应天命。
(2)袭:用作“践”,意思是履行,这里指接替帝位。
(3)否(PT):鄙陋。添(tian):辱,意思是不配。
(4)明明:明察 贤明的人。扬:选拔,举荐。侧陋:隐伏卑微的人。
(5)师:众人,大家。 锡:赐,这里指提出意见。
(6)鳏(guan):困苦的人。
(7)俞:是的, 就这样。
(8)瞽(gu):瞎子,这里指舜的父亲乐官瞽瞍。
(9)烝烝:形 容孝德美厚。
(10)乂(y i):治理。格:至,达到。奸:邪恶。
(11)女: 嫁女。时:是,这个人,这里指舜。
(12)刑:法度,法则。二女:指尧的 女儿娥皇和女英。
(13)厘:命令。妫(guT):水名。汭(rui):河流弯曲的 地方。
(14)嫔:嫁给别人作妻子。
(15)徽:美善。五黄:五常,指父义, 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6)克:能够。从:顺从。
(17)纳:赐予职 位。百接;掌管一切事务的官。
(18)时叙。承顺,意思是服从领导。
(19)宾:迎接宾客。
(20)穆穆:形容仪容齐整。
(21)麓:山脚。
(22)格:到来,来。
(23)询:谋划。考:考察。
(24)乃:你。凪(zhi):求得。
(25)陟:升,登。
【译文】
尧帝说:“唉!四方的部落首领!我在位任职七十年,你们中 有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
四方部落首领说:“我们德行鄙陋,不配登上帝位。”
尧帝说:“可以考察贵戚中贤明的人,也可以推举地位低微的贤人。”
大家向尧推荐说;“民间有个处境困苦的人,名叫虞舜。”
尧帝说:“是啊,我听说过。这个人到底怎么样?” 。
四方部落首领回答说:“他是乐官瞽瞍的儿子。他的父亲心术 不正,母亲善于说谎,,他的弟弟象十分傲慢,但舜能与他们和睦 相处.他用自己的孝行美德感化他们,使他们改恶从善,不走邪 路。”
尧帝说。“那我就考验考验他吧!把我的两个女儿嫁给他,通 过两个女儿考察他的德行。”于是,尧命令两个女儿到妫河的弯曲 处,在那里嫁给了虞舜。
尧帝说:“恭谨地处理政务吧!”
舜谨慎地推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美德,臣 民都能顺从。他又受命管理百官,百官都能服从。他在明堂四门 迎接前来朝见的四方诸侯。四方诸侯全都仪容整肃。他还到深山 老林中去经受风雨考验,即使在狂风暴雨和电闪雷鸣时也不迷失方向。
尧帝说:“来吧,舜啊。我同你谋划政事,考察你的言论,你 提的意见十分正确。经过三年考验,你一定能成就大业。你现在 可以登上帝位了。”舜要把帝位让给更有德行的人,不愿就位。
【读解】
对君王来说,挑选接班人是件大事,它关系到国家会不会变 颜色。尧帝当了70年君王,功德满天下,无奈年龄不饶人,总有退位的一天,要把权力交给下一代。
值得注意的是,在尧的时代还没有皇帝江山不外传的世袭制, 可以把权力交给家族以外的人。这种移交权力的做法,在古代叫 做“禅让”。并且,把权力交给谁,可以由各方氏族首领参与讨论, 提出建议,推荐人选。这就很有点民主色彩了,不是由最高统治 者一个人说了就算。
移交权力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且不说众多争权夺利的复 杂瓜葛,单就享受够了尊严、顺从、声名、功绩、荣华富贵等等 的心态来说,需要有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可能在尧的时代这是。 不成问题的,即使从最高职位上退下来,依然会受到崇敬,不会 失去得太多,不会人一走茶就凉,毕竟那时世风还很淳朴。
退出权力中心造成的心理上的失衡,会带来恐惧感。处于权 力中心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诱惑力越大,失衡就越重,恐惧 感就越强。这大概是后世的帝王们即使路上黄泉路也不愿交出权 力的重要心理原因。于是,后来有了世袭制。天下是朕的天下,也 是朕儿子孙子的天下,接班人早已由制度规定好了,用不着挑选, 也不容外人讨论、提意见。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把王位传给了白 痴太子司马衷,只不过短短十六年,司马家的天下就被白痴皇帝 葬送掉了。
从今天想昨天,“禅让”帝位和民主评选接班人,还是有几分 让人神往。
下一篇( 舜帝代行天道)
【原文】
正月上日(1),受终于文祖(2)。在璇玑玉衡(3),以齐七政(4)。肆类 于上帝(5),禋于六宗(6),望于山川(7),遍于群神。辑五端(8)。既月乃 日(9),觐四岳群牧(10),班瑞于群后(11)。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12),柴(13)。望秩于山川(14),肆觐东后(15) 协时月正日(16),同律度量衡(17)。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 贽(18)。如五器(19),卒乃复(20)。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 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 ,格于艺祖(21),用特(22)。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23),明试以功,车服以庸(24)。
【注释】
(1)上日;吉利的日子.
(2)终;这里指尧退下帝位。文祖:尧太祖的 宗庙.
(3)在:观察。璇玑玉衡:指北斗七星。
(4)齐:排比整理。七 政:指祭祀、班瑞、东巡、南巡、西巡、北巡、归格艺祖七项政事。
(5) 肆:于是。类:一种祭祀礼节,这里指向上天报告继承帝位。
(6)禋(yin) :祭祀。六宗;指天、地和春、夏、秋、冬四时。
(7)望:祭祀祖山川 的仪式。
(8)辑:收集,聚敛。五瑞:五种等级的玉器,诸侯用来作为信 符。
(9)既月乃日:挑选吉利的月份、日子。
(10)觐(qin):朝见天子。 牧:官员.
(11)班:颁,分发。后:指诸侯国君。
(12)岱宗:东岳泰山。
(13)柴赐:祭天的礼仪。
(14)秩;次序,依次。
(15)东后:东方诸侯国 君。
(16)协:合。时:春夏秋冬四时。正:确定。
(17)同:统一。律:音 律。度:丈尺。量,斗斛。衡:斤两。
(18)五礼;指公、侯、伯、子、男 五等礼节。五玉:即前面说的“五瑞”。三帛:三种不同颜色的丝织品,用于垫玉。二生;活羊羔和活雁。一死:一只死野鸡。
(19)如:而。五器:指五玉。
(20)卒:指礼仪完毕。乃:然后。复:归还。
(21)格:到,至。艺 祖:文祖,即尧太祖的宗庙。
(22)特:一头公牛。
(23)敷:普遍。
(24)庸:功劳。
【译文】
正月的一个吉日,舜在尧的太祖宗庙接受了禅让的帝位。他 观察了北斗星的运行情况,列出了七项政事。接着举行祭祖,向 上天报告继承帝位一事,并祭祖天地四时,祭祖山川和群神。舜 聚集了诸侯的五等圭玉,挑选良辰吉日,接受四方诸侯头领的朝 见,把圭玉颁发给他们。
这一年的二月,舜到东方巡视,到了泰山,举行了柴祭,并按等级依次祭祀了其它山川,接受了东方诸侯国君的朝见。舜协调了春夏秋冬的月份,确定了天数;统一了音律和长度、容量、重 量的单位;制定了公侯伯于男朝见的礼节,规定了五等圭玉、三种颜色丝织物、活羊羔、活雁和死野鸡的用法。礼仪结束后,便把五等圭玉归还给诸侯。五月,舜到南方巡视,到了衡山,像祭 祀泰山一样行礼仪。八月,舜到四方巡视,到了华山,祭把礼仪同祭泰山一样。十一月,舜到北方巡视,到了恒山,祭祀礼仪同 在华山一样。舜回来后,到尧太祖的宗庙祭祖,用的祭品是一头牛。
此后,舜每隔五年就巡视一次。各方诸侯在四岳朝见,各自 报告政绩。舜根据诸侯的政绩进行评定,论功行赏,赐给他们车马和服服饰。
【读解】
这一节写舜帝登基的情况。尧顺利地移交了权力,舜顺利地 登上了帝位。祭祀是必不可少的礼仪,种类之多,场面之大,气 氛之隆重,全都可以想见。毕竟,这是新天子的诞生,其意义得 用盛大的礼仪来表示。因此,礼仪的规模,便体现了意义的大小。
礼仪的作用还在于发布信息,一是通报天地神灵,以取得合 法身份;二是通报四方臣民,以归顺人心。
出身微贱的舜帝,上任后的动作十分大:修订历法,统一乐 律和度量衡,严明礼仪等级,巡视四方,赏赐功臣,大有重振河 山的王者气度,表现出王者的大智慧和大德行。这当中包含着一 个重要的潜台词:禅让是英明的,接班人是可靠的,天下河山将 大放光彩,生民百姓将幸福安康。
重要的是,天下是上天的天下,生民是上天的生民;天子不 过是代行上天之道,负责播撒上天的恩惠。说白了,天子也是侍 者,今天的话叫做服务员,公仆;既伺候上天,又伺候万众,此 外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这与世袭制的“家天下”有着天壤之别。如 果说公仆有什么特别之处的话,不外乎才干、德行、智慧、气度等,而不是罩在头上的光环,可以为所欲为地玩弄权术、为自己大捞好处、光宗耀祖、飞扬跋扈。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侍者变成了主子,公仆变成了上帝,一切都颠倒了。江山有了归属姓氏,生民成了统治者的供养人和可 以任意支配、宰杀的奴仆。龙颜不可冒犯,太岁头上的土动不得,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反正,天下变了。
重温帝尧、帝舜的事迹,我们最古老的这两位祖宗,能够给我们的启示该不算少吧!
下一篇(舜帝即位后的“三把火”)
【原文】
肇十有二州(1),封十有二山,浚川(2)。
象以典刑(3),流宥五刑(4),鞭作官刑,扑作教刑(5),金作赎刑。眚灾肆赦(6),怙终贼刑(7)。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8)!
流共工于幽州(9),放驩兜于崇(10)!窜三苗于三危(11),殛鳏于羽 山(12),四罪而天下咸服。
【注释】
(1)肇:这里指划分地域。
(2)浚:疏通。
(3)象:刻画。典:常,常 用。典刑:常用的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
(4)流:流放。宥:宽 恕。
(5)扑:檟(jia)楚,古代学校用作体罚的工具。
(6)眚(sheng): 过失。肆:于是。
(7)怙:依仗。贼:用作“则”。
(8)恤:慎重。
(9)幽州:地名,在北方边远地区。
(10)崇山:地名,在现在湖北黄陂以南。
(11)三苗:古代国名,在现在湖南、江西境内。三危:地名,在现在甘肃 敦煌一带。
(12)殛(ji):流放。羽山:地名,在东方。
【译文】
舜划定了十二个州的疆界,在十二座山上封土为坛,作祭祀用,并疏通了河道。
舜把五种常用的刑罚刻画在器物上,用流放的办法代替五刑 以示宽大,用鞭刑来惩罚犯了罪的官员,用木条打来惩罚有罪过的掌管教化的人,用铜作为赎罪的刑罚。因为过失犯罪,可以赦免;要是犯了罪又不知悔改,就要用刑罚。慎重啊,慎重啊,使用刑罚时一定要慎重。
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驩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驱逐到三 危,把鳏流放到羽山。这四个罪人受到了应有的处罚,天下的人 都心悦诚服。
【读解】
舜帝上任后烧了三把火:划定州界,制定刑罚,放逐尧的大 臣共工、驩兜、鳏,以及三苗,于是天下人心归顺。接下来是任 用百官,使国家机器运转起来。舜三十岁出道从政,在帝王位置 上呆了五十年,身后名垂青史。
咱们中国人对新任官员的信心,多半寄托在“三把火”上。舜 帝的“三把火”的重心在刑罚,表明他重视“依法治国”。这和后 世的帝王得天下后大兴土木、赏赐功臣、争权夺利形成鲜明对比。
还可注意的是,舜帝在重慎用刑罚,以惩戒为目的,区别罪 行,处罚适度。这是开明君主与暴君(如秦始皇、隋场帝)的区 别所在。治国的关键在治人心。不仅要赏罚分明,还要赏罚适度, 才能使人心归)烦,天下大治。以忧国忧民著称的诗人杜甫曾说: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话表明了他对尧、舜时代的向往。
下一篇(诗与歌可以感天动地惊鬼神)
【原文】
帝曰:“夔!命汝典乐(1),教胄子(2),直而温,宽而栗(3),刚而 无虐(4),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5),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 谐,无相夺伦(6),神人以和。”
夔曰:“於(7)!予击石拊石(8),百兽率舞。”
【注释】
(1)乐;乐官。
(2)胄(zhou)子:未成年的人。
(3)栗:恭谨。
(4)无:不要。
(5)永:咏,意思是吟唱。
(6)夺:失去。伦:次序,这 里指和谐。
(7)於(wu):是啊,好吧。
(8)拊:轻轻敲击。石:石 磬,古代的一种乐器。
【译文】
舜帝说:“夔啊!我任命你掌管乐官,教导年轻人,使他们正 直温和,宽厚恭谨,刚强而不暴虐,简约而不傲慢。诗是表达思 想情感的,歌吟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八种乐器的音调能够调和,不失去相互间的次 序,让神和人听了都感到和谐。”
夔说:“好吧!我轻重有致地击打石磬,使各种兽类都能随着音乐舞蹈起来。”
【读解】
舜帝对夔说的这段关于诗歌和音乐的作用的看法,后来被儒家当作“诗教”的经典言论,也成了历代官方所推崇的文艺观,成 了我们的民族传统。
按这种观点,诗歌和音乐是人们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表现;表 现的最高标准,是和谐;和谐就是美,是优雅,可以感天动地惊神鬼;和谐的诗歌和音乐被用来培育、陶冶人们的内在情操,培养性情高雅的君子。
简单地说,诗歌和音乐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而不是供自我发泄或娱乐消遣。现在的流行音乐、交谊舞是不可能培养出传统意义上的君子的,诗歌也成了少数被认为神经有毛病的人的自我发泄。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是我们的幸事,同时也是我们的不幸,正如钢筋水泥丛林之于田园牧歌的幸与不幸一样。
下一篇(对从政者的告诫)
【原文】
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2),谟明弼谐(3)。”
禹曰:“俞,如何?” 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4)。淳叙九族(5),庶明励翼(6),还 可远,在兹。”
禹拜昌言曰:“俞!”
皋陶曰:“都!在知人(7),在安民。”
禹曰:“吁!咸若时(8),惟帝其难之。知人则哲(9),能官人(10)。安 民则惠,黎民怀之。能哲而惠,何忧乎讙兜?何迁乎有苗(11)?何畏 乎巧言令色孔壬(12)?”
【注释】
(1)皋陶(gao yao)是舜帝的大臣,掌管刑法狱讼。谟的意思是商讨,谋 划。本篇的内容是舜帝、大禹和皋陶在一起商讨大事的讨论记录,虽然经过了后人的加工润色,但仍保存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2)允:诚信。迪:履 行,遵循。
(3)明:高明,英明。弼:辅佐。
(4)都:啊。永:长久。
(5)淳:敦厚。叙:顺从。
(6)庶:众人。励:努力。翼:辅佐。
(7) 人:这里指官员。
(8)咸:全部,完全。时:这样。
(9)哲:明智。
(10)官:管理,任用。
(11)迁:流放。
(12)巧言:花言巧语。令:善于。 色:脸色。孔;十分,非常。壬:奸侫的人。
【译文】
考察古代传说。皋陶曾说:“要真正履行先王的德政,就会决策英明,大臣们团结一致。”
禹说:“是啊!怎样才能做到呢?”
皋陶说:“啊,对自己的言行要谨慎,自己的修养要持之以恒。 要使亲属宽厚顺从,使众多贤明的人努力辅佐,由近及远,首先 从这里做起。”
禹十分佩服这种精当的见解,说:“是这样啊!”
皋陶说:“啊!重要的还在于知人善任,在于安定民心。”
禹说:“唉!要是完全做到这些,连尧帝也会感到困难啊!知人善任是明智的表现,能够用人得当。能安定民心便是给他们的 恩惠,臣民都会记在心里。能做到明智和给臣民恩惠,哪里会担 讙兜?哪里还会放逐三苗?哪里会惧怕花言巧语、察言观色的 奸侫之人呢?”
【读解】
皋陶对参与治理国家的人提出了修身、知人、安民三项要求。 这些要求的前提是实行德政,而不是苛政、暴政。孟子曾说,“苛政猛于虎。”意思是说残暴的统治者像凶猛的老虎一样吃人不眨眼。这是后来的事情,与尧、舜时代的清明廉正的政治是两码事。
修身、知人、安民从理论上说起来很容易,在实际当中却非 常非常不容易。政治家因为公务繁忙,权力斗争激烈,少有时间用于增加修养提高素质,况且应酬宴席交际游玩占去了不少业余 时间,加上有秘书操劳,修不修身就无关紧要了。知人更难。官 场上野心家、阴谋家、奉承献媚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多半戴着厚厚的面具,难以识破。他们抓住人性中喜欢别人奉承的弱点,化 装表演,实则为自己捞取好处。得逞了,就为世人做出了榜样,以 行动告诉人们还是做官的好。安民要付出巨大的心血和人力物力。 .老百姓的生活内容多种多样,除了最基本的吃喝拉撒睡之外,还 。要有精神生活的要求、娱乐等等,单是满足基本必需的物质生活 条件就够忙乎的了,要处处让老百姓满意,非得全心全意做老黄牛才行。再说,老黄牛也有累的趴下的时候。
下一篇(从政者要具备九种品德)
【原文】
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1)。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2)”
禹曰:“何?”
皋陶曰:“宽而栗(3),柔而立(4),愿而恭(5),乱而敬(6),扰而毅(7),直而温(8),简而廉(9),刚而塞(10),强而义(11)。彰厥有常吉哉(12)!
“日宣三德(13),夙夜浚明有家(14);日严祗敬六德(15),亮采有邦(16)。翕受敷施(17),九德咸事(18),俊乂在官(19)。百僚师师(20),百工惟时(21),抚于五辰(22),庶绩其凝(23)。
【注释】
(1)亦:检验。行;德行。
(2)乃:考察。载:为,这里的意思是以... 为证明。采:事,采采就是很多事,这里指事实。
(3)栗;严肃恭谨。
(4)柔:指性情温和。立;指有自己的主见。
(5)愿:小心谨慎。恭:庄 重严肃。
(6)乱:治,这里指有治国才干。敬:认真。
(7)扰:柔顺,指 能听取他人意见。毅:果断。
(8)直:正直,耿直。温:温和。
(9)简; 直率而不拘小节。廉:方正。
(10)刚:刚正。塞:充实。
(11)强:坚毅。 义:善,合符道义。
(12)常:祥,常吉的意思是吉祥。
(13)宣:表现。
(14)夙:早晨。浚明:恭敬努力。家:这里指卿大夫的封地。
(15)严:严 肃庄重。祗:恭敬。
(16)亮:辅佐。邦:诸侯的封地。
(17)翕(Xi):集 中。敷施:普遍推行。
(18)咸:全部。事:担任事务。
(19)俊乂:指特 别有才德的人。
(20)百僚:指众大夫。师师:互相学习和仿效。
(21)百 工:百官。惟:想。时:善。
(22)抚:顺从。五辰:指金木水火土五星。
(23)庶:众多。绩;功绩。凝:成就。
【译文】
皋陶说:“啊!检验一个人的行为可以依据九种品德。检验言论也一样,如果说一个人有德行,那就要指出许多事实作分依据。”
禹说:“什么叫做九德?”
皋陶说:“宽宏大量而又严肃恭谨,性情温和而又有主见,态 度谦虚而又庄重严肃,具有才干而又办事认真,善于听取别人意 见而又刚毅果断,行为正直而又态度温和,直率旷达而又注重小 节,刚正不阿而又脚踏实地,坚强勇敢而又合符道义。能在行为 中表现出这九种品德,就会吉祥顺利啊!
“每天都能在行为中表现出九德中的三德,早晚恭敬努力地去 实行,就可以做卿大夫。每天都能庄重恭敬地实行九德中的六德, 就可以协助天子处理政务而成为诸侯。如果能把九种品德集中起 来全面地实行,使有这些品德的人都担任一定职务,那么在职官 员都是才德出众的人了。大夫们互相学习仿效,官员们都想尽职 尽责,严格按照五展运行和四时变化行事,众多的功业就可以建成了。”
【读解】
皋陶提出的从政者应具备的九种品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 对政治家们最高的要求,是政治家能达到的最理想的境界。倘若全部具备九德难以企及的话,可以退而求其次,只要六德;再不 行,还可以退一步,只具备三德,便可以于国于家于民有益了。一德都不具备,就该回家种田卖红薯。
具备九德需要足够的修养,而且还要经过实际行动来考验和 陶冶。比如,性情温和的人往往没有主见,要他两者皆备,可以让他多去处理一些棘手的事情来锻炼。有才干的人往往自视甚高, 恃才傲物,主观自信;这样的人让他多碰几次壁,多摔几次跟斗, 让他知道世界有多大、有多复杂、有多少人力所不及的意外,他 才会知道“锅儿是铁铸的”。
所以,培养九德就是一个过程,也许还是一个很长很长的过程。这就有个问题:让无德的人或少德的人到重要的领导岗位去摔打锻炼,岂不是误国误家误民?也可以反问:如果不通过摔 打锻炼的实际考验,不把驴和马牵出场路一溜,怎么知道是马还是驴,有德还是无德?
好在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是有时候,人民群众的眼睛再雪亮,也作不了主。培养德行靠个人的自觉。对从政者应具有的德行,恐怕光靠自觉远远不够,还得要有一种法律的和社会 的制约机制来进行规范,才会更合理。这一点,先辈皋陶没有想到。
下一篇( 尊卑等级由上天命定)
【原文】
“无教逸欲(1),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2)。无旷庶官(3),天 工(4),人其代之。天叙有典(5), 勅我五典五敦惇哉(6)!天秩有礼(7),自我五礼有庸哉(8)!同寅协恭和衷哉(9)!叫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10)!天 讨有罪(11)十五刑五用哉(12)!政事懋哉!懋哉(13)!
“天聪明(14),自我民聪明。天明畏(15),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 敬哉有土(16)!”
皋陶曰:“朕言惠可氐行(17)?”
禹曰:“俞!乃言氐可绩。”
皋陶曰:“予未有知,思曰赞赞襄哉(18)!”
【注释】
(1)无教:不要。逸欲:安逸贪欲。
(2)一日二日:意思是天天,每天 几:机,这里指事情。
(3)旷:空,这里指虚设。庶官;众官。
(4)天 工:上天命令的事。
(5)叙:秩序,指伦理、等级秩序。典;常法。
(6)勅(Chi):命令。五典: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间的伦理关系
(7)秩:规定等级次序。
(8)自:遵循。五礼:指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庶民五种礼节。庸:经常。
(9)寅:恭敬。协恭和衷:同心同德,结一致。
(10)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种等级的礼服。章;显 示。
(11)讨:惩治。
(12)五刑:墨、剔、剐、宫、大辟五种刑罚。
(13)懋:勉励,努力。
(14)聪:听力好,这里指听取意见。明:视力好,这 里指观察问题。
(15)明:表扬。畏:惩罚。
(16)有土:保有国土。
(17)氐(ZhT):一定,必须。
(18)赞:辅佐。襄;治理。
【译文】
“不要贪图安逸和放纵私欲,当诸侯就要兢兢业业,每天要处理成千上万的事。不要虚设各种官职,上天命定的事情,要由人来完成。上天安排了等级秩序的常法,命令我们遵循君臣、父子、 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伦理,并使它们淳厚起来!上天规定了尊卑等级次序,要我们遵循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五种 等级的礼节,并使它们经常化!君臣之间要相互敬重,同心同德!上天任命有德的人管理民众,要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 种等级的礼服来显示有德者的区别!上天惩罚有罪的人,要用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来处治犯了罪的人!处理政务要互相勉 励!要共同努力!”
“上天明察一切,来自于臣民的意见。上天赏罚分明,来自于 臣民的赏罚意愿。上天和下民之间互相通达,所以要恭敬从政才 能保有国土。”
皋陶说:“我的话一定会得到实行吗?”
禹说:“是的,你的话会得到实行并会获得成功。”
皋陶说:“其实我没有什么智慧,只是想辅佐君王治理好国家 啊!”
【读解】
皋陶本人是谦卑的,心目中没有自我,只有上天、君王和民 众。他的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就是按照上天事先规定好了的一 切,履行自己的职责。离开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样的等级 座标,自我就不存在,就没有价值和意义。
那么,上天是谁?他凭什么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尊卑等级秩 序?他凭什么命令人们必须遵守他规定的这种等级秩序? 说穿了,“上天”其实是人自己。是人自己规定了人有尊卑贵贱之分,是人自己要求遵守等级秩序。反复宣扬这样的观点,造 成的实际效果是:人有尊卑贵贱之分是不言自明、不容置疑的真 理,于是有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的说法。另一方面,相信命定论造成的效果是普遍的愚昧,是对自我和个人 价值的无情否定。
可以作一个设想:如果真有“上天”存在,那么“上天”说 人人生来都是天使,人人都可以做国王,人人都可以升官发财成 为款爷,江山轮流坐,即使是鸡也可以变凤凰,效果会是怎样?天 下会不会乱套、会不会群龙无首?
看历史,想今天,答案不言自明。乞丐可以当皇帝,皇帝也 有沦为阶下囚的时候。人生是个大舞台,大伙儿闹哄哄你方唱罢 我登台。再美好的筵席,也有结束的时候。自古英雄出草莽,成 者为王,败者为寇,全没有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如果“上天”有眼,该不会气得糊涂吧?
下一篇( 大禹治水的自述)
【原文】
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 思日孜孜。”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 襄陵(1),下民昏垫(2)。予乘四载(3),随山刊木(4),暨益奏庶鲜食(5)。予 决九川距四海(6),浚赋治距川(7)。暨稷播(8),奏庶艰食鲜食(9)。懋迁 有无化居(10)。蒸民乃粒(11),万邦作乂(12)。”皋陶曰:“俞!师汝昌言(13)。”
【注释】
(1)怀:包围。襄:淹没。
(2)昏垫:意思是沉陷,吞队
(3)四载:四种交通工具,指车、船、橇、轿。
(4)刊:砍削,这里指砍削树木作路 标。
(5)暨:及,和。益:人名,伯益。奏:进。鲜食:刚杀了的鸟兽。
(6)决:疏通。距:到达。
(7)浚;疏通。欧法(qbon kodi):田间的水沟。
(8)稷:人名,后稷。传说他教人们播种庄稼。
(9)艰食:根生的粮食, 指谷类。
(10)懋:用作“贸”,懋迁的意思就是贸易。化居:迁移囤积的货 物。
(11)粒:立,意思是成,定。
(12)作:开始。乂;治理。
(13)师: 用作“斯”,意思是这里。
【译文】
舜帝说:“来吧,禹!你也谈谈高见吧。”禹拜谢说:“是啊,君王,我说些什么呢?我整天考虑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皋陶说:“哦,到底是些什么工作?”禹说:“大水与天相接,浩浩荡荡包围 了大山,淹没了山丘,民众被大水吞没。我乘坐着四种交通工具, 顺着山路砍削树木作路标,和伯益一起把刚猎获的鸟兽送给民众。 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进四海,还疏通了田间小沟,使 田里的水都流进大河。我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为民众提供谷物 和肉食。还发展贸易,互通有无,使民众安定下来,各个诸侯国 开始得到治理。”皋陶说:“是啊!你这番话说得真好。”
【读解】
我们从小就知道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传说,现在 我们读到的是大禹自己谈如何整治洪水。听了他的叙述,我们不 由得赞叹:“真神奇!”然后仔细一想,发现不要由此产生误会。
如果真有大禹整治洪水这回事儿,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事 儿他一个人干不了!这道理就像拿破仑在阿尔卑斯山上望着追赶 他的敌军时明智地说的,要是没有面前这些敌人,他成不了英雄。 大禹是治水的英雄;但是没有洪水,没有众多的人齐心协力,他也成不了英雄。
把大禹治水的事说出来写出来,是想说明圣人君子不要忘记为民造福。做官是通过治理人民来为人民造福,为民除害也是为民造福,殊途同归。可是还要补充一点,想一想是谁来为圣人君子造福的呢? 回答这个问题不需脑筋急转弯儿。
下一篇( 夏启的战争动员令)
【原文】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2)。王曰:“嗟!六事之人(3),予誓告汝: 有扈氏威侮五行(4),怠弃三正(5)。天用剿绝其命(6),今予惟恭行天之罚(7)。
“左不攻于左(8),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9),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10);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11)”
【注释】
(1)甘誓是一篇战争动员令,是后人根据传闻写成的。甘是地名,在有扈氏国都的南郊。誓是古时告诫将士的言辞。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夏启继承了帝位。启所确立的新制度,遭到了有扈氏的反对,启便发动了讨伐有扈氏的 战争。结果以有扈氏失败、夏启胜利而告终。甘誓就是这次战争前启告诫六 军将士的言辞。
(2)六卿:六军的将领。古时天子拥有六军。
(3)六事: 六军的将士。
(4)威侮:轻慢,轻视。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 质。
(5)怠:懈怠。三正:指建于、建丑、建寅,意思是指历法。
(6)用:因此。剿:灭绝。
(7)恭行:奉行。
(8)左:战车左边。古时战车 载三人,分左中有,左边的人负责射箭,中间的人驾车,右边的人用矛刺杀。攻;善。
(9)御:驾车的人,即处在战车中间位置上的人。
(10)赏于祖: 古时天子亲征,随军带着祖庙的神主和社神的神主。有功的,就在祖庙神主 之前赏赐,惩罚则在社神神主前进行,表示不敢自己专行。
(11)孥:奴,降为奴隶。戮:刑戮,惩罚。
【译文】
即将在甘进行一场大战,于是夏启召集了六军的将领。王说: “啊!六军的将士们,我要向你们宣告:有扈氏违背天意,轻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怠慢甚至抛弃了我们颁布的历法。上天因此要 断绝他们的国运,现在我只有奉行上天对他们的惩罚。
“战车左边的兵士如果不善于用箭射杀敌人,你们就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战车右边的兵士如果不善于用矛刺杀敌人,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中间驾车的兵士如果不懂得驾车的技术,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服从命令的人,我就在先祖的神位前行赏;不服从命令的人,我就在社神的神位前惩罚。我将把你们降为奴 隶,或者杀掉。”
【读解】
天子率领将士亲自出征,必定是一场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决战, 一定要使将士们明白为谁和为什么而战,否则不明不白上战场,多半要吃败仗。主帅是天子,由他来发布战争动员令,既有权威性, 又有感召力,还可以证明出征打仗的正义。 其中没有豪言壮语和长篇大话,没有一个接一个地表态和表决心,最足以征服人心的理由就是奉行天命,简洁而震撼人心。
也许是社会在不断前进吧,后来的檄讨书越来越长,废话越 来越多,理由列出了一大堆却难以震撼人心,成了空洞无物的玩意儿。政治家更能干,可以滔滔不绝地说得天昏地暗,实际上连 鸡都杀不死。事情常常坏在一张嘴上。
学学夏启是有益的。干脆果断,直来直去,表明了意图,就到战场上见分晓,看看到底谁是英雄谁是狗熊。好男儿志在疆场,骑马射箭打枪,不说废话空话。
下一篇(世上没有不落的太阳)